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基礎的學生如何學託福?

轉自:孫亮 留學早準備

如果世界上的人不只分為男女兩種,而是十幾種,新冠病毒還會這麼囂張嗎?託福的一篇閱讀題給出了答案。文章說生態體系的物種數量越多就越不容易傳染疾病。2019年北京高考語文的一道閱讀題也提到,隨著全球人口不斷增長,生態系統正日益遭受破壞。造成物種分佈大範圍變化,形成了生物多樣性危機。託福簡直就是高考語文的英文版。考託福等於用英語去答高考語文卷子。這麼難的託福,對於零基礎的學生而言,該怎麼辦呢?我從四個角度來闡述一下:批判性思維的培養、託福與國內考試的結合、原著閱讀的託福化、學習體系的完整性。

一、培養批判性思維是第一步

人教版初一語文課本中有一篇魯迅的文章《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學生讀完後如果心生疑惑:文中關於美女蛇的故事是否是個贅筆,沒必要寫?說明這位學生具有批判性思維。批判性思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蘇格拉底,“批判的”(critical)一詞源於希臘文,指基於標準的有辨識能力的判斷。這和託福有什麼關係呢?託福是非常注重批判性思維的,在口語和寫作上考察的尤為明顯。最近一次託福改革更是把與批判性思維無關的試題刪掉。那麼,託福是如何考察的呢?試題中到處都是“你覺得”:

託福口語:

你覺得學生應該固定座位上課還是隨機選座上課?

你覺得大學應該把資金投在娛樂設施上還是學術研究上?

你覺得在大商場購物好還是在專賣店購物好?

你覺得住在農村好還是住在城市好?

託福寫作:

你覺得領導力是天生的還是後天的?

你覺得是否應該瞭解與自己無關的時事新聞?

你覺得父母應該陪孩子親子娛樂還是一同完成作業?

你覺得大學是否應該多投入資金去聘請更好的教授?

很多學生面對上述問題感覺無話可說。表面上看是缺乏素材,實質是沒有培養批判性思維。這種思維的缺失不僅會在託福口語和寫作中失分,也會讓學生喪失獨立思考的能力。怎樣才能培養出批判性思維呢?

語文是培養思維的重要學科。我們把國內的人教版初一語文教材和美國的CCSS初一語文教材《collections》做了對比。人教版語文共68篇文章(38篇現代文、11篇文言文、19首詩歌)。其中訓練批判性思維的內容是8個,佔比12%。美國語文共54篇文章(41篇現代文、11首詩歌、2部戲劇)。其中訓練批判性思維的內容是22個,佔比41%。人教版語文引發學生思考的提問方式往往是“你怎麼看”,比較含蓄。美國語文《collections》更為直接,提問學生“好還是不好”(why or why not)。強迫學生做出結論,訓練他們的思維。

比如,人教版語文中有一篇美國作家莫頓亨特寫的課文叫《走一步,再走一步》。文中敘述了一個孩子在爬山時從膽怯到勇敢的過程。文末有個問題問學生是否有類似經歷,是如何克服的。美國語文《collections》中正巧也有一篇類似的文章,講述一個孩子在跳水時由於知道池塘曾淹死過人,因此沒敢跳、被同行的小夥伴嫌棄的故事。文末也有一個問題,問學生如果把主人公換作自己,會不會為了不被嫌棄而去鋌而走險。我們在課堂上讓學生討論過這個話題。有位學生說不該跳,因為曾有人在池塘裡溺亡,危險係數高。瞧瞧,這不就是循證之後推論的批判性思維嗎?兩種教育體系產生了兩種不同的提問方式。美國語文的提問方式更容易引發孩子的思考,讓孩子的思想水平上升到更高的層面。而人教版的問題過於臉譜化,僅僅是讓學生套用一下文章的模板去尋找案例。

零基礎的學生如何學託福?

(左圖為美國語文教材,右圖為人教版語文教材)

我在講《哈利波特》英文小說時,孩子們最激烈的一次討論是關於慈祥和藹的鄧布利多到底是不是好人的話題。就讀美國優質高中希爾中學的中國學生最喜歡的是老師讓學生們圍繞一個話題展開圓桌討論。好的提問方式會激發孩子的思考,讓孩子對知識充滿好奇。美國語文在這方面提供了很多素材。涉獵美國語文不僅能訓練思維,還能學好英語,對託福的口語、寫作乃至閱讀都有幫助。對於零基礎學生而言,學好中國語文和美國語文同等重要。

二、託福與中考的結合是第二步

一位人朝分的初二同學托福考到了83分,校內英語成績仍不見起色。家長很困惑,都說託福比中考難,為何學了託福對中考卻沒有實質性的幫助呢?我們從兩份知識清單一探究竟。

託福100分知識清單:

詞彙:6400個;

語法:25個知識點;

閱讀:涉及自然科學、人文科學等965個長難句;

聽力:涉及短對話、長對話、獨白等550分鐘;

口語:涉及自主回答、複述等235分鐘跟讀;

寫作:300字左右,97篇作文。

中考95分知識清單:

詞彙:1540個;

語法:13個詞法、5個句法;

閱讀:選擇、判斷、任務型說明文和記敘文;

聽力:短句、短對話、長對話、獨白;

單選:詞法、句法、習慣用法、語境;

完型:社會、經濟、政治、文化、歷史等題材;

寫作:大小作文各一篇。

從知識清單對比看出,託福是能力類測試,中考是知識類測試。托福考得更廣,中考摳得更細。託福雖難,但一共就4種題型。中考雖簡單,但題型比託福還多了一種。零基礎的學生學習託福首先要解決既對中考有利,也對託福有利的內容。比如詞彙。中考的部分單詞和託福是重複的。比如cycle,在中考裡是“自行車”,在託福裡是“週期”。exercise在中考裡是“運動”,在託福裡是“運用”。還有諸如predict(預言)、ancient(古代的)的詞在兩個考試中的意思都一樣。經過一線教學的大數據篩選發現,這樣的單詞一共有560個。這是零基礎的學生首先要解決的詞彙。

其次是語法。托福考察語法的重點在於長句的拆解,中考考察語法的重點在於細節的準確。託福TPO42的第2篇閱讀文章講述了木衛四這顆衛星的特點。以一個長句為例:

Astronomers can tell that(天文學家判斷)

it lacks a dense core(這顆衛星缺少一個高密度的內核)

from the details of its gravitational pull(通過它的地心引力的詳細資料)

on the Galileo spacecraft(在伽利略探測器上)

during several very close flybys.(在幾次近距離的飛掠任務中)

連在一起的意思是:通過伽利略探測器幾次近距離飛掠任務中收集到的引力資料,天文學家判斷出這顆衛星缺少一個高密度的內核。

託福這樣考是為了讓學生能夠讀懂有深度的文章。中考則不然。2019年海淀中考二模一道單選如下:

Henry _______ in London for a long time. He knows a lot about the city.

A. lived

B. was living

C. has lived

D. will live

通過Henry很瞭解這個城市判斷出他過去做的事情對現在造成了影響,加上時間狀語for a long time便可以判斷出該題目考察的是現在完成時,因此答案選C。中考在語法上更看重細節的準確。這種對細節的訓練會讓學生避免在寫作和口語中犯低級錯誤。經過大數據篩選,我們發現對託福適用的中考語法點一共有10個。因此,零基礎的學生除了要學習託福高大上的長句分析外,還要鑽研這些語法細節。反之,如果這些知識掌握的不理想,不僅對託福沒有幫助,還會影響校內成績。這也解釋了為何有些學生託福成績反而比校內成績好的原因。託福與中考英語的關係是相輔相成的。

零基礎的學生如何學託福?

(左圖為託福官方真題,右圖為北京中考英語53)

三、把原著閱讀託福化是第三步

念大學時,我第一次在階梯教室看了《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的盜版DVD並被裡面的情節和特效深深吸引。於是我躺在宿舍床上開始讀起了英文版小說,然後就“死”在了第一頁。裡面有個生詞一直纏住我,不讓我讀下去。這個詞叫mustache,意思是小鬍子。我沒留過小鬍子,電影裡德思禮先生的鬍子在我看來是大鬍子。所以mustache到底長什麼樣子,我一直模模糊糊,每次遇到這個詞都不踏實。直到後來我讀了威廉夏伊勒寫的《第三帝國的興亡》,裡面有一句描寫希特勒剛剛被授予德國總理的句子:The man with the Charlie Chaplin mustache, who was only forty-three years old, had just been administered the oath as Chancellor of the German Reich.那個年方四十三歲、留著查理卓比林鬍子的人已經宣誓就任德國總理。mustache、小鬍子、卓別林!這個單詞像閃電一般擊中了我,卓別林的小鬍子誰不知道?這兩本英文原著讓我記住了mustache,也燃起了我學習英語的熱情。

我同時講授哈利波特英文小說和託福課程。如果讓原著和託福聯繫在一起,讓孩子們在樂趣中學會託福,激發他們學習託福的意願,何樂而不為呢?既然如此,把原著閱讀託福化就變成了一個重要課題。最直接的就是詞彙的篩查。我們把市面上比較流行的幾本原著做了排序,如下:

小說類:

初級:《查理與巧克力工廠》,全書30個章節,每章平均9個託福單詞,全書合計270個託福單詞。

中級:《夏洛的網》,全書22個章節,每章平均25個託福單詞,全書合計550個託福單詞。

高級:《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全書17個章節,每章平均68個託福單詞,全書合計1156個託福單詞。

零基礎的學生如何學託福?

(左起依次為《查理與巧克力工廠》、《夏洛的網》、《哈利波特與魔法石》)

非小說類:

初級:《神奇樹屋-恐龍的秘密》,全書8個章節,每章平均12個託福單詞,全書合計96個託福單詞。

中級:《可怕的歷史-墮落的羅馬》,全書13個章節,每章平均36個託福單詞,全書合計468個託福單詞。

高級:《人類簡史》,全書20個章節,每章平均180個託福單詞,全書合計3600個託福單詞。

零基礎的學生如何學託福?

(左起依次為《神奇樹屋》、《可怕的歷史》、《人類簡史》)

家長對原著最大的詬病是不成體系。託福則像一把尺子,把原著分出了三六九等。原著也因託福的對標而有了體系。零基礎的學生如果對託福沒興趣,不妨平時多讀讀原著,把興趣培養起來。

四、完整的學習體系是最後一步

託福提分靠的不是某一位好老師,而是一套完整的學習體系。它包括課前、課上、課後。課前要做的是對知識進行篩選。以託福預備零級班的課程為例。TPO44的第2篇閱讀的第一段有6個生詞,其中flower和suggest最簡單,beam和faithful適中,sketch和canvas最難。有效的學習體系一定是在課前先將6個單詞分出低中高三種難度:

一星:flower和suggest,日常詞彙;

二星:beam和faithful,學術詞彙;

三星:sketch和canvas,學科詞彙。

不同基礎的學生接受的難度級別是不一樣的。太簡單呢,學著沒勁。太難呢,不想學了。零基礎的學生最多能接受到學術詞彙。所以對他們講解的內容一定要精挑細選。

到了課上,要針對不同的內容採取不同的講解形式。比如我們在給零基礎的學生講解歷史題材的託福內容時,多靠的是老師的表演能力,把歷史說的通俗易懂。比如有篇工業革命形成原因的文章。裡面講到由於發展水路導致運費降低,因而商品降價,然後刺激了消費需求,催生了大規模生產和技術革新,最終爆發了工業革命。我們在課上用了樂高這個例子。丹麥的樂高只賣100元,可運到中國的運費是1000元,那麼樂高到了中國就要賣到1100元。但如果運費從1000元降到了100元,那麼樂高到了中國就可以只賣到200元。這樣大家是不是會買更多的樂高呀?把歷史講成故事,會讓學生更容易接受。當遇到天文題材的託福內容時,我們則運用圖片的形式來講解。比如木衛四與木衛二的區別就是前者沒有內核,後者有內核。這個靠老師的口才去描述可就費勁了,圖片會讓晦澀的天文知識變得通俗易懂。不同的題材,講法不同。這不是老師的魅力,而是一線教學大數據分析後的方法論。

疫情讓很多老師被迫轉為線上授課。在技術的支持下,很多線下課堂無法操作的教學法反而在線上得以實現。比如像differentiate、gravitational這樣的單詞比較拗口,我們利用線上的技術手段讓孩子充分參與到朗讀單詞的PK大賽中。讓孩子們深吸一口氣,比一比誰唸的differentiate次數更多,這種一口氣訓練法不僅讓孩子攻克了發音難關,而且活躍了課堂氣氛,讓他們覺得學習託福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課下抓不住,課上的內容就白聽了。課下複習應包括:每天10個託福詞彙的聽識、讀識、拼寫;每兩天一次的語法訓練;每週一次的口語與寫作的批改。如果學有餘力,建議再加上每天30分鐘聽寫和每天30分鐘原著閱讀。課前對知識點的精挑細選,課上對知識的因材施教,課下對每天、每週任務的明確和落實,是保證零基礎學生實現託福入門學習的一套完整的教學體系。

結束語

現如今,託福不僅僅是留學美國、考入國際部的敲門磚,也是提升英語、培養思辨能力的重要手段。如果說劍橋五級在小學階段充當了英語學習的標尺,那麼在中學階段,託福就是權威、客觀的參照物。越來越多的初中甚至小學生進入了託福學習的賽道,希望今天的內容對剛接觸託福的零基礎的孩子有所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