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出行誰作主?

網約車對我們的生活影響有多大?從今天的這則新聞可以窺見一斑:滴滴才宣佈整改(晚上23時到次日凌晨5時暫停網約車服務),晚上23點的北京三里屯就亂成了一團,平時50元的路程,有黑出租把價開到了150元。

我的出行誰作主?

相對於傳統的巡遊出租車,網約車是一種新業態,它伴隨信息科技的發展應運而生,成為城市客運出租市場上的一匹黑馬,一路狂奔走到今天的規模,也成為傳統出租車強有力的競爭對手。在各地政府都對本行政區域內巡遊出租車有總量控制的情況下,靈活方便,價格適當的網約車,就成了很多人日常出行的首選,甚至必選。

但網約車發展到現在,有三個問題為公眾所強烈關注:

一是安全問題。這一點就不消細說了,最近的這段時間裡,連續發生了兩起跟滴滴有關的網約車乘客遇害事件,引起全國網民關注和聲討。作為一個全國性行業龍頭企業,如何加強管理、到位履行企業責任,是滴滴必須要認真考慮的問題,不管以前它是無瑕關注,還是不屑關注,悲劇發生後的今天,在強大的社會輿論壓力之下,滴滴先是道歉,後是整改,採取文首提到的整改措施,也算是表明了態度,有了具體行動,這個補丁算是打了一下——打全打好了沒有,暫且不論,今後是否還會有類似事件發生,也有待觀察。但在安全上,滴滴公司肯定是會吃一塹長一智的,我們只能希望事情會不斷地往好的方向發展,悲劇不會再次發生。否則,作為一個新業態,以及深刻地影響和關係著廣大群眾日常出行的一種新方式,只能自己把自己作死,才興起來沒幾年,就不得不丟進歷史的垃圾堆裡了。

我的出行誰作主?

二是壟斷問題。自從吞併了優步之後,到目前,國內的網約車市場上能被大家廣泛知曉的也只有滴滴一家企業了,堪稱壟斷地位。別的網約車企業也是有的,只不過規模和影響以及知名度實在太小。從三里屯發生的亂漲價和黑車漫天要價事件來看,沒了滴滴,按說應該是別的網約車企業趁勢搶佔市場的大好機遇,可是這種情況並沒有發生,可見別的網約車企業是多麼沒有存在感。這並不是一個好現象。但凡壟斷,必然導致傲慢,必然出現店大欺客現象,必然出現乘客利益不被重視,冷漠地被動受損的局面。滴滴出事後引起眾人聲討,不是沒有這方面原因的。所以,有關方面應該從市場良性競爭、有序發展的角度出發,適當地採取一些措施引導一下別的網約車企業的發展,有競爭才有刺激,有刺激了企業就不會麻木,不麻木了心裡才有規則,才有敬畏,這對乘客來說,不能不說是大好事一件。

我的出行誰作主?

三是行業影響問題。網約車的興起,不但在大城市、二三線城市所向披靡,勢不可擋,就連小編所在的這個五線開外的縣級市也不例外。小編所在的城市不過幾萬餘人,政府核定傳統巡遊出租車115輛,系2010年統一更新的雙燃料汽車,到今年經營權期限屆滿,面臨再一次更新。而且在有關政策的框框內和周邊城市的比較下,選定了純電汽車作為今年更新的唯一車型,經營者和出租企業能選擇的只是哪個廠家的哪一款而已。眾所周知,純電汽車市場價格遠高於傳統燃料或雙燃料汽車,這讓經營者們頭大了,車子價格一下子貴出好幾萬,但巡遊出租車的市場卻在電動三輪車、四輪車、黑出租等特別是網約車的衝擊下,每況愈下,一日不勝一日,只有八年的經營權期限內,能不能收回成本都是一個問題,漫說再掙點可觀的利潤了。於是躊躇未定,使迫在眉睫的更新工作陷入僵局,讓政府好不頭疼。

我的出行誰作主?

有人可能會說,巡遊出租車生意不好,就兼幹網約車唄。政府不是沒這樣想過,還在選車時按照網約車標準要求的車輛的軸距。但後來一查文件,發現交通部有巡遊出租車不能兼營網約車的規定,一個出租企業或一輛出租車,只核發一種經營許可,同時擁有兩項許可是不行滴。

我的出行誰作主?

傳統巡遊出租行業一直以來也是廣為人們詬病,毛病多多。按照有的觀點,都已經市場經濟了,還依著計劃經濟的做派進行總量控制幹嘛?放開就算了,讓他們遵循市場規律自生自滅就是了,否則老端著一副政府做主、後臺撐腰的架子,動不動罷工,不打表、亂收費、宰客甩客之類的現象什麼時候能有效解決呢?這個問題社會上討論了若干年了,小編也沒有什麼好的觀點與思路。只是竊以為,隨著形勢的變化和社會的發展,相關政策是不是可以考慮進行調整?政府是不是應當有所主動作為?而不是把活甩給垂直管理的行管部門(特別是小地方的客運管部門人少沒錢、無權無力)。

關於這個話題,歡迎朋友們參與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