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 甘肅在行動」一份同心共克時艱的“甘肅答卷”——伊朗回國人員蘭州新區後備醫院留觀見聞

一份同心共克時艱的“甘肅答卷”

——伊朗回國人員蘭州新區後備醫院留觀見聞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崔亞明

「疫情防控 甘肅在行動」一份同心共克時艱的“甘肅答卷”——伊朗回國人員蘭州新區後備醫院留觀見聞

解除留觀的小朋友和照顧她的護士依依不捨地自拍留念。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崔亞明

「疫情防控 甘肅在行動」一份同心共克時艱的“甘肅答卷”——伊朗回國人員蘭州新區後備醫院留觀見聞

醫護人員互相幫助穿戴防護服。 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 景永鵬

3月19日下午, 經過14天的隔離留觀,在蘭州新區後備醫院集中隔離留觀的伊朗回國人員中,除37名確診患者外的274名密切接觸者全部解除留觀。

4月3日晚8時,隨著最後2名患者治癒出院,伊朗包機來甘被確診的37名新冠肺炎患者全部治癒出院。根據後續隨訪調查,康復出院的患者沒有一例復陽。

這是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中,甘肅交出的又一份合格答卷。這份承載著國家使命的答卷,體現著甘肅在危急關頭的擔當與作為。

春暖·花開時

「疫情防控 甘肅在行動」一份同心共克時艱的“甘肅答卷”——伊朗回國人員蘭州新區後備醫院留觀見聞

醫護人員在隔離區進行消殺。 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 景永鵬

「疫情防控 甘肅在行動」一份同心共克時艱的“甘肅答卷”——伊朗回國人員蘭州新區後備醫院留觀見聞

醫護人員在核對留觀人員信息。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崔亞明

根據國家疫情防控工作安排,甘肅省承擔伊朗回國中國公民集中留觀任務。

甘肅省委省政府立即成立了由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林鐸,省委副書記、省長唐仁健為總指揮的工作專班,靠前指揮,全面統籌伊朗回國人員在我省集中留觀工作。制定了伊朗回國中國公民在甘肅集中留觀工作方案,明晰職責責任,明確工作任務,成立工作小組,制定具體方案,細化工作流程,各項工作有力有序開展。

以最佳的方案,集中留觀場所設定。在蘭州新區後備醫院準備集中留觀房間500間、床位500張。

以最快的速度,醫護團隊到位。從省人民醫院、蘭大一院、蘭大二院、省婦幼保健院4家省級醫療機構和蘭州市、蘭州新區抽調286名醫護人員,組成集中留觀點醫護團隊,配備防護物資和醫療設施設備,全力做好集中留觀人員健康檢測、診療和救治服務工作。

以最短的時間,定點救治醫院確定。蘭州市肺科醫院、蘭大一院、蘭大二院、省人民醫院等4家醫院為定點救治醫院,全力做好確診患者、疑似病例的收治、留觀工作。

3月2日至3月5日,311名伊朗回國人員乘商業包機由伊朗到達蘭州。311人來自全國24個省份,其中甘肅籍59人。

飛機一落地,防疫人員立即上飛機對所有人進行體溫檢測,對體溫異常者一人一車轉運到定點醫院展開救治。其他無症狀者按規定經過海關入關檢查後乘坐大巴車到定點集中隔離點進行隔離觀察。

一場與時間的競速戰就此拉開。

3月7日,對留觀人員進行二次核酸檢測,查出了1例。3月8日,再次進行核酸檢測,查出了4例……最終篩查出37例確診患者,其中3例重症病人,21例普通型,其他是輕型,沒有危重症病人。

中西醫專家組成的兩個團隊共同對每個病人病情逐一進行分析,確定了中西醫結合的全覆蓋和全流程治療、“一人一方”“一人一策”的治療方案。

4月3日晚8時,37人全部治癒出院,所有密切接觸者全部解除醫學觀察。根據後續隨訪調查,康復出院的患者沒有一例復陽。

這是一份驕人的成績單,這是每一位參與者凝心聚力做出的答卷!

春歸·心安處

「疫情防控 甘肅在行動」一份同心共克時艱的“甘肅答卷”——伊朗回國人員蘭州新區後備醫院留觀見聞

一名伊朗回國人員結束留觀。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盛學卿

「疫情防控 甘肅在行動」一份同心共克時艱的“甘肅答卷”——伊朗回國人員蘭州新區後備醫院留觀見聞

醫護人員完成任務準備返回。 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 景永鵬

春風散去陰霾,萬物迎來複蘇。從來沒有一個春天,讓我們如此翹首以盼。

大劉帶著六歲的女兒走進蘭州新區後備醫院留觀區的房間後,長長舒了一口氣:“終於回來了,終於安心了!”

6歲半的晨晨一會兒跳到床上,一會兒跳到地上,追逐著自己的影子。幾天來,她第一次這樣開心。

大劉在德黑蘭做項目,妻子是伊朗一所學校的老師。3月5日,大劉一家四口乘坐包機回到蘭州。在機場檢測體溫時,妻子和小女兒有點發燒,被緊急送往省人民醫院進一步檢查治療。大劉帶著大女兒來到蘭州新區後備醫院隔離留觀。

隨著後續一系列檢測,大劉知道,自己的春天確實來了,自己和大女兒並沒有被感染,妻子和小女兒病情也日漸好轉。

“這些姐姐可好了,給我講了好多故事,還送了好多好多好吃的。就是她們抽血的時候有那麼一點點疼。”3月18日,晨晨舉起手,用大拇指掐著食指的指尖比劃著。

“這十幾天下來,孩子和醫護人員感情越來越深,對他們非常信賴。有時候,她想媽媽了都不跟我說,悄悄地告訴護士,讓幫著聯繫媽媽。”大劉說。

大到日常身體狀況檢測,小到提醒喝水,護士們給予他們無微不至的關懷。尤其是孩子,似乎沒感覺到生活的異樣,雖然出不了房間,但每天依然無憂無慮。通過視頻,一會和這個護士姐姐聊聊天,一會和那個護士姐姐唱唱歌。

在留觀區,有好幾個和晨晨一樣的小朋友。他們最小的只有一個月,大的也只有五六歲。從奶粉、添加的輔食到尿不溼、嬰兒床,每一個細節,醫護人員和醫院後勤保障人員都時刻關注著。

“在海外, 祖國、家鄉是我們堅強的後盾;在這裡,甘肅人民,每一位醫護人員是我們的希望。困難時刻,是祖國,是甘肅的親人們給予我們無私的幫助,幫我們渡過難關。”大劉說。

說話間,無憂無慮的晨晨通過視頻和護士姐姐比誰會唱的歌多。明天可以見到媽媽了,可以回到鄭州的家,她非常開心,但要離開這些照顧了她十多天的姐姐,她多少有些不捨。

“踏實”“心安”是蘭州新區後備醫院裡的高頻詞。從回國的那一刻起,他們知道,自己的身心健康有了充分的保障。

“我的焦慮症應該好了!”瘦瘦弱弱的小丁眼神靈動。

小丁在伊朗留學。隨著伊朗疫情的擴散,患有焦慮症的他更加焦慮不安,直到得知可以回國的那一剎那,他才長舒了一口氣。

“走進機艙的那一刻,我看到座位上一面面國旗,緊繃的身體好像被注入一股神奇的能量,暖洋洋的。”小丁說,當時,他真想抱住航班上的工作人員大哭一場。

說到這裡,小丁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

“我原來不想告訴護士我有焦慮症,我感覺回國的那一剎那,我的焦慮症就好了。”剛到隔離區,一個人待在房間,小丁還是會出現發慌、心率加快、頭暈等症狀。值班的醫護人員發現他的異樣後,小丁才說出自己之前患有焦慮症的事實。

“隔離留觀,對一個焦慮症患者來說的確是不小的考驗。”蘭大二院的姜拓之醫生說,這個時候,一定要對症開展心理疏導。

心理醫生通過各種方式找小丁聊天,值班護士通過視頻帶他跳舞、唱歌,做各種健身運動……

小丁的眼神多了笑意,多了堅定。

3月17日上午10時,留觀區又一次歌舞互動活動開始。醫護人員和留觀人員通過視頻拉歌、跳舞。靦腆的小丁自告奮勇來了一段舞蹈。看到小丁跳舞,來自雲南的小林不甘示弱,一定也要來一段比試比試。

“我們不但要保障大家的生活,還要調節大家的情緒。14天的隔離留觀,每個人的壓力都挺大的。”省腫瘤醫院的護士長張蕾說。

“這一刻,我不再害怕。有強大的祖國做後盾,有熱心的甘肅人民做後盾,我們的心裡更加踏實。”小丁坦言自己的焦慮症減輕了很多。

3月19日,小丁和其他隔離者一道走出隔離區,望著蔚藍的天空,小丁向送他的醫護人員用力揮手致意:因為有了你們,我感到安心,不再焦慮。

驚蟄·希望升

為了伊朗回國人員的安心,在省委省政府統一部署下,省衛健委緊急從省、市、蘭州新區部分醫院抽調286名醫務工作者赴蘭州新區後備醫院開展疫情防控工作。

“抽血、影像拍片,採集核酸檢測樣本……一刻都耽擱不得。”省人民醫院的溫知華說,“為了儘快篩選排查出被感染者,醫護人員投入緊張的工作中,起初幾天工作時間都在十個小時以上。”

十多個小時裡,醫務工作者要承受生理和心理上的重重壓力。

在留觀區值班,每一個班工作八個小時,加上前後穿脫防護服,最少十個小時。在這十個小時裡,不少醫務工作者一邊減少進食,一邊選擇穿“紙尿褲”,以解內急。

高強度的工作伴隨著高風險。為留觀者採取血樣,咽拭子採樣核酸檢測……都可能會接觸到留觀者的體液,感染風險很大,但沒有一個人退縮。

“我來!我一直在一線工作,技術沒問題。”

“我來!我之前就在醫院發熱門診,有穿戴防護服工作的經驗。”

……

“關鍵時刻,省市醫院抽調來的護士一個個都爭先恐後。為確保血樣採取安全,我們最後決定讓她們臨時組成工作專班,負責採樣工作。”蘭州新區衛健委主任熊雲說。

穿著厚厚的防護服,護目鏡不斷起霧,既要確保順利採血,又要確保自己安全,難度和壓力可想而知,每一位工作者既要有嫻熟的技術,更要有堅強的意志。

“沒事,我都按照標準做好防護了,不怕!”“90後”的省人民醫院護士張小燕說。採血工作結束,脫下厚厚的防護服,每個人的後背都溼漉漉的。

跟時間賽跑,與病毒抗爭,每一個人都不敢懈怠!

3月12日晚上11時許,忙碌了一天的黃敏回到房間才想起當天是孩子的生日。太晚了,沒法給孩子打電話,她錄了一段祝福的語音發給孩子,又給正在住院的婆婆錄了一段語音,叮囑老人住院期間的一些注意事項。

“挺對不住婆婆和兒子的,但留觀者此刻更需要我。”黃敏說。

黃敏負責34名留觀者的日常體徵檢查工作,要一一核查他們的身體狀況,心理變化,指導他們服用中藥藥劑,忙起來一刻不得停。

黃敏是省第二人民醫院中藥科的醫生,根據中西醫結合的方針,她正好發揮自己專業特長,指導留觀人員服用我省的中藥方劑,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

在蘭州新區後備醫院這架高速運轉的康健維護“機器”上,一個個醫護人員如一枚枚螺絲釘,高速而有效地運轉著。

“?,你在幾號房,我用方便麵給你泡碗長壽麵吧。”3月12日凌晨,蘭大一院院感科易思華通過微信呼叫著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的牛佳?。“小丫頭11日過生日,當時大家都忙得沒顧上。”這時,易思華流露出她溫柔的一面。

易思華負責蘭州新區後備醫院內部感染防控。她幾乎時刻盯著醫護人員的每一個工作流程、環節,在隔離區,隨處能聽到她在高聲提醒大家的聲音,能夠感覺到她表情嚴肅、語氣嚴厲,平日裡不少年輕護士都有些怕她。

“這個時刻,嚴一點就是保護這群孩子,為他們負責。”她開玩笑說自己不妨當一回“容嬤嬤”。正是她的嚴格督導,杜絕了醫院內部的交叉感染。

3月5日,驚蟄,萬物復甦。

一年的希望在此刻生起。兩批伊朗回國人員,恰在這個時節來到蘭州新區後備醫院。在這裡,他們生髮新的希望。

確診患者被及時送到定點醫院救治,留觀者在後備醫院安心留觀。

“一日三餐,健康鍛鍊、心理疏導,在這裡我們得到了無微不至的照顧。”留觀人員小閃說這裡讓他感受到了家的溫暖。

“有天夜裡兩點多,我突然聽到樓道里傳來輕輕的腳步聲,這是醫護人員不放心大家在巡查。那一刻,讓我想起在家裡的時候,每天晚上媽媽悄悄為我拉被子的情景,那一刻我淚崩了。”小閃說。

同樣來自河南的小閆也留意到這一幕,“雖然,看不清她們的容貌,但我知道,她們比我大不了幾歲,她們不少人在父母面前還是個孩子,但此刻卻無怨無悔地照顧著我們。”說到動情處,小閆忍不住淚流滿面。

春分·陰霾散

沒有一場相聚像這樣奇妙,彼此並不相識,卻義無反顧地信任、依賴;沒有一次別離像這樣開心,陰霾散盡的春天,大家約定,我們還要看清彼此的容顏。

3月19日,第二批伊朗回國人員解除隔離。

剛上完夜班的馬英秀顧不得疲勞,一早就帶著巧克力、餅乾、糖果……為解除隔離的伊朗回國人員送行。

“真的是你呀,我剛才還在找你,脫掉防護服,我差點認不出你。”解除隔離的小陳看到馬英秀,扔下行李箱就奔跑著過來。“之前隔離服上有名字,容易辨認,現在脫了隔離服,感覺不一樣了,但這眼神我太熟悉了。”準備啟程回山西老家的小陳說。

“我一定還會來蘭州的。”

“一定會回來看你們的。”

其他人也圍攏過來。

一封感謝信,一張留言卡,一段視頻……所有的形式都承載不下這份感情。

小雪是伊朗加滋溫省一所大學的留學生。3月19日,她走出留觀區時,特意拿著一面國旗。“這一抹中國紅是回家的方向。”她說,“一句感謝太輕,祖國給予的希望,甘肅人民給予的照顧,需要用一生感念。”

每個人都在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著深深的感謝。

“我本來中午就可以走的,但我想在院子裡多待一會,所以我預定了明天的飛機票。我想認真看一眼這裡的每一棟建築,每一個人。”小萌是一所大學的交流生,辦完手續,她遲遲不願離開,認真辨認著、感謝著照顧過他們的每一位醫護人員。

相比年輕學生,張老師較為內斂。張老師是國內一所大學外派伊朗的教師。離開留觀房間時,他幾次掏出筆想寫點什麼,但最終作罷。最後一次把地拖了一遍,把衛生間清理了一番,整體消毒後,他拖著行李箱,走出了房間。遇到每一位工作人員,他微微鞠躬點頭致意:“辛苦了!辛苦了!”

3月19日下午,隨著最後一名伊朗回國人員走出蘭州新區後備醫院集中留觀點,在甘肅省集中留觀的伊朗回國人員中,除確診病例外的274名密切接觸者全部解除留觀,啟程返回自己的家鄉。

14天的隔離留觀過程中,蘭州新區後備醫院實現了五個“零”——留觀人員零感染、醫務工作者零感染、物資保障零差錯、隔離區零事故、留觀人員零投訴。

在此次留觀工作中,一線工作人員發揚救死扶傷精神,以精湛的醫技、周到的服務、忘我的工作,圓滿完成了工作任務,打了一場漂亮仗,充分體現了醫者仁心的職業道德,展現了共克時艱的家國情懷。

3月20日,春分。

在蘭州新區後備醫院奮戰多日的省市醫護人員,打完這場漂亮仗,也開始撤離。

春風散去陰霾,萬物迎來複蘇,春天真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