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國悅:醫療隊裡的“主心骨”

“我志願加入支援武漢醫療隊,全力以赴,衝鋒在前……”2020年2月7日,吉林大學第一醫院派出重症救治醫療隊支援湖北,副院長呂國悅作為領隊帶領130名醫護人員在出徵儀式上大聲宣誓。

呂國悅:醫療隊裡的“主心骨”

他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在武漢兩個多月的時間裡,作為醫療隊裡的“主心骨”,他總是帶頭衝鋒在抗疫第一線。

2月9日晚,經過近8個小時的奮戰,醫療隊整建制接管的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B座10樓東區重症療區,收治了首批病人。

來不及休整就要投入戰鬥,呂國悅暗暗對自己說:“疫區就是戰場,只有想得多、做得周全,才能保證每位隊員的安全。”

接管病區後,呂國悅發現,這裡的醫療救治條件滿足不了重症病患的治療。作為一名有著10多年重症救治經驗的移植外科醫生,他深知,搶救設備是關鍵。

2月11日晚,兩輛滿載各種急需的醫療設備和物資的救援車從長春星夜兼程趕到武漢。經過兩天的緊急籌備,一個設備配置齊全的抗疫一線ICU建成了,為提高危重症患者的救治率提供了保障。

“當患者出現緊急情況,辦公區的醫生需要穿上防護服才能進入病區,這個過程至少需要30多分鐘。”呂國悅深知,這場戰鬥就是在與時間賽跑,每分每秒都需要格外珍惜。面對這種情況,為了給患者贏得更多的時間,呂國悅提出改造賓館簡陋的硬件和網絡條件,醫療組每天19時定時進行駐地酒店會診制度,並與遠在長春的吉林大學第一醫院專家團隊視頻連線、遠程會診,開創了吉林大學第一醫院前方特色診療。

在查房中,呂國悅發現,醫護人員穿上厚厚的防護裝備,在救治儀器設備的噪音環境中,聽力嚴重受阻,而且還要面臨乏氧問題。經過反覆琢磨,他設計出一款多功能防護面屏。該防護面屏具有語音交互功能、視頻錄像功能、氧氣製造裝置等,解決了醫護人員溝通交流及長時間工作乏氧問題。同時,他還帶領團隊研發了咽拭子防護罩、氣管鏡隔離巾、增強性聽診器等,部分創新發明成果已經在武漢臨床得到應用。

從抵達武漢的那一刻開始,呂國悅就開啟了“三頭六臂”的模式。作為醫療隊隊長、臨時黨支部書記,他要負責療區全面工作,同時他又是精益求精的“治療組長”、24小時為隊員們貼心服務的“後勤部長”、及時傳遞一線聲音的“戰地記者”……

醫療隊的一名隊員回憶說:“剛來武漢的時候,第一個感覺就是冷,沒想到幾天後,取暖小電器、柔軟的坐便器套、洗澡用的小板凳等生活物資意外地出現在大家的面前。”原來,隊員們的這些需要都被他默默地記在了心裡,並聯系後方支援解決。呂國悅暖心的舉動,讓大家驚喜感動之餘,更堅定了隊員們打贏這場戰“疫”的決心。

“我本無鎧甲,白衣即戰袍!”兩個月前的出征儀式上,呂國悅曾說出了錚錚誓言,“在和死神較量的戰場上,我們承載著吉林大學第一醫院醫護人員的重託,也承載著吉林省2700萬人民的厚望,我們誓把沉甸甸的責任扛在肩上,一往無前,不勝不還!”

而今,諾言已踐,英雄即歸!


吉林日報 記者:李開宇 編輯:趙樹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