“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唐朝“郊遊”運動的興起

唐朝是中國古代史上璀璨的一個朝代,無論是在政治上還是經濟或是文化、軍事上都可以說是我國封建社會的頂峰。除此之外,唐朝在體育方面也有不小的建樹。而在體育運動中除了角抵、騎射、擊球外,還有一項體育運動尤其受當時的唐人的喜愛,那就是——

郊遊。“郊遊”這一詞放在唐朝有兩種稱呼,一種叫“踏履”,另外一種叫“踏青”,同時“郊遊”為唐朝文化添上了重要的一筆。

一、繁榮的經濟和較為寬鬆的社會環境以及一些文人騷客的引領,促進唐朝“郊遊”運動逐漸興起

從當時的唐朝所處的時期來看眼世界,與唐同一時期的強國主要有三個,拜占庭帝國、阿拉伯帝國和法蘭克王國。但這三個國家的發展,無論是在政治上還是經濟文化上都遠遠落後於當時的唐王朝。在當時唐朝真的可以說是世界第一強國。

“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唐朝“郊遊”運動的興起

作為世界第一強國,唐朝的各方面發展都是十分先進的,其中,唐朝的體育運動發展也遙遙領先。這一點從郊遊運動在唐朝成為全民運動就可以看出。

既然是當時的世界第一強國,唐在經濟上的發展是毋庸置疑的。國力強盛的唐王朝在物質上的追求絕對是依靠強盛的經濟實力。唐朝不僅士大夫貴族階級生活的很好,百姓也同樣過的十分富足。

統治者為了讓百姓能吃飽飯,採用租庸調製,這一點《資治通鑑》上有很詳細的記載。每位成年男子能夠分到100畝的土地,而這100畝地中需要上交產物的只有20畝。而且唐朝的土地稅收制度不但輕還很靈活,唐王朝會隨每戶人家的實際情況,改變收納賦稅的方式。

相比較於其他封建王朝,唐朝人的生活是很輕鬆。

“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

——杜甫《憶昔二首》

從杜甫的詩中,可以看出唐朝的經濟繁榮,百姓們生活富裕,大部分人都能夠吃飽喝足,享受生活。因此唐朝的人才能有更多的時間和閒暇逸緻去“郊遊”,去探尋新的生活。

“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唐朝“郊遊”運動的興起

既然吃喝都滿足了,那麼就會自然而然地追尋享樂。而享樂的方式,郊遊運動則最具代表性。農事都忙完了,不用為繳納賦稅擔憂,那麼就和家人一起外出去觀賞美景,放鬆心情,提升一下生活品質。

除了休閒活動,唐朝的商業活動十分活躍,長安、揚州、洛陽等城市都是當時十分有名的經濟大都市,同樣也可以說是貫通連接當時世界經濟的命脈城市。《舊唐書》卷四八中有記載“食祿之家,不得與下人爭利”,意思就是凡事為朝廷幹事,吃公糧的官員,不能去做生意。

同樣的說法,凡事經商的商人,也不允許做官。這樣的做法就避免了當官的與經商的人爭利,保證了雙方的利益。因此商業發展在唐朝才十分的繁榮。商人們有了足夠的利潤,有了家底,在閒暇的時間才會有心情和雅緻去進行戶外運動。否則,連生計都無法保存,又談何“郊遊”?

唐朝的統治者不僅自己喜歡享樂,對他們手下幹活的官員們也很好。都說發達的國家社會福利制度好。對於唐朝這個發達的國家來說,這個道理也是同樣成立的。唐朝的官員們三天兩頭就放假,休假對於一個官員來說是很平常且理所當然的事情。

“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唐朝“郊遊”運動的興起

官員們有了空閒時間,也不用為吃喝發愁。還剩下什麼呢?當然就是在閒暇之餘放鬆一下自己,卸去平日裡的疲憊,所以這些官員們,一旦有了假期,大多數人的選擇便是去“郊遊”。而有了這些階級的引領,郊遊運動就逐漸在上層階級流行了起來。

“江海漂漂共旅遊,一 尊目勸散窮愁”。

——白居易《宿桐盧館同崔存度醉後作》

唐詩是我國詩歌發展的頂峰,在唐詩中有一種詩的佔比很大,它就是——行旅詩。唐朝的詩人,無論名氣大小,幾乎都寫過行旅詩。這種詩,大多是詩人在旅行途中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李白、白居易、杜甫、李商隱等唐朝著名的詩人對行旅詩更是情有獨鍾。

而這些詩人在唐朝具有非常大的影響力,世人追捧他們,效仿他們。模仿他們外出“郊遊”,在“郊遊”途中,也寫下很多詩。久而久之這種文化就變得非常盛行,郊遊的人也就越來越多,這項運動也慢慢被後人所傳承,所以說“郊遊運動”在唐朝的興盛確實與這些文人騷客們有著很大的關係。

二、“郊遊”運動在唐朝成為全民運動時,唐朝湧現出了很多的畫作詩篇,還有與之相關的物件,形成了唐朝獨特的“郊遊”文化

“逢春不遊樂,但恐是痴人。”這是唐朝詩人白居易的《春遊》一詩。在白居易眼中,外面大好春光,若還有人蜷縮在家中,不肯進行春遊,浪費了這大好春光。

“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

——杜甫《麗人行》

“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唐朝“郊遊”運動的興起

一個“多”字,將春遊途中人數的繁多精要地展現在了人們的眼前。還有《錢塘江春行》《春光好》《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等一系列描寫春光的唐詩,在郊遊運動成為全民運動期間,湧現了出來。

至於畫,就不得不提展子虔的《遊春圖》,這幅畫是他唯一的傳世之作。這幅畫描寫了江南的早春,當地的人們結伴一起到大自然中春遊的景象。那細膩的筆觸,濃烈豐富的色彩,將二月江南之秀美嫵媚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出來。

畫中波光凌凌的水面,青翠欲滴的樹木,嬌美豔麗的杏花,還有那剛剛恢復生機的青山都是那麼的引人入勝。描寫春光的畫作實在是太多了,一幅《遊春圖》足以證明當時書畫界的這股“郊遊運動”之風。

在郊遊期間,唐人也發揮了他們的聰明才智與奇思妙想,“麻鞋”“踏青履”便是證明。所謂“麻鞋”就是用麻繩編制的鞋子,這樣的鞋子輕便且便宜,非常適合外出郊遊,既不會增加旅人的負擔,穿壞了也不心疼。而“踏青履”則是用較為好看的材料製成,花靴與秀鞋便是踏青履中的兩個具有代表性的樣式。

“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唐朝“郊遊”運動的興起

它們多是用顏色較為鮮豔花式較為流行的絲織品製成。造型小巧玲瓏,精緻可愛,甚受女子們的喜愛。同理,也有專門賣外出郊遊所穿的衣服,所戴的配飾。

郊遊運動在唐朝的發展與興盛,使唐朝各行各業都產生了變化,產生了獨特的郊遊文化。就連在經濟、政治中,它都留下了一筆濃厚的色彩。這是一個好現象,正是因為一個國家繁榮富強,百姓們的生活才能更加精彩。唐朝這個令人神往的盛世,正是有了郊遊運動的興盛,顯得更加的獨特。

三、“郊遊”運動不僅促進了宴飲的發展,同時形成了獨特的文化,豐富了唐朝百姓們的生活,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唐朝有一個節日,叫上巳節,上在當時可以說是唐朝最隆重的節日之一。在這個節日裡,最主要的一個事情就是外出郊遊,在水邊或小溪邊擺宴吃東西聊天。其實在唐朝以前,上巳節還不叫上巳節,它叫做三月三。

魏晉時期過三月三主要進行的內容是用水祛除身上的邪氣,讓疾病與厄運都隨著水的流逝消散。但為什麼到了唐朝這一習俗就得到了那麼大的改變呢?究其根本原因就在於郊遊運動在唐的盛行。

再說到唐人郊遊期間盛行的吃喝之風。唐朝的統治者鼓勵實行科舉考試製度,為了激發唐朝讀書人積極參加科舉,就下達了很多鼓勵措施。其中有一項就是補貼考生的遊歷路費以及遊宴。這樣的政策使得文人遊宴大盛,其中最有名的就要屬新進士遊宴了。

“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唐朝“郊遊”運動的興起

這個宴會主要在皇家花園——曲江舉行。連皇家花園都願意拿出來對市民開放,舉行宴會,可見新進士遊宴的重要性。士大夫貴族階級和平民百姓自然效仿統治者,遊宴活動就這樣流傳開來。

“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餚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

——《醉翁亭記》

太守帶著百姓們外出郊遊,於是便有了這樣的太守宴。隨著郊遊運動的興起,宴飲也隨之更加繁榮興盛,到後期形成了“外出郊遊必宴飲”的風氣,同時也豐富了人們的生活。這些平日裡的活動不僅為百姓們帶來了歡樂,更為大唐王朝帶來了豐富的文化。

唐人進行郊遊運動多在春天,這時候的外出郊遊又叫做“踏春”。因為春天的氣候宜人,萬物復甦,所以更加適合外出。這個時間就恰好與三月三這個民俗節日相撞,慢慢地在三月三這個節日左右期間,外出踏青就逐漸代替了原本的用流水驅邪的主要活動。不過祛邪活動也並沒有消失,而是轉換成了上巳節的“流水宴迎”

因此郊遊運動不僅促進了宴飲的發展,同時也豐富了唐朝百姓們的生活,對後世的人們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激起了後世更多的人去探尋新的休閒活動,從而更好地減輕了人們的壓力,保證了人們的身體健康。

參考文獻:

《新唐書》

《舊唐書》

《唐六典》

《資治通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