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歲少年留絕筆信:遵循這2個教育原則,讓每個孩子都被溫柔以待


14歲少年留絕筆信:遵循這2個教育原則,讓每個孩子都被溫柔以待

父母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大家好,我是劉樺。

2020年4月5日,四川安嶽14歲少年王某留下絕筆信後離家,5日後,王某的遺體在老家所在鎮的一條河中被人發現。

王某的父母在8年前離婚,他跟隨父親一起生活,後來父親再婚。4月4日,他將銀行卡和給奶奶、父母和姐姐各留有一段話的筆記本等物品裝在一個盒子裡,交給了他的同學。

在王某給父親的留言中,他直呼父親的名字,並稱對父親的婆娘(妻子)做到了問心無愧,但他不能步步退讓,他很恨父親。

14歲少年留絕筆信:遵循這2個教育原則,讓每個孩子都被溫柔以待

王某在給母親的信中,希望母親不要為他傷心,要堅強。

14歲少年留絕筆信:遵循這2個教育原則,讓每個孩子都被溫柔以待

王某的信,看了讓人感到非常的心酸。尤其是他在信中寫到:“我現在才懂,原來一個人能難過到沒有情緒,沒有言語,沒有表情……那種躲在床上,眼淚劃過鼻樑,再流進另一隻眼睛,再留到枕頭上,那種感覺你有過嗎?我真的恨你。”

真的不知道他經歷了怎樣的煎熬和痛苦,才能寫出如此絕望和心灰意冷的文字。

14歲少年留絕筆信:遵循這2個教育原則,讓每個孩子都被溫柔以待

然而,王某的事件,不是個例。2016年,達州渠縣高三畢業生小斯,高考結束後,選擇自殺,在QQ空間留下遺言。

14歲少年留絕筆信:遵循這2個教育原則,讓每個孩子都被溫柔以待

2017年,10歲女孩在家中服毒自殺身亡,只留下一段小視頻和2頁遺書。

14歲少年留絕筆信:遵循這2個教育原則,讓每個孩子都被溫柔以待

14歲少年留絕筆信:遵循這2個教育原則,讓每個孩子都被溫柔以待

類似的事件還有很多。之前,有一位媽媽給我看了他兒子給她寫的信,字裡行間都透露著恐懼、委屈、無助,絕望。

他在信中寫了這麼一段:“小時候,媽媽打我,你們責罵我,我心裡一直想,長大後一定要報復你們。我甚至,把這個當做了我生活的意義。漸漸長大,我開始不對你們仇恨了,我開始恨我自己,怪自己為什麼生活在這個世上,給所有人帶去麻煩和煩惱。那時,我想自殺,我試過站在窗上,站在馬路上,站在菜刀前,但並未再前進一步,我身體的恐懼使我沒有成功。而我現在更加像一灘爛泥,開始對自己嘲諷·········”

14歲少年留絕筆信:遵循這2個教育原則,讓每個孩子都被溫柔以待

看到這樣的新聞,或聽到這樣的事件,我想,很多父母都會在腦海裡浮出一個念頭:“幸好我的孩子還在我的身邊” “只要我的孩子健康平安就好,其它不求什麼” “孩子好好的活著,比什麼都幸福”。

可是,當遇到孩子的學習問題,被孩子的老師叫去談話,成績考得不是特別理想,孩子犯了錯誤時,這些“念頭”早被父母們拋到九霄雲外去了。

迎接孩子的,就是父母的一頓劈頭蓋臉的痛罵,無休止的嘮叨、指責、威脅。

14歲少年留絕筆信:遵循這2個教育原則,讓每個孩子都被溫柔以待

可父母們說,我們也不想啊,現在的孩子太難教育了。

是啊,孩子自殺的事件層出不窮,搞得父母們無所適從,不教育,怕孩子走偏。教育了,又怕孩子受不了,走極端。

或許,這也是現在很多父母焦慮的原因之一吧。

14歲少年留絕筆信:遵循這2個教育原則,讓每個孩子都被溫柔以待

那麼,我們的家庭教育該何去何從呢?

克里斯托夫·安德烈在《恰如其分的自尊》一書中寫到:“每個人通過自己的各種活動主要想滿足兩大需求:感覺被愛和感覺自己有能力。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歸屬感和價值感。

《正面管教》一書中,也有類似的這麼一句話:“一個行為不當的孩子,是一個喪失信心的孩子,他是在試圖告訴我們,我感受不到歸屬感和自我價值。”

14歲少年留絕筆信:遵循這2個教育原則,讓每個孩子都被溫柔以待

其實,當你閱讀了很多育兒類書籍或者文章,你會發現,教育孩子的各種方法,都圍繞是“歸屬感和價值感”展開的。

“歸屬感和價值感”可以說是教育孩子的原則。教育方法千變萬化,每個家庭有每個家庭的方法,但是原則是不會變的,它是讓孩子獲得更好成長的基礎。

14歲少年留絕筆信:遵循這2個教育原則,讓每個孩子都被溫柔以待

歸屬感

歸屬感是指,孩子覺得自己是被一個團體所認可和接納的,他能在這個團體裡找到情感訴求。

這個團體對孩子來說,就是家庭、父母。他感覺到自己在家庭裡是被父母認可和接納的,他感覺到自己是被父母愛著的。

在情感上,孩子能夠信任父母。

14歲少年留絕筆信:遵循這2個教育原則,讓每個孩子都被溫柔以待

那,父母怎麼做,才能讓孩子有歸屬感呢?

1、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感受

“不許哭,這可有什麼可哭的” “你的想法太幼稚了吧” “你缺乏社會經驗,這方法不用試,肯定不好用”

孩子一次次被這樣否定,慢慢就不會向你表達他真實的想法,專挑你愛聽的說,或者有的孩子索性就不搭理你了,那你就會一次次失去真正瞭解他的機會。

孩子是雖小,但他也是一個人,他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而且,感受和想法,沒有對錯,所以,父母要選擇尊重。

14歲少年留絕筆信:遵循這2個教育原則,讓每個孩子都被溫柔以待

2、溝通時和孩子平視

跟孩子說話的時候,儘量蹲下來,跟孩子平視,這樣能夠讓孩子感受你們之間是平等的。

其實,總讓孩子仰視著跟你說話,他會很有壓力的,覺得你是高高在上的,他是如此的渺小。

14歲少年留絕筆信:遵循這2個教育原則,讓每個孩子都被溫柔以待

3、杜絕語言暴力

千萬別對孩子說:“你再不聽話,媽媽就不愛你了” “你再這樣,媽媽就不要你了”等等,類似威脅、恐嚇孩子話。

表面上,看似孩子好像聽話了,但是這些語言給孩子造成的是我們看不見的內傷——降低安全感。

常期這樣威脅、恐嚇孩子,讓孩子處於安全感匱乏的狀態中,很容易造成孩子“討好型人格”。他聽你話,不是你的話多有道理,而是怕自己不聽,你會不要他。

等他進入社會,同樣他也會委屈自己,去討好他人。就怕人家不要他,或者認為他不好。

14歲少年留絕筆信:遵循這2個教育原則,讓每個孩子都被溫柔以待

價值感

價值感,就是指孩子覺得自己是個有用的人,自己在家裡是被需要的人,自己是能幹的人,自己是有能力的人,知道自己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價值感高的人,表現一般比較自信,勇於接受挑戰,能夠克服困難,面對挫折。反之,就是自卑,退縮,自暴自棄。

14歲少年留絕筆信:遵循這2個教育原則,讓每個孩子都被溫柔以待

如何提高孩子的價值感?

1、鼓勵

就像魯道夫說的:“孩子需要鼓勵,就像植物需要水一樣。”這說明,鼓勵對孩子的成長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當孩子一遇到挫折、失敗就退縮,其實,蠻正常的。因為,他不知道怎麼辦才好,他可能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他也有可能覺得自己做不好。他不知道萬一又失敗了,會怎麼樣?

這時候,父母的鼓勵,就是給到孩子前進的勇氣和力量。

當然,鼓勵,不是簡簡單單一句“只要你努力,下次會越來越好” “加油,你能行的”。

鼓勵,是孩子知道自己的劣勢,但能樂觀的接納它。同時呢,又能發現自己的優勢,並且把它發揚光大。

14歲少年留絕筆信:遵循這2個教育原則,讓每個孩子都被溫柔以待

2、捨得用孩子

讓孩子幫忙做家務,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情。可千萬不要覺得,這會累壞了孩子。

其實,孩子是很樂意去做的。因為,當你請求他幫助時,就激發了他的被需要感。因為,有價值,有能力,所以才會被需要。

而且,他也會覺得,在這個家裡,自己也很重要,很有存在感。

所以,經常讓孩子幫忙做些事情,讓他從生活中的小事提升自己的價值感。

但,這裡要注意的是,不要因為孩子沒有把事情做好,就批評他。這樣帶給他的體驗感不好,下次孩子就不願意做了。

而且,孩子還會覺得“捱罵,是自己的能力不行”。這樣不但不會提高孩子的價值感,反而會降低孩子的價值感,最後演變成,“我是一個什麼事情都做不好的人”。

俗話說:“一回生,二回熟。”孩子沒有做好,父母就耐心指導,示範給他看,事情是做得越多,越熟練。

14歲少年留絕筆信:遵循這2個教育原則,讓每個孩子都被溫柔以待

3、正面的評價

你的評價會形成孩子的自我認知、自我評價,“我是一個懶惰的人” “我是一個聰明的人” “我是一個做事拖拉的人”··········

而這些,自我評價,就會帶來行為。如果,孩子認為自己是一個懶惰的人,那麼他在生活中,就不會勤快起來;

如果,孩子認為自己做事是一個拖拖拉拉的人,那麼你就會看到,他做事總是最慢的一個。

所以說,你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就把他往那個方向去評價。

14歲少年留絕筆信:遵循這2個教育原則,讓每個孩子都被溫柔以待

比如,你希望孩子學習,別再說:“我跟你說過多少次了,讓你好好學習,你怎麼這麼不聽話。”,你經常說他不聽話,他聽話,就怪了。

你要用正面的評價,比如,在生活中,你向孩子請教一些問題,孩子回答你了,然後,你就說:“今天漲知識,愛學習的孩子,果然不一樣。”

當然,這不是隨便評價的,你得看到,孩子真有了這樣的行為,你立馬給他一個正面的評價。經常這樣,這些正面的評價就會形成孩子的自我認知,然後才會有正面的行為。

14歲少年留絕筆信:遵循這2個教育原則,讓每個孩子都被溫柔以待

總結:

其實,很多出問題的孩子,不是單親家庭,雙親家庭的問題,而歸屬感和價值感沒有被滿足。我們做父母的,只要明白了這兩個原則,教育就會輕鬆很多,孩子也能夠被溫柔以待。

願悲劇不再發生。

14歲少年留絕筆信:遵循這2個教育原則,讓每個孩子都被溫柔以待

作者:劉樺,一位積極向上、有點兒叛逆、努力修行的80後單親媽媽。同時,也是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研究生、少兒諮詢師、家庭教育高級指導師,專注做以愛為底色的家庭教育、父母課堂;分享養育乾貨、做睿智媽媽、過幸福人生!

如果你有困惑,歡迎隨時私信我,交流有助於解惑!

14歲少年留絕筆信:遵循這2個教育原則,讓每個孩子都被溫柔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