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音是否“大而不倒”?


波音是否“大而不倒”?

要說最近一段時間,哪個行業受到疫情影響最嚴重,航空業恐怕能排到前三。

上週,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作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他們拋售了一部分美國達美航空和西南航空的股份(總價值3.88億美元),而就在半個月以前,巴菲特在接受採訪的時候還說,他不會拋售航空公司的股票。

這條消息一傳出來,很多人都為航空業捏了一把汗。作為“股神”,巴菲特的投資決策一直被看成是市場的風向標、信號燈。這一次拋售傳遞出來的信號也被解讀為,航空業的情況遠沒有觸底,未來很可能會比現在更糟糕。

不過我注意到,在媒體的討論中,最受關注的還不是哪一家航空公司,而是航空公司背後的飛機制造巨頭:波音。

你知道,去年737Max停飛,這本來就給波音的股價和業務帶來了一記重擊。但現在疫情一來,即便737Max復飛,波音的客戶在短時間內也不會預訂新的飛機了。據《紐約時報》報道,就連波音現有的一部分訂單,航空公司都拒絕簽收。國際訂單,比如歐洲和中國的訂單,更是沒法交付。

在這麼嚴峻的形勢下,波音要怎麼應對呢?如果疫情再得不到控制,波音有沒有倒閉的風險呢?

前兩天,我在公眾號經緯創投上看到了一篇文章,就對這個問題進行了詳細的分析。這篇文章叫做《大而不能倒的公司,真的會破產嗎?》 。在今天的頭條中,我就跟你說說這篇文章的觀點。

我們可能會想,怎麼說,波音也是全球最大的飛機制造商,每年幾百億到上千億的收入。而且波音已經有103年的歷史——這麼深厚的家底,就算一兩年業務不景氣,勒緊褲腰帶,怎麼著都能挺過去吧?

其實,問題就出在這裡。波音歷史久、規模大這兩個特徵恰恰成了它的絆腳石。

首先,去年波音在虧損的情況下,非但沒有收緊開支,反而還進一步把股東的分紅提升到了46億美元。這導致資產負債率飆升到106%,為幾大競爭者對手之中最高。

這是怎麼回事呢?文章引用中信證券的分析說,這是傳統的行業巨頭維持股價的常見套路。

當企業進入成熟期,業務的增速趨於平穩。進入這個階段,管理層如果想博得股東的支持,往往就需要找到業務增長以外的方式讓股價持續上漲。很多巨頭選擇的方式,就是高分紅、高回購,波音也不例外。而且波音的分紅都是從現金裡出,也就是說,用賺到的錢拿去分紅。

在正常情況下,這當然不是問題。但問題是,由於737Max業務受阻,波音已經遭遇了巨大的經營壓力,去年一年淨虧損6.37億元,利潤同比下滑106%。而今年,受到疫情影響,業務復甦更加無望了,這就給波音帶來了不小的現金流風險。

再加上,波音的賬面上本來就沒有多少現金。

波音的現金,好幾年都保持在100多億美元的範圍。這是什麼概念呢?相比之下,微軟、蘋果等巨頭的現金儲備高達1000億-2000億美元。

那為啥波音不儲備更充沛的現金呢?簡單來說,原因是不需要。

波音在行業裡的地位很強勢,對自己的客戶能提前收取定金,對供應商付款卻可以往後延期。這就意味著,在生產的過程中,波音完全可以用客戶的錢向供應商進貨,不需要動用自己儲備的資金。

這麼一來,波音也就沒必要持有大量現金了。

但是你知道,在疫情衝擊、全球經濟一片低迷的情況下,現金為王才是生存之道。波音的商業模式在正常時期是優勢,在當前就成了風險。

不過,你可能會想了,就算波音有一天撐不住了,美國政府也不能讓波音倒下吧?

畢竟,波音的規模太大了。從就業來看,波音一家公司就僱傭了10萬人,而在美國,在波音的各類供應商以及關聯企業就業的人數,據估算達到上百萬。

從影響力來看,波音是美國最大的製造出口商,也曾經一度是道瓊斯工業指數中佔比最重的一家公司。

可以說,波音感冒了,美國經濟也會打噴嚏。去年12月,美國的經濟學家曾經估測, 737Max的停產會直接影響美國今年第一季度的GDP增速,使增速下降0.5-0.6個百分點。更別說商用飛機業務需求全面停滯了——這層影響有多大,那真是不敢想象。

所以怎麼看,美國政府也不能放任波音倒閉吧? 有一個短語,叫Too Big To Fail,說的就是這個意思。一家公司到了一定規模,如果倒下,對經濟衝擊太大,政府沒辦法只能伸出援手。

話是這麼說,但是在美國曆史上,這種規模和地位的公司也並不是沒倒閉過。有一個典型的案例就是通用。

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當時的美國也和今天一樣,在危機的風口浪尖上。當年,通用汽車是全球最大的汽車製造公司,美國經濟的核心支柱之一。不過,它的規模掩蓋了高達200%的負債率,其中光是跟員工相關的債務,比如員工福利,就達到了800億-900億美元,佔總債務的50%。金融危機一來,現金流告急,通用就撐不住了,最終宣告破產。

那麼,波音會不會成為第二個通用呢?

經緯創投這篇文章的觀點是,大概率不會。

原因是,波音和通用之間雖然有很多相似之處,但有一個至關重要的不同,那就是對於美國來說,波音可不單單是經濟支柱,它還有重要的國防戰略意義。

波音是全球第二大的武器製造商,商用飛機的業務,只佔波音總營收的40%左右;軍用飛機的業務可以說旗鼓相當,能佔到總營收的34%。波音的好幾個產品都是美軍的主力裝備,比如“超級大黃蜂” 戰鬥機、大型運輸機C-17、武裝直升機阿帕奇等等。就在去年8月,波音還獲得了美國國防部一份價值10億美元的合同。

不僅如此,波音公司還是美國宇航局NASA最大的承包商。波音牌火箭、商業衛星、航天飛機都處於全球領先地位。

經緯創投的文章分析,就算誇張點假設,波音的商業收入清零,單靠國防和全球服務,也能為波音產生40多億的自由現金流。更何況,波音佔據了國防這麼重要的生態位,美國政府更有動力給波音提供經濟支援了。

這不,前段時間美國聯邦政府推出了2萬億的經濟刺激計劃,其中專門有一個條款針對的是“對於維護國家安全重要的商業公司”。雖然波音的名字沒有出現,但美國媒體分析,這可能是為波音量身定做的。波音可能會因此獲得最高170億美元的稅費減免。

總結一下,在今天的《邵恆頭條》中,我為你梳理了一個很多人關心的問題,那就是波音這家大公司,會不會倒下。而經緯創投給出的回答是,波音不會倒。不過,波音不是Too Big To Fail,大而不能倒,而是Too Vital To Fail。過於重要,以至於不能倒下。規模其實是波音的負擔,生態位才是它的救命稻草。

說到這,我就想到一句話,叫做“波音是美國製造業皇冠上的一顆明珠”。波音之所以值錢,不光是因為它是“明珠”,而是因為它在“皇冠頂上”。

——選自《邵恆頭條》

參考文獻:

《大而不能倒的公司,真的會破產嗎?》,經緯創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