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誤區1——倖存者偏差

什麼是倖存者偏差?

由於日常生活中更容易看到成功,看不到失敗,你會系統性地高估自己成功的概率。

它其實最早來源於英軍針對戰鬥機改進所做的統計,根據對飛回來的受損飛機進行統計,發現這些飛機主要受損部位集中在機翼,所以結論是應當減少機腹的裝甲並加強機翼的裝甲。但由於機腹中彈的飛機大多數都墜毀了,造成這種統計出現偏差,所以結論也是相當不可靠的。

生活中有沒有實際的例子?

在生活中也有很多這樣的例子:

  1. 小白總能在新聞或者資訊中看到,“李子柒1年賺1.6億”、“李佳琦1年賺2億”等等這樣的新聞,於是決心自己也要去當網紅,要去開直播、去帶貨。
  2. 小樂會彈吉他,看到有些樂隊可以錄節目、開巡演,特別羨慕,自己也要組樂隊。
  3. 小明看到很多公司比如阿里、騰訊等上市之後讓很多程序員都財務自由了,認為自己也可以去一家創業公司工作,然後等到公司上市自己也可以財務自由。
  4. 小慶也同小明一樣,他決定自己去創業,沒準自己的公司就是下一個微軟。
  5. 小木看到有些人經過IT培訓機構培訓,出來就找到高薪的工作,決定資金也要去參加培訓,找到高薪的工作。
  6. 小瀟看到現在電商大有前景,決定辭職去做電商。
思維誤區1——倖存者偏差

思維誤區1——倖存者偏差

他們都只看到了成功的寥寥數人,沒有看到在他們背後還有失敗的成千上萬個人,有的還在努力,有的已經放棄。但記者總會去採訪那些成功的人,沒有人會關注那些失敗的人。書裡說到,每位成功的作家背後都有100個作品賣不出去,每個作品賣不出去的背後又有100個找不到出版社的作者,每個找不到出版社的作者背後又有數百個抽屜裡沉睡著剛動筆的手稿的寫作愛好者。這也相當現實。

應該怎麼避免呢?

思維誤區1——倖存者偏差

其實是希望謹慎地作出一些決定,在看到別人成功之後,不要僥倖地以為自己也可以成功,應該多看看那些曾經大有希望最後卻以失敗告終的項目,具體是因為什麼原因失敗的,自己去做是不是也會有這種風險。書裡說,要儘可能常去逛逛曾經大有希望的項目、投資和事業的墓地。不過我認為,也不需要過於謹慎,因為每個行業肯定有成功的人,就會有失敗的人,不能說有失敗就有風險而不涉足,有足夠多可以支撐的理由還是可以考慮的,有時候機遇來了還是需要大膽去放手一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