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珠峰”背後的商業潮

山在那裡;死神,也在那裡……

5月23日,尼泊爾登山者Nirmal Purja發佈的一張珠峰大堵車照片佔據了全球互聯網的封面。拍攝者預計,當時有大約320人堵在僅容一人通過的“希拉里平臺”地帶 ,等待衝頂。

登山者們為了自拍而互相推搡。峰頂平坦處僅有兩張乒乓球桌大小,上面擠滿了15至20個登山者。

“挑戰珠峰”背後的商業潮

由於適宜攀登的好天氣持續時間較短,只有三天,從5月20號開始,大批攀登者“衝頂”珠峰,在抵達8000米高度的“死亡地帶”,出現了“嚴重擁堵”,並使得今年登珠峰的死亡人數增至11人。死亡人數是2015年尼泊爾大地震以來之最。

尼泊爾政府5月27號發佈聲明說,死亡人數創新高並不單純是因為過度擁擠,主要還是天氣因素導致。

實際上,攀登珠峰已經成為商業登山,這背後隱藏著過度商業化的問題。在尼泊爾,越來越多旅行社將攀登珠峰作為旅遊項目,加之政府方面的來者不拒,使得近年來挑戰登頂珠峰的登山者數量顯著增長。

“挑戰珠峰”背後的商業潮

據《紐約時報》報道,尼泊爾方面為今年春季攀登期共發放創紀錄的381張許可證,每張價格約1.1萬美元(約合人民幣7.6萬元)。2018年春,這個數字為346人。在利益最大化的驅使下僅僅牌照過多造成的擁堵氧氣消耗,對那些未配備補充性氧氣罐的登山者就會造成了嚴重影響。

珠峰大堵車 或許能觸發攀登珠峰活動的深層改變。

為什麼要攀登珠峰?

“你們為什麼要去登珠穆朗瑪?”美國《紐約時報》記者問英國登山家喬治·馬洛裡。

“Because it is there(因為山在那裡)。”1924年,馬洛裡在珠峰8100米處遇難,他的這句話卻成為登山界永恆的經典。

從人類延續的大格局上看,我們確實需要那些不安分守己的基因,需要那些不明意義的探險,需要那些挑戰極限的勇氣,和對未知世界強烈的探索欲和好奇心。

“挑戰珠峰”背後的商業潮

恰恰正是這些內在品質,決定了人類未來生存的終極歸宿。這大概攀登珠峰的真實意義。

登山本不是一項競技運動,但是近年登山的“紀錄”卻層出不窮,就珠峰而言,有最快速度登頂的、最大年齡登頂的、最小年齡登頂的、穿最少衣服登頂的、無氧登頂的、反季節登頂的、單人登頂的、頂峰停留時間最長的、登頂次數最多的等等。

所以,攀登珠峰的商業及虛榮成分,越來越多的走進物質加精神炫耀的誤區,如果讓所有人都不讓帶攝影器材和手機,估計攀登珠峰的人數會立刻大幅度減少。

攀登珠峰 光有夢想還不夠

登山作為一項體育運動越來越受到歡迎。登頂珠峰也成為了很多登山愛好者的終極目標。目前,登頂珠峰共有20條線路,其中作為主要的是位於南北坡的傳統路線。北坡線路位於我國西藏,南坡線路位於尼泊爾境內。

北坡線最大的攀登公司珠峰是西藏聖山登山探險公司,據其官網顯示,今年珠峰登山季,報名人數限定為16人,滿額即止,收費為458848元/人。

“挑戰珠峰”背後的商業潮

反觀尼泊爾那邊,就“人性”多了。

僅在今年春季的登山高峰期,尼泊爾政府就發放了381張許可證,基本是誰想上就能上,給錢就行,每張11000美元。

為保護珠峰,國家體育總局登山運動管理中心西藏自治區體育局規定:從2018年開始,專業登山隊員和滿足條件的登山愛好者每年進入珠峰核心區的人數應該嚴格控制在300人左右,而且僅限春季登山。

另據《國內登山管理辦法》規定,攀登西藏5000米以上、其他省、市、自治區3500米以上獨立山峰,需提前一個月向省級體育行政部門報批,而攀登7000米以上山峰,應當提前三個月向國家體育總局申請特批。

“挑戰珠峰”背後的商業潮

攀登珠峰,則必須有登頂8000米以上高峰的經驗。

目前珠峰攀登不接受個人報名,且需要由一個具有法人資格的登山公司完成。一般情況下,珠峰攀登從活動組織前一年的10月開始,當年12月份就完成報名。

“挑戰珠峰”正成為一項奢侈消費

攀登珠峰前,登山者通常有5000-6000-7000-8000米的完整進階路線。5000米級別的選擇山峰眾多,其費用在2000-5000元人民幣;

6000米級別的山峰中,如果選擇玉珠峰,則報價在1萬元人民幣;7000米級別的則有慕士塔格峰,其費用約4萬人民幣;

而8000米級別的山峰,其包括希夏邦馬、洛子峰等,其價格飆升至15-20萬人民幣。

這意味著,在攀登珠峰前,登山者完成一系列“進階”所產生的費用總計將接近30萬元人民幣,而再加上攀登珠峰的費用,一名登山者至少將花費70萬人民幣左右。

“挑戰珠峰”背後的商業潮

珠峰上20條登頂路線,其中有兩條最簡單的路線——南坡的東南山脊路線和北坡的東北山脊路線,分處尼泊爾和中國境內。

在這兩條線路上,都有繩索、梯子等工具,它們都會出現在登山者最需要的地方,發揮神助攻的作用。

毫無疑問,這些及時雨般的工具,都是高度商業化的結果。

得益於此,這座曾經令上個世紀的登山者頭疼不已的世界第一高峰,迎來了數千萬年來都不曾有過的熱鬧。根據尼泊爾旅遊部門的統計,從1953年至2018年,成功登頂珠峰的總人數多達5396人。

走在珠峰的每一步,都是錢

位於中國境內的珠峰北坡攀登價格,從去年的38萬飆升到今年的46萬,價格過高的上漲,導致部分登山者轉移至尼泊爾境內,這也間接推動了今年珠峰南坡攀登價格的上漲。

除了固定的團費,攀登珠峰還包括自理費用。主要是個人的裝備費用,以及國內往返尼泊爾的交通食宿費,還有個人保險。

“挑戰珠峰”背後的商業潮

珠峰大本營可以上網,費用為人民幣300元一個G的流量,且網速往往不能得到保證。

在攀登過程中沒有網絡服務,跟外界聯繫主要通過衛星電話。海事衛星費用為1.8元/分鐘。而如果選擇國際服務商,如銥星的費用在一分鐘7-8元人民幣。

另外一項必要的個人花費是嚮導,如果攀登者需要更多的夏爾巴嚮導協作,則每增加一名夏爾巴的費用是8000美元/人,以及不管登頂與否,都要給夏爾巴1500美元左右的小費。

再則是給留守大本營的後勤團隊的小費。在大本營,有服務生、廚師、背夫,攀登者需要支付300美元的小費。

“挑戰珠峰”背後的商業潮

氧氣是攀登珠峰過程中,生命的最關鍵保障。儘管在高昂的團費中已經包含了4-6瓶氧氣的費用,但如果登山者有特殊情況需要吸氧,大本營的一瓶4-5升的氧氣為500美元,在8000米以上的高度,則價格1000美元一瓶。

在直升機救援方面,7790米的C2營地的救援費用是7000美元,如果到了8300米的C3突進營地,則費用更高,但很多情況下由於C3營地氣候惡劣,直升機很難到達此高度展開營救。

現在來看,登頂珠峰走的每一步路,註定都是用錢鋪出來的。

所以,“擁堵”是遇難人數增加的直接原因,而造成“擁堵”的根本原因,就是利益。

一方面是尼泊爾的利益。每年登山季,尼泊爾旅遊登山的收入多達3.6億美元。因為這筆重要收入,尼泊爾當局也沒有限制登山人數的想法。“如果你真的想要限制登山人數,那乾脆我們所有人都不要去爬珠峰了”,尼泊爾旅遊局局長曾經說。

“挑戰珠峰”背後的商業潮

另一方面是登山公司的利益。

由於客源單一、競爭激烈等原因,很多登山公司為了保證利益,不對登山者進行篩選,讓很多體能、經驗、心理狀況不夠格的登山者,來到了珠峰腳下。

同時,他們還會打價格戰,還會用保姆式的服務吸引客戶,而被這些因素所吸引過來的登山者,其技術、心理往往不夠強大,依賴性極強。

越來越多相對經驗不足的夏爾巴開始上山服務,他們在風險管理、安全保障方面的能力,絕對是一大隱患。

當不專業的嚮導,遇上不專業的登山者,一旦有突發情況,都可能決定生死。

挑戰自我,除了要錢,還會要命

珠峰氣候極其惡劣,峰頂有時速達189公里的颶風,氣溫可達零下73攝氏度,峰頂只有海平面水平1/3的含氧量,加之還有時不時發生的雪崩,深不見底的冰坑……

還要防止肌肉溶血,腦水腫,肺水腫,感冒,肌肉拉傷,任何一個發生,你差不多就可以退出了。

“挑戰珠峰”背後的商業潮

在8000米以上的死亡區,每呼吸一大口稀薄的空氣,需要做三次呼吸。但由於重量的原因,每個人只能攜帶一定數量的備用氧氣瓶,這就限制了登山者在山上的時間。如果氧氣用完了,那麼登山者必須放棄嘗試並下山。

攀登珠峰額外擁堵的時間意味著生與死的區別。氧氣可能會耗盡,高原反應可能會要了他們的命,手指、鼻子或耳朵會被凍傷。從最後一個營地到山頂的時間越長,天氣變化風險就越大,而這是致命的。

據統計,1996年以前,試圖攀登珠峰的人有1/4都死在山上。迄今為止,攀登珠峰死亡的登山者已經達到到290人。即便是現在,每25個試圖攀登珠峰的人中就有1個會死在山上,死亡率是伊拉克戰場美軍陣亡率的4倍。由於山頂環境過於惡劣,你甚至無法把遺體拉回山下。

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登山者的生命極其脆弱,保住自己的性命都要萬分小心,更不要提救助他人了......

“挑戰珠峰”背後的商業潮

在登頂珠峰的過程中,如果有同伴受了重傷,很多時候不得不做出艱難抉擇,被迫放棄救援...

因為,強行施救的後果就是最終搭上救援者的性命......

於是,在征服珠峰的歷史上,無數遇難者的遺體被迫留在了皚皚白雪之間......

sewang Paljor是印度第一支珠峰登山隊的成員,他於1996年在登頂之後的下山途中不幸遇難...

他死於長時間暴露在暴風雪的嚴寒中,由於他死前穿著一雙“綠靴子”,他被普遍認為是珠峰登頂前最著名的遺體地標“綠靴子”本人...

“綠靴子”多年來靜靜地躺在那裡,成為了登山圈最著名的人形地標和豐碑。

“挑戰珠峰”背後的商業潮

2006年,Sharp在攀登途中停在了著名的“綠靴子”附近休息,他很快凍僵了以至於沒有力氣繼續攀登。

比較有爭議的是,在他喪命的當天,有超過30名登頂者都宣稱在登頂途中見過Sharp並發現他曾活著,甚至還有人跟他交談過...

而Sharp卻沒有力氣發出一聲求救...

他死前的最後一句話是:“我想睡一會兒”...

儘管事後很多人也認為即使Sharp求救,也不可能有足夠的人手和體力將一個不省人事的成年男子從8000多米的海拔抬下去,那會搭上施救者的性命...

“挑戰珠峰”背後的商業潮

著名登山家艾倫.欣克斯評價此事時說到:

“你可以坐下來和他交談,一起等死。但你絕不可能在那種情況下背一個人下山...”

請給大自然多一些敬畏!

在珠峰面前,生命顯得一文不值;在生命面前,珠峰顯得一文不值,

錢不是萬能的,因為珠峰畢竟是珠峰,不是遊樂場。

所以,在大自然面前,生命有時是如此的脆弱和渺小。面對珠峰,面對自然界,我們還是要保持敬畏之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