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認識翻蓋手機的00後,讓我流下了時代的眼淚”

“小朋友,你是否有很多問號?”

“不認識翻蓋手機的00後,讓我流下了時代的眼淚”


當這句話伴隨著表情包和短視頻APP上洗腦的唱腔成了2020年最火的網絡流行語之一時,一個讓很多人覺得不可思議的話題出現了:

90後們滿頭問號地發現,原來真的有很多小朋友用這個梗用得不亦樂乎,卻不清楚它的出處是:

周杰倫的《聽媽媽的話》。

“不認識翻蓋手機的00後,讓我流下了時代的眼淚”


“不認識翻蓋手機的00後,讓我流下了時代的眼淚”


一時間,這些去年就已經被歸入“周杰倫的中老年粉絲”的知情者們,今年不由得又感嘆一次:

難道我們的青春回憶真的要變成“時代的眼淚”了?

“不認識翻蓋手機的00後,讓我流下了時代的眼淚”


當然,我們還能安慰自己,大家只是不記得副歌以外的歌詞,傳唱度這麼廣的歌一定還是有很多人記得的吧!

不過也不得不承認,這年頭在網上衝浪,類似於這種與“時代的眼淚”面面相覷的時刻,越來越多了。

01

“現在的小孩居然都不知道ta了”

“時代的眼淚”這個表述,其實出自比90後活的時間更長的經典動漫《機動戰士Z高達》。

它的原本意義,這裡先賣個關子。

現在頻頻被網友們掛在嘴邊用來表達自己的感慨,則多半是和一種直擊靈魂的頓悟有關:

這不是很常見、大家都很熟悉的嗎?原來現在的小孩已經不認識了啊!

“不認識翻蓋手機的00後,讓我流下了時代的眼淚”


比如那些曾經火過、但又不至於偉大到名垂青史的人物重新出現在大家的視野中時。

4月1日那天,不少人上一秒還在為“金在中開愚人節玩笑稱自己確診新冠肺炎”而生氣,下一秒就因為更年輕網友的提問陷入沉默:

“他是誰啊?”

這四個字,堪稱扎心利器。

不管是曾經火過的歌星、演員、主持人、球星還是網紅,往往是你臉上追憶過去的眼淚還沒幹呢,就不得不因為“大人,時代變了”的感慨流下新的熱淚。

“不認識翻蓋手機的00後,讓我流下了時代的眼淚”


“不認識翻蓋手機的00後,讓我流下了時代的眼淚”


當然,時代的發展變化本就是我們一晃神兒就跟不上的速度,年輕人不認識的又何止那些來來去去的明星偶像。

這幾年,90後開始在網上抱團追憶童年時很容易發現,當年生活中很多習以為常的物件——

從當時很時髦、現在看來已經很土味的文具,到已經停產的小零食;

從VCD、錄像帶,到上網用的“貓”;

從形如板磚的大哥大,到風靡一時被女生貼滿了水鑽的翻蓋手機……

“不認識翻蓋手機的00後,讓我流下了時代的眼淚”


這些老物件,現在的孩子真的沒用過、甚至連壓根就沒見到過實物,只會留下另一版本的扎心四字:“這是什麼”。

使得時代的眼淚繼續在風中飛揚。

“不認識翻蓋手機的00後,讓我流下了時代的眼淚”


我打賭,本文就有讀者並不知道這貨到底是啥(友情提示:不是鼠標)

這些老東西背後讓人感嘆的,其實是某種一去不復返的生活方式,也是一些事物與行業被眼睜睜注視著從當年的興旺走向如今的衰敗。

曾經可以看很多外國動畫片的電視點播臺,滋養了無數小鎮青年精神世界的盜版錄像廳,一放學大家立刻都奔過去的報刊亭……

如今再被親歷過的人追憶起,也統統要變成“時代的眼淚”。

“不認識翻蓋手機的00後,讓我流下了時代的眼淚”


但仔細一想,這也是一種必然。

之前易烊千璽上節目時,說自己沒買過磁帶、也沒用過老式錄音機,讓一眾媽媽粉、姐姐粉大吃一驚。

可是,00年生人成長在聽歌可以用電腦下載進MP3的時代裡,05後們擁有人生第一部手機的時候已經是大屏智能機的天下。

高速的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自然而然地帶領著年輕人向前走、向前看,鮮少有人會了解誰是被淘汰下的那個。

“不認識翻蓋手機的00後,讓我流下了時代的眼淚”


04年出生的年輕人,做“打電話”的手勢已經不是比666了

每每意識到這些東西早已與當下無關、也不可能再重生的時候,人們感嘆它們是時代的眼淚,其實也是在感嘆:

原來時間真的過去了這麼久、這麼快。我親歷過的,已經變成下一代人眼中的“老古董”了。

“不認識翻蓋手機的00後,讓我流下了時代的眼淚”


02

“想回到過去,試著讓故事繼續”

在這種對“時代的眼淚”的感慨中,有一種比“年輕人居然不認識了”更深的無力感

這種無力感,發生在80後今年突然發現曾經在自己眼中非常酷的伍佰大哥,如今在95後眼中的第一印象只是“太土”時;

發生在,能明顯地察覺到香港老電影已經無法再像當年一樣,在廣大年輕人的取向和審美中激起波瀾時;

發生在,90後女同事隨口提起自己“青春期最喜歡的熒屏痞子男形象”時有著各種陌生的答案,她們卻對陳浩南在80後心中的地位感到迷惑和不屑一顧時。

“不認識翻蓋手機的00後,讓我流下了時代的眼淚”


已經快30歲的第一批90後,又何嘗沒被這種無力擊中過。

許多90後都是從自己的青春期開始,在互聯網上主導轟轟烈烈的屬於年輕人的潮流。追歐美影視,搞CP文化,見證過國產劇最後的黃金年代,曾以為自己遇到的就是永遠都會閃閃發光的金字塔尖。

直到在2020年的某一天,被“冷圈bot”的投稿驚到:

“有人嗑他倆的CP嗎,感覺挺冷門的。”

“不認識翻蓋手機的00後,讓我流下了時代的眼淚”


這才意識到,當年自己和同齡人追得再兇的潮流可能遠遠沒有在自己心裡那麼重,總會被一波一波新的熱浪淹沒。

“不認識翻蓋手機的00後,讓我流下了時代的眼淚”


甚至連有些00後——正在逐漸掌握網絡最強話語權的新一代年輕人——有時也會因為自己擁有一顆“老靈魂”而顯得格格不入。

我們一位出生於2004年的讀者曾經留言說,自己是這麼感受到“時代的眼淚”的:

@滴滴滴噠噠噠

我在班上放周杰倫的歌,半數以上同學沒聽過《七里香》,有幾個女生吐槽《簡單愛》好土,他們現在都聽歐美。

“不認識翻蓋手機的00後,讓我流下了時代的眼淚”


再不服氣,人們也只能接受現實。

被“時代的眼淚”擊中時,我們那種難以名狀的無力感,其實是慢慢消化這樣一個事實的過程:

曾經再新潮、再狂熱的潮流,可能也終有一天會被後來人視為落伍和無趣;

曾經深刻塑造了一代人精神世界、深深烙印在一些人生命中的東西,它的價值也已經遠遠不被新世代在意和認同。

越是覺得自己在年少時經歷過“黃金時代”的人,越難以和這種落差和解。

卻又只能接受,沒有誰能夠把自己那代人的價值認同硬塞進後來人的腦海。

這幾年互聯網上由“不怎麼年輕的人”主導的懷舊狂潮,大概就是在這種無力與不想放棄抵抗的掙扎反覆交替的過程中興起的。

“不認識翻蓋手機的00後,讓我流下了時代的眼淚”


電影《午夜巴黎》中,男主和女主都向往和懷念曾經的“黃金時代”,不喜歡自己身處的當下。

有趣的是,我們一邊悼念著那些化成時代眼淚的過往,一邊其實又很難接受物是人非的現狀。

前兩天,后街男孩隔空合體,演唱了名曲《I want it that way》。

國內這批靠他們打開了國外流行歌曲大門的人,眼看著與自己年少歲月有關的幾位老男孩已經升級成了后街叔叔,不禁覺得遭到當頭一棒。

“不認識翻蓋手機的00後,讓我流下了時代的眼淚”


為此喊著“時代的眼淚”的人,其實壓根寧願他們從來就沒有成為這滴眼淚的機會,或者乾脆不要讓我看到。

因為目睹了穿越十幾年時光之後的相逢才會突然明白,人雖然還是那些人,還唱著那時最熟悉的歌。

可恰恰最讓人感慨的是,每個人心裡那段值得懷念的時光,還有時光裡那個令人懷念的自己,好像都只停留在那時無法復刻了。

“不認識翻蓋手機的00後,讓我流下了時代的眼淚”


如今已經全員30歲以上的80後、不敢再說自己年輕的95前們,再唱起青春回憶裡周杰倫的那首歌,可能也會有了更新的體悟:

“想回到過去,試著讓故事繼續。”

回到過去,就不必看到有些美好事物在當下被淡忘、被拋棄、被誤解、被輕視,不必直面回憶的無力與青春的衰老,多好。

03

追憶時代的眼淚,

其實還是年輕人的“特權”

仔細一想,在懷舊潮中能被納入“時代的眼淚”範疇的,又何嘗不是隻有在網絡上有話語權的人才有資格定義呢?

我們常常只見到80後、90後拿著時光的密碼到處尋找同伴:

“誰還記得XXX?”“誰還認識XXX?”“只有XX年之前出生的人才認得它!”

卻很難見到更年長之人有機會這樣抱成一團,去追憶他們眼中“時代的眼淚”。這幾年唯一的屬於中老年人的大規模集體懷舊時刻,大概也只能追溯到《芳華》上映的時候。

“不認識翻蓋手機的00後,讓我流下了時代的眼淚”


連這個被賦予了默認的含義的梗,其實也是誕生於由年輕人主導的網絡文化,並經過改造形成的。

原句“你看到的是時代的眼淚”,是1985年的動畫《機動戰士Z高達》中的一句名言。

瞭解原作情節的人會明白,它其實指的是,動亂的年代下,個人力量的渺小導致美好的人和事的逝去只是轉瞬之間。

但它原本的涵義早已在大眾的記憶中漸漸淡去、或者從未出現,當如今的網友們發現了這個詞,便因為字面意思而賦予了它懷舊的涵義,和一點點自傷、一點點自嘲。

“不認識翻蓋手機的00後,讓我流下了時代的眼淚”


不得不承認,有些東西的解讀權,註定永遠掌握在當下最活躍、能發出最大聲音的群體手中。

有趣的是,在現在互聯網上的懷舊潮裡,“時代的眼淚”的本意其實好像更讓人唏噓。

當我們感嘆誰誰誰也變成了時代的眼淚,其實是因為眼睜睜地看著那些浮在時代最表面、最與大眾相關的人與事,是如何經歷了變遷、衰落與被淡忘。

那麼,那些本就沉默的暗流,是不是從一開始就失去了被記得、被懷念的機會?

有的人因為時間過於久遠,已經在茶餘飯後的談資中銷聲匿跡;

有些事因為無法擊中新世代越來越高的情緒痛點,只能安靜地躺在它自己的時代角落裡。

“不認識翻蓋手機的00後,讓我流下了時代的眼淚”


出自電影《風中有朵雨做的雲》

我們總說人類的本質是復讀機,但是,人類的本質其實也是橡皮擦。

有些“時代的眼淚”,是以青春的名義念念不忘;

而更多早已被蒸發的“時代的眼淚”,是已經連“不要忘記ta啊”的呼喊都很微弱的、難以阻擋的遺忘。

如今至少有人在變成“互聯網邊緣人群”的過程中不住唸叨著那些終將被拋在後面的一切,或許也是一種不自知的掙扎與對抗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