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國悅:心理干預有的時候對於輕症患者比藥物更有效果

2月19日,湖北召開第28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佈會,介紹援鄂醫療隊在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開展醫療救治工作有關情況。

有記者提問,白求恩精神薪火相傳,吉林大學白求恩醫院在救治方面有哪些舉措?

吉林大學白求恩第一醫院副院長呂國悅介紹,我們現在已經開展了十多天的臨床工作,在三個方面作了創新。第一,盡我們醫院最快的速度在普通病房建起了ICU的救治環境。我們所在的療區是普通病房按照傳染病救治方法改造的病區,救治設施比較緊缺,對危重症患者救治提出了挑戰。我們和後方吉林大學包括醫院院長、書記緊急彙報了情況,醫院非常重視,從長春和上海緊急調配了一些有創的生命支持設備,有創呼吸機、血濾機、ECMO等等。

呂國悅說,同時,我們在臨床當中也存在一定的問題,由於大量的病人需要檢測,臨床化驗結果比較慢,影響病人救治效果。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把凡是能夠便攜式移動的檢測設備悉數帶來,在最短的時間內在普通病房營造了ICU的病房,這是吉大醫院用最短的時間達到的。

呂國悅進一步介紹,第二是開展了遠程多學科會診模式全力救治。我們這次帶來了133名醫護人員,是吉大醫院的第五批援鄂醫療。雖然帶來了心血管科和救治重症經驗護士長,但依然不能把所有學科都帶來武漢。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對高齡合併基礎疾病、複雜具有代表性的臨床病例,在賓館的駐地利用非常簡陋的環境,和後方建立了會診模式。後方專家團為治療提供了非常合理、具有針對性、指導性的臨床建議,對我們的前方工作人員非常有幫助,而且這種會診模式已經形成了常規。

呂國悅稱,第三,我們醫院在人員配備上盡了最大努力滿足重症治療的需要。我們醫院第6批次配備了4名醫生,涵蓋心外科、超聲科、麻醉科醫生。在這次重症救治過程當中,有效措施比如器官插管、血濾機、ECMO的使用,對重症醫生來講在普通醫院不存在困難,但這些操作在疫區紅區進行的時候,需要穿厚厚的防護服、戴眼鏡和頭套,這種情況下所有簡單的操作都變得複雜。為了降低醫務人員的風險,也為了重症治療手段能夠順利開展,我們配備了專業的心外科醫生輔助ECMO的使用。同時,床旁超聲醫生也輔助深靜脈穿刺的使用,同時配備麻醉科醫生進行有創呼吸機的氣管插管。

“我們醫院還配備了心理醫生,在這個過程當中,很多患者更重要的是心理問題,我們遇到很多患者有焦慮、抑鬱等情況。在這種情況下,心理干預有的時候對於輕症患者比藥物更有效果。”呂國悅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