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付難題,最好的辦法竟然是暫停?帶你認識醞釀效應的奧祕

對付難題,最好的辦法竟然是暫停?帶你認識醞釀效應的奧秘

1

我們領導經常在開會時喜歡這樣說:

“如果你覺得自己工作遇到難題了,腦子比較蒙,你就站起來走一走,去倒杯水。等你回來坐下,你就會發現剛才的問題一下子就解開了,很神奇,但是很有用。我經常就是這麼做的,所以你們也可以學一下。”

是不是感覺有些耳熟,如果是,說明你的長輩或者老師都說過類似的話。

關於這個現象,我個人比較有體會的是,最早出現在我中學的時候。

我初中時非常喜歡寫作,就像大家都在用的同樣的作文本,一個普通學生,可能一學期下來,都只寫了少半本。

而我一個人,一個學期足足寫完了兩本。

當然,我不是想說我寫的多如何如何。而是我在寫作文的時候,也經常會遇到卡殼的情況,筆懸在空中,半天都落不下去。

每當這時,我都會合上筆帽,跟我媽打聲招呼出去玩了。

等和一幫搗蛋鬼翻牆扒門大呼小叫鬧完了,頂著一頭汗回來再拿起筆。之前卡殼的狀態不翼而飛,刷刷刷地就往下寫,不假思索的那種。

到目前為止,一旦我遇到比較棘手的問題,我就會停下來去做其他事,有想法了再回來繼續。

這樣做的效率很高,至少比苦思冥想還沒法繼續幹的狀態好多了。

如果你也會這樣做,那咱們應該擊個掌,慶祝遇見了一個同夥。

但是你知道這背後的原理是什麼嗎?

今天我就帶你來解讀一個概念,叫作醞釀效應。

對付難題,最好的辦法竟然是暫停?帶你認識醞釀效應的奧秘

2

意大利美學家克羅齊曾提出這樣一個觀點:

人的知識有兩種,一種是直覺的,一種是邏輯的,前者是“從想象中得來的”,後者是“從理智中得來的”。

當我們的思維走進死衚衕的時候,通過放鬆和休息的“醞釀”過程,將思維的工作交給直覺,通過大腦中隱含的某種迅速而直接的洞察和領悟,反而能獲得意想不到的結果。

關於這種現象最佳的闡釋,是1971年美國心理學家西爾維拉設計的一個實驗,具體過程如下。

西爾維拉通過篩選,召集了三組在各個層面包括年齡智力等都比較相近的實驗者,要求他們去解決一項比較複雜的任務。

而不同之處在於:

第一組只有半個小時的解決時間,中途不允許休息。

第二組被允許先操作十五分鐘,時間一到,強行休息半個小時,然後再回來繼續解決。

第三組和第二組類似可以休息,但是休息時間被拉長到四個小時,同時可以進行一些娛樂活動。

令人驚訝的是,根據實驗結果,看起來最認真,最有可能解決問題的第一組,只有55%的人完成了任務。而第二組有64%的人完成任務。最意外的是休息時間最長的第三組,足足有85%的人完成了任務。

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西爾維拉為了解開這個困惑,依次記錄了每個實驗者的任務過程。然後她發現,得到休息的第二組和第三組成員,他們休息完後會來繼續任務時,並不是接著之前已有的思路來做,而是會從頭開始構思整個問題的解決方法。

通過這次實驗,心理學科確立了醞釀效應的存在及其成效:

很多時候,當我們盡力去解決一個複雜的或者需要創造性思考的問題是,無論耗費多少精力都找不到正確的思路。在這種時候,暫時停止對問題的積極探索,反而可能會產生關鍵性的靈感,這就是醞釀效應。

對付難題,最好的辦法竟然是暫停?帶你認識醞釀效應的奧秘

3

心理學家們認為,所謂的“醞釀”過程並不是讓你停止思考,而是將原來的思維過程轉入潛意思層面,由大腦的後臺程序對相關信息進行重組和解構,以獲得類似於“靈感”的思維狀態。

而這種狀態的觸發誘因,就是在停下任務後,大腦消除了因為集中精力帶來的緊張感,暫時屏蔽原來那種陷入固定死角的思路。隨之會從新的角度和層面形成具有創造性的新思維模式。

比如,我們應該都學習過阿基米德發現浮力定律這一故事。

國王讓阿基米德分辨王冠是否摻了銀,阿基米德苦思冥想了三天三夜,始終沒有得到結果,也因此頭痛不已。最終,他決定暫時先放一放,泡個熱水澡再說。

但是沒想到,一跨進浴缸,看見溢出的水,他的腦海裡靈光一閃,瞬間想到了解決辦法。後面的就不用我多說了吧。

這其實就是醞釀效應的典型表現。

很顯然,這種把難題暫時放一放,休息或者娛樂一下的做法,讓我們不會侷限於某個固定的思維模式裡,能夠重新使用新步驟,新方法來對待問題,這讓破解的幾率大大增強。

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都擁有類似的體驗,比如“勞逸結合”工作法,或者碎片化休息等。其實它們背後的原理都只有一個,那就是醞釀效應。

對付難題,最好的辦法竟然是暫停?帶你認識醞釀效應的奧秘

4

所以,當我們面臨一個難題時,千萬不要鑽了牛角尖,也不要產生自我懷疑,心灰意冷。

有時候並不是你沒有能力去解決,而是你可能進入了一個錯誤的角度,導致僵化局面的行程。

這個時候,不如先把這個問題放在一旁,先去幹點別的事換換腦子,讓我們的潛意識來幫助從新的角度打開局面,破解難題。

在這裡,再分享幾個比較實用的觸發醞釀效應的方法。

a.散步

散步有利於舒緩人的神經,同時也會讓思維變得更加活躍。我思考問題最多的時候,就是在上下班走路這段過程中。

因為它有兩個好處:

a1.在獨自散步的時候,實際上會營造出一個獨立的個人空間,且不會受到打擾。

a2.你沒法時刻盯著手機,不然會撞上。不看手機,就可以想點其它的事。

b.和別人聊天

聊天也是一種休息方式,它會引起大腦的興奮度,尤其是在談一些有意思的話題時。同樣,你也有可能在對話中捕捉到一些信息,成為你的靈感。就好比神探狄仁傑經常會從別人的一句話裡分析出門道來。元芳,你怎麼看?

c.洗澡

洗澡是我們一天當中最放鬆的時刻,該項活動也誕生了不少“浴室歌神”。而這時也是大腦潛意思運行最高效的時候,當然,自己肯定感覺不到。如果你覺得洗完澡沒什麼特別的,也不要皺眉,我只是請你去洗個澡放鬆一下而已,至少你會感到舒服一些不是嗎?

對付難題,最好的辦法竟然是暫停?帶你認識醞釀效應的奧秘

ok,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內容,主要解讀了醞釀效應的原理和應用,希望對你平時的思考有所幫助。

如果想看到更多有用的知識和方法,請繼續關注我的動態,我們下篇文章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