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餐桌文化上,你是選擇用筷子還是叉子?

在西方文化中,餐桌時間一直被看的很重要,每天晚上家庭成員一起用餐像是一種儀式,每個成員都給予晚餐時間足夠的尊重,這是家人一起交流的時間和平臺。餐桌禮儀也是社交禮儀的一種,良好的餐桌禮儀是對他人的尊重,而這種禮儀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爸爸媽媽從小就要對孩子引入餐桌禮儀的概念,並在家中不斷的強化和練習,才能使這種行為變成孩子的內化素養。

在餐桌文化上,你是選擇用筷子還是叉子?

家庭聚餐的時候,不論在家或者在餐廳,我們下來之後,必須等人坐齊了之後,才可以開動進餐。

開始吃飯之後,就不能隨便離席、隨意走動,除非結束進餐,或者要去衛生間。看到自己喜歡的菜,不能把整盆菜都端到自己前面,不能全部夾光。夾過的菜不能再放回盤子裡。所有吃飯時候的食物,不能拿到餐桌以外的地方吃。正餐的飯菜必須是在餐桌上吃完的。只有水果和零食可以去茶几上吃。吃飯的時候,咳嗽或者大噴嚏都要捂住。聚餐的時候,必須等到大家都吃完了才能離開餐桌。如果有孩子們想要一起玩,那麼等結束進餐之後,需要先詢問得到大人的允許之後,才能下桌。吃飯的時候,不要發出亂七八糟的聲音,儘量要做到嘴巴里在吃東西的時候不要講話,並且控制餐具敲打碗盤的聲音。

在餐桌文化上,你是選擇用筷子還是叉子?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體驗過中國少數民族的餐桌文化——長桌宴,為什麼有長桌宴呢?據說是在少數民族地區,每逢節日就會到親戚朋友家去做客,可是如果每個村落的親戚朋友都拜訪完時間太長了,耽誤大家勞作。於是大家就想著各家拿出一道拿手菜相約在一起聚會,整個村寨的親朋好友就圍成了這樣一桌,長桌宴不但品嚐到了不同的美食又感受到了濃濃的節日熱鬧氛圍感。有人會說長桌宴只有中國才會有,但其實不是這樣的。在美劇《怦然心動》中,我們可以瞭解到,外國其實也是有這種類似於中國傳統民族"長桌宴"的宴會,所以這種文化並不是中國獨一份的!

在餐桌文化上,你是選擇用筷子還是叉子?

餐墊,讓生活的每一餐,都變得有儀式感。餐墊的出現最早是為了保護我們的餐桌不被弄髒,現在儼然已經是餐桌文化中重要的一環。好的餐墊不僅能給美食帶來豐富的層次感,更能提升用餐體驗,不管是一人食還是兩人歡,即便再忙碌,生活也該有它應有的品質,畢竟生活需要儀式感。而餐墊也是中西方文化中都包含的。

在餐桌文化上,你是選擇用筷子還是叉子?

中西方的餐桌文化,隨著時代的變遷也在不同的交匯融合,所以很多中國傳統的餐桌文化其實在外國也能看到,外國的一些餐桌禮儀也進入到了中國現代孩子的課程中。要說最大的不同,可能就是筷子和叉子的區別,外國人喜歡用刀叉來吃東西,而對於中國人民來說,筷子則是他們的"拿手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