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基地三權包括哪些?各地有哪些措施促進宅基地三權分置改革?

土地改革是“三農”建設的一項主要任務,城鎮化進程不斷推進,大量農村人口湧入城市就業生活,我國農村宅基地的閒置率非常高。國家發佈相關文件推動宅基地三權分置改革。那

宅基地三權包括哪些?各地有哪些措施促進宅基地三權分置改革?

宅基地三權包括哪些?各地有哪些措施促進宅基地三權分置改革?

一、宅基地三權包括哪些?

宅基地三權包括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目前正在探索探索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三權分置”。加快推進建設用地地上、地表和地下分別設立使用權,促進空間合理開發利用。

二、各地有哪些措施促進宅基地三權分置改革?

1、山東

涉農市、縣(市、區)應統籌新增建設用地指標和挖潛指標,保障農業項目用地。探索推廣鄉村產業發展“點供”用地模式。建立臺賬和數據庫,利用4年時間全面盤活利用現有閒散土地。深化農村宅基地“三權分置”改革,鼓勵村集體和農民盤活利用閒置宅基地、閒置住宅,通過自主經營、合作經營、委託經營等方式,依法依規發展民宿、鄉村旅遊等業態。

2、象山

在堅持“土地性質不改變、耕地紅線不突破、農民利益不受損”三條底線的基礎上,象山縣將宅基地資格權和使用權分離。

農民享有宅基地的資格權和房屋所有權,但為了引進資本、資源和人才,農民可以將宅基地和房屋的使用權流轉,最長流轉期不超過20年。在此期間,具備宅基地使用權的經營者可以根據所需,對宅基地進行開發利用,到期將宅基地和房屋歸還給農民。農民和經營者各自持有一本農村宅基地“三權分置”不動產權登記證,對雙方權屬等做具體約定,避免產生糾紛。

象山縣還出臺了配套政策,經營者如抵押這本權證可以獲得銀行貸款,大大吸引了前來投資而前期資金不足的經營人才。

3、瑞安市

圍繞鄉村振興戰略,認真梳理農村農房(宅基地)資格權的相關問題,健全完善農房(宅基地)歷史遺留問題確權登記處置辦法,放活使用權,為“閒置農房盤活利用”的全面實施鋪平賦權、活權之路。比如瑞安試點緊盯農房(宅基地)使用權依法流轉、閒置農房有序盤活這一改革難點,經過現場踏勘、集中研究,分區域在全市擇優篩選12個農村閒置(農房)宅基地資源相對集中、盤活意願較強的村作為市級試點村,探索建立符合不同區域實際的閒置農房(宅基地)開發利用模式和機制。例如,瑞安東部鎮街,利用流轉的宅基地重點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創客空間等;瑞安的馬嶼等中部鎮街,利用流轉的宅基地,以農合聯為主體,開發農創客、兒童農事體驗等產業;瑞安的湖嶺等西部鄉鎮,對流轉的宅基地進行統一設計和裝修,打造精品民宿、鄉村旅遊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