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封城、患病人數攀升:這場人類與冠狀病毒之戰,我們能贏嗎?

2019年12月,第一例新型冠狀病毒出現。

武漢的海鮮市場是發源地,病毒隨即被帶往全國各地,蔓延至美國、泰國、日本、韓國。

截至今天發稿前,累計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確診病例已有585例,報告死亡病例累計17例。

與昨早的數據相比,死亡人數又增加了8人。

不斷攀升的數字,賣到脫銷的口罩。

快過年了,蜂叔也沒想到“年關難過”竟是這麼個難法——

疾病侵襲,有家難回。

病人回不了家,僅武漢一城就有上千人正在接受醫學觀察。

醫生回不了家,他們拋下家人,從全國各地奔赴武漢,去救別人的家人。

84歲高齡的鐘南山院士也不例外。

人們惴惴不安——

這場人類與冠狀病毒之戰,能贏嗎?

但在蜂叔看來,歷史早已給出答案。

《非典十年祭》

武漢封城、患病人數攀升:這場人類與冠狀病毒之戰,我們能贏嗎?

鳳凰衛視出品。

豆瓣9.3。

如此高分,不是因為紀錄片製作多麼精美。

而是因為其背後蘊含的中國精神十足感人。

1、非典是怎麼產生的

這不是冠狀病毒第一次侵襲人類了。

2002年,中國廣東爆發SARS事件。

真正的源頭是廣東省順德市的一個野生動物市場。

據紐約時報的現場報道,裡面的東陽市場就像個動物園。

攤位上擺滿被砍頭的蛇、去除內臟的青蛙和鮮血淋漓的內臟。

一些野生動物被隨手丟在籠子裡。而這些籠子,則成為民工吃飯用的小桌子。

對於潛伏在動物體內、能從動物感染到人類的冠狀病毒,這些路邊攤無疑是最好的溫床。

武漢封城、患病人數攀升:這場人類與冠狀病毒之戰,我們能贏嗎?

事實證明,SARS最早的病例之一,正是一個賣野生動物的肉販。

他後來將SARS傳染給他的太太和數名醫護人員。

更為可怕的是,2003年1月30日,中國發生第一例超級傳播事件。

傳播者是一個44歲的廣州海鮮銷售員。

他把病毒傳給了19名家屬和至少50個醫院工作人員。

被傳染的醫院工作人員裡,有一個是中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的醫生。

他去香港參加婚禮,住在香港京華國際酒店,傳染了住在同一樓層的16個客人.

4個客人,又把SARS帶到了香港、加拿大、新加坡和越南......

SARS病毒,就是這樣在全球範圍內蔓延。

造成8422人感染,919人死亡。

令人震驚的是,這場席捲全球、奪去無數人生命的流感,竟直接來源於中國餐桌上的野味。

武漢封城、患病人數攀升:這場人類與冠狀病毒之戰,我們能贏嗎?

關於SARS的存續,2018年1月,中科院病毒研究所研究員石正麗表示:

儘管這麼多年SARS沒有捲土重來,但在自然界,這種和SARS相近的病毒其實還是存在的。

如果我們人類不提高警惕,那麼下一次的病毒感染,可能是直接感染,也有可能通過其他動物感染人類。

這種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

一語成讖。

誰能料到呢,17年之後,又是新型冠狀病毒。

又是通過動物傳給人。

又是因為“好吃”二字。

只不過這次,地點換成了武漢的華南海鮮市場。

武漢封城、患病人數攀升:這場人類與冠狀病毒之戰,我們能贏嗎?

該海鮮市場已被封禁


2、非典是怎麼擴散的

非典的源頭是“動物傳人”,擴散卻是因為“人傳人”。

以史為鑑。

分析非典為什麼擴散,能幫我們打好今天的仗。

在蜂叔看來,非典擴散有三個原因:

第一,城市與城市之間的疫情通報機制並沒有公開,媒體失聲。

一個山西人要去廣東出差,當時非典傳言四起。

她的媽媽是新聞從業人員,給廣州同行打電話,詢問傳言真假。

得到的答覆是【都是謠言,不要相信,沒什麼事】

武漢封城、患病人數攀升:這場人類與冠狀病毒之戰,我們能贏嗎?

2003年互聯網剛剛興起。

她的爸爸特意在網上查詢“廣州肺炎”,結果也是:非典,是肺炎中最輕的一種,沒有致命危險。

於是,她放心地去廣州出差,並先後輾轉揭陽、深圳。

2月22日晚,在深圳到達廣州的列車上,她感到身體不適、渾身發冷。

回到山西后,一查體溫:38.8°

這個山西人成為後來北京第一個輸入性非典病例。

香港的的疫情大爆發也是從廣州來的。

城市與城市之間,疫情通報機制的不公開,是導致病毒擴散的重要原因。

武漢封城、患病人數攀升:這場人類與冠狀病毒之戰,我們能贏嗎?

但在當時,別說城市與城市之間了,城市內部都還處於信息封鎖狀態。

在第一個非典病例出現三個月後,非典的警報聲終於在廣州響起。

然而長久的信息封鎖,讓廣州人並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七天後,就在廣州非典爆發高峰期,羅大佑演唱會如期而至。

天河體育場聚集了近兩萬名觀眾。

觀眾席上人潮洶湧,只有極少數人戴上了口罩。

什麼概念?

相當於把兩萬人關進病毒房裡,讓他們盡情擁抱、大聲尖叫、互相噴射唾液。

無獨有偶,同樣正常進行的,還有中國與巴西的足球友誼賽。

這次現場人數超過5萬人。

是SARS的慘痛經歷讓人們知道,對付傳染病,要保證信息的公開透明。

武漢封城、患病人數攀升:這場人類與冠狀病毒之戰,我們能贏嗎?

第二,隱瞞病情,或是拒絕接收,醫患之間的相互不信任幫助了非典的擴散。

一位秦姓患者,在人民醫院就診期間隱瞞病情,導致最初照料他的15名醫護人員全部感染。

一位李姓患者,年過70,後來被人們稱為“北京毒王”。

由於醫院不清楚他的病情,導致北大人民醫院大量醫護人員感染。

兩天後,他被轉移至東直門醫院,結果在該院又造成大面積感染。

一週之內,東直門醫院包括急診科主任劉清泉在內的11位參與過救治的醫護人員,全部感染SARS。

其中急診科醫生段力軍和一名護士不幸殉職。

武漢封城、患病人數攀升:這場人類與冠狀病毒之戰,我們能贏嗎?

第三、對醫務人員的保護不到位。

2003年春節,病人一波一波地湧入,醫護人員一批又一批地倒下。

其中,僅中山市第二人民醫院就倒下了93名醫護人員。

在廣東省中醫院當了23年急診科護士長的葉欣,成了第一個因非典身亡的醫護人員。

北大人民醫院共93名醫護人員感染,急診科62人裡24人感染,2人殉職。

因為太多醫護人員倒下,北大人民醫院只能關門停診。

這在歷史上還是頭一次。

武漢封城、患病人數攀升:這場人類與冠狀病毒之戰,我們能贏嗎?

3、 戰勝非典

大面積的傳染讓人們意識到:

傳染病的防治,切斷控制傳染源是重中之重。

於是中央緊急部署,把原本的溫泉療養院:小湯山改建為非典醫院。

建成的小湯山非典醫院,佔地面積60畝,建築面積2.5萬平方米,可容納1000張床位,是當時全球最大的傳染病防治醫院。

而從實施到完工,只用了七天。

如此高效率的背後,是六大建築集團、七千多建設者的晝夜趕工。

武漢封城、患病人數攀升:這場人類與冠狀病毒之戰,我們能贏嗎?

這些建設者,不分是民工還是幹部,有一個上一個。

有運磚的,有平整土地的,有拉電線的,他們每天工作15個小時以上。

為了保證衛生,一共清理了建築垃圾400多噸,用掉了20000多個垃圾袋。

他們肩挑手抗,硬是為非典病人刨出一片淨土。

武漢封城、患病人數攀升:這場人類與冠狀病毒之戰,我們能贏嗎?

面對箭在弦上的困境,小湯山醫院院長張雁靈如此說道:

我們的出路只有三條。

第一條是沒有完成任務,帶著恥辱走出去;

第二條是發生大規模感染,大家都死在小湯山;

最後一條是病人有效救治,醫護人員零感染。

我們選第三條路。

很快,一千三百多名醫護人員,從全國各大軍區的114所醫院,分三批陸續進駐小湯山醫院。

680名北京各大醫院的非典患者也陸續轉院。

一場生死拉鋸戰,就此打響。

有的醫生走進隔離病區之前,把自己藏的一點點私房錢交給了妻子;

有的醫生把自己的老母親送到了朋友家;

還有一位年輕的媽媽,在走進隔離病區之前,寫下了一封遺書,信中寫到:如果自己有個三長兩短,希望母親能幫她把六歲的兒子帶大。

武漢封城、患病人數攀升:這場人類與冠狀病毒之戰,我們能贏嗎?

在小湯山工作的醫護人員,標配是三層隔離衣、一副豬嘴口罩,再加一個防護眼鏡。

5月的北京,最高氣溫已經達到30度。

醫護人員卻不得不在臃腫憋悶的三層防護服中日夜工作。

爭分奪秒,多救一個是一個,成了醫生們共同的心聲。

武漢封城、患病人數攀升:這場人類與冠狀病毒之戰,我們能贏嗎?

歷經艱難,2003年5月17日,北京市小湯山醫院第一批患者出院。

兩天後,北京市政府再次通報:每天新增非典確診病例首次降至個位數。

一個月後,18位最後一批非典患者從小湯山康復出院。

在高速運轉51天之後,小湯山醫院終於完成了它的使命。

更加可喜的是——

參與救治護理的1383名醫護人員首次實現零感染。

檢測病毒的試劑盒也在六月問世,但那時已經不再有新的非典病人了。

4、我們為什麼能贏

《非典十年祭》主持人陳曉楠在節目裡說:

“這十年讓我們感嘆時光的流逝,而這十年又像是一把尺子,可以讓我們丈量這個社會的進步。”

是啊,因為社會進步了!

曾經的非典讓人膽戰心驚,不過是因為它的未知與迅速。

而在今天,官方消息每天一報,全面公開。

微博熱搜前十里,有關【武漢肺炎】的就佔了八條,足見人們的關注。

武漢封城、患病人數攀升:這場人類與冠狀病毒之戰,我們能贏嗎?

這次的肺炎疫情,專家才用兩週時間就定位了新型冠狀病毒。

所耗時間僅僅是非典時期的十二分之一。

病毒傳播快,我們就比它更快。

武漢封城、患病人數攀升:這場人類與冠狀病毒之戰,我們能贏嗎?

鍾南山院士主動扛起重擔

除了快,我們還準——

準確隔離病毒,再精準救治患者。

網絡上很多家正規機構都發布了預防新型冠性病毒的方法。

病從口入,與我們每個人都有關。

在這裡,蜂叔給大家簡單摘錄了幾條避坑要點:

1、不建議用或者囤板藍根、抗病毒口服液、XX清瘟膠囊、白醋等。

2、N95口罩操作較為複雜,且對於一些基礎肺病的病人不適用,不建議普通人常規使用。

3、不要吃野味、不要吃野味、不要吃野味;食物要煮熟、食物要煮熟、食物要煮熟。

4、人多的地方不去或少去。

5、不要不把「新冠」當回事,但也不要太過緊張,先把該做的做好。

當然,還有敏感地區的隔離工作。

武漢的機場、火車站等與外界交匯的地方都被安置了紅外測溫儀,來監測是否有發熱人群。

而就在今早,武漢全面封城。

目的就是——

讓裡面的病毒出不來,外面的病毒進不去。

一旦發現發熱人群,他們會被第一時間送到定點醫院,進行救治。

武漢封城、患病人數攀升:這場人類與冠狀病毒之戰,我們能贏嗎?

為了幫一部分人解決後顧之憂,國家還針對肺炎患者採取特殊報銷政策。

一是將所需藥品和醫療服務納入醫保範圍。

二是保證及時支付患者費用。讓患者安心治療,減少流動。

三是對集中收治的醫院,醫保部門將預付資金減輕醫院壓力。

可以說——

這次是舉全國之力,讓肺炎患者有病即醫,讓病毒沒法擴散。

武漢封城、患病人數攀升:這場人類與冠狀病毒之戰,我們能贏嗎?

當然,在抗病前線,我們不能忘了還有這樣一群人。

離開家人,逆流而上,去救別人的家人。

他們有著共同的名字:中國醫生。

鍾南山院士,一個狠人。

2003年,突如其來的“非典”疫情讓世界聞之色變。

但一句“把重病人都送到我這裡來”的壯語,讓世界記住了“鍾南山”這個名字。

如今,他以84歲高齡再次掛帥出征,奔赴武漢。

而就在幾天前,他還勸全國人民:“我總的看法,就是沒有特殊的情況,不要去武漢”

武漢封城、患病人數攀升:這場人類與冠狀病毒之戰,我們能贏嗎?

今天,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女醫生張旃的現代版“與夫書”刷爆網絡——

武漢封城、患病人數攀升:這場人類與冠狀病毒之戰,我們能贏嗎?

張旃,是一名主管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的副教授,從抗擊疫情以來,她一直奮戰在第一線。

“週日夜班……要兼顧發熱門診和二樓留觀室。從還沒到上班時間,就開始接會診電話。我數了數,從5點到10點45分,一共24個醫療電話。精神一直處在高度緊張之中,體力也是極大的消耗。”

但她依然選擇,向上級寫下請戰書,申請“暫停專家門診,常駐留觀室,對病人進行進一步的分檢工作。”

還有難以計數的中國醫生,主動請纓走上戰場。

他們有的連續堅守432個小時,夜以繼日地救治病患。

有的實在太餓,就在工作間隨便扒拉兩口飯,很快又繼續工作。

有的不忘記叮囑伴侶:“我在一線加班,別告訴我的媽媽”

武漢封城、患病人數攀升:這場人類與冠狀病毒之戰,我們能贏嗎?

武漢封城、患病人數攀升:這場人類與冠狀病毒之戰,我們能贏嗎?

因為有他們存在,我們才能戰勝冠狀病毒。

因為有他們存在,我們就一定能戰勝冠狀病毒。

無私奉獻,捨己救人。

此時此刻,他們,就是中國的脊樑。

快、準、狠。

此時此刻,這,就是中國的速度。

相信,除了高鐵、橋樑、微信支付,讓外國人表示震驚的中國速度裡,還應該添上中國人的集體精神。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這是刻在每一箇中國人骨子裡的印章。

武漢封城、患病人數攀升:這場人類與冠狀病毒之戰,我們能贏嗎?

身為一個非醫療專業人員,蜂叔還想在這裡請求大家。

我們一定要做到這麼四條原則:

對自我保護,對他人負責,相信科學,相信醫生。

你現在做的每一份努力,都不僅僅是為了自己,更是為了你愛的人。

不僅自己要做,還要帶動身邊的親人,尤其是家裡的老人。

如果他們執意不聽,你可以陪他們看看這部紀錄片:《非典十年祭》

相信他們看過之後,一定會對【預防病毒】這件事情提高重視的。

哪怕是從簡單的戴口罩開始。

最後,蜂叔只想說——

中國牛逼!

武漢加油!

穩住,我們能贏!!


“請通過留言的形式報個平安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