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 實力 遠見”行業專家解讀吉利財報的三個關鍵詞

“信心 實力 遠見”行業專家解讀吉利財報的三個關鍵詞

吉利汽車車陣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翟亞男 北京報道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整個3月,按照慣例,成為各上市公司集中公佈財年年報以及新一年季報的放榜日。隨著各家陸續公佈“各科成績”,一時間“銷量大跌、利潤下滑”的壞消息充斥市場間。2019車市大考“太難了”。中美貿易摩擦、逆全球化風潮、連續兩年車市下滑、新能源補貼退坡、國五轉國六,多種因素疊加形成了車市罕見的“寒潮期”。

以上各種市場、政策和宏觀不利因素,加之去年末爆發的新冠疫情,行業人士已經不對中國汽車業保持謹慎樂觀的判斷。直至3月30日,吉利汽車通過線上發佈的形式公佈了其2019年財報。

“信心 实力 远见”行业专家解读吉利财报的三个关键词

2010年3月28日,吉利控股集團收購沃爾沃汽車簽約儀式

財報顯示:2019年,吉利汽車全年總收益達974億元,淨利潤82.6億元;吉利的現金儲備從2018年的157億元增加到193億元,同比增長23%,市場佔有率從2018年的6.2%提升至6.5%。基於難能可貴的業績表現,吉利控股集團總裁,吉利汽車集團CEO、總裁安聰慧表示:“吉利對於2020年年初設定的141萬輛的目標目前不做調整,對全年的目標充滿信心。”同時表示,“疫情期間,吉利目前不裁員、不減薪,不延期支付員工的薪酬。”財報發佈後,穆迪隨即將吉利的信用評級提升至“Baa3/穩定”。

市佔率提升

發展潛力比財務數據更重要

2019年吉利終端銷售達到138萬輛以上,淨現金水平118億,利潤達82億元。相對於2018年全年利潤有所下降,針對外界有聲音認為“吉利的財務狀況處於不正常水平”質疑,李東輝表示,“上半年利潤是40億元,下半年42億元,這說明利潤狀況在逐漸改善,且全年17%的毛利率即使在全球同業中的表現屬上乘”。

在寰球汽車集團董事長兼CEO吳迎秋看來,“吉利的財報是穩健和健康的,不贊成‘不正常’的說法。利潤有張有落都屬正常,企業的發展受外因和內因同時作用,2019年不是一個好年份,看一份財報好壞既要和企業自身比,也要和同行比。吉利去年逆勢增長,市佔率提升到了6.5%,同時實現了80多億元的利潤,這從整個行業看已是相當不錯的”。

“信心 实力 远见”行业专家解读吉利财报的三个关键词

2017年,吉利汽車、沃爾沃汽車、吉利控股集團成立領克合資公司簽約儀式

《華夏時報》總編輯、著名財經評論家水皮更直觀地指出,在市場份額大幅下滑的大背景下,吉利市佔率卻在提升,“這本身就是存量的博弈更勝一籌的表現”。他認為,評估一個企業未來發展空間有多大,比單純關注財務數據更有意義,“無論從吉利的哪個經營指標來看,它都是一個正向的。正向的指標意味著企業看得見未來。有增長空間比一眼看到到自己未來10年的樣子,更令人鼓舞”。

在談到吉利發展現狀時,李東輝特意提醒關注的一個現象是:2018年車市大打價格戰,但吉利旗下車型的平均售價上升了將近1%。到2019年平均售價已將近10萬元,直觀地說明吉利的產品定位一直在大幅提升。同時新數據顯示,今年前3個月吉利的市佔率仍在逆勢上升,其中1月份市佔率為7.3%,2月份市佔率為7.5%,2020年吉利市佔率的目標是要達到6.8%以上。

“從小環境而言,儘管利潤較2018年相比,基於大勢有一定程度的下滑,2019年吉利還是努力地在既有多重不利因素下,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我們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整個規模化的實現,我們對未來的發展充滿了信心。”吉利控股集團常務副總裁兼CFO李東輝表示。

與沃爾沃合併重組

規模化效益凸顯巨無霸效應

2月11日,吉利汽車發佈了與沃爾沃汽車合併重組的公告,目前正在研究合併的具體計劃。在業內看來,于吉利與沃爾沃,是雙方進一步融合,打造一個全球性汽車集團的契機;於全球汽車產業,是大整合趨勢到來的又一例證。

“吉利和沃爾沃協作整合10年以來,雙方都取得了非常長足的進步。此次強強聯手旨在促進雙方深化合作,在技術研發、成本控制和財務上更加有效協同,更具規模優勢,達到1+1大於2的效果。新集團將以無人駕駛技術為基礎,成為真正的全球型未來出行科技集團,並以汽車為起點形成完整的生態鏈,持續引領行業變革。吉利汽車能夠獲得更有利的國際化條件,在沃爾沃汽車過往經驗、資源和成熟網絡的幫助下擴大品牌影響力,迅速融入歐美市場。沃爾沃將進一步鞏固歐美市場,擴大亞太市場。”李東輝表示。據悉,重組後的新業務集團將通過香港吉利汽車上市主體來實現與全球資本市場的對接,下一步還將考慮在斯德哥爾摩上市。

“按照法定流程,兩家公司在財務上需要整合報表——將沃爾沃的報表整合到整個吉利控股集團報表裡。同時,根據全球慣例,吉利也要行使股東的權利,對沃爾沃提出業績指標、利潤要求。成功重組沃爾沃後,吉利將贏得諸多金融機構的認可,不僅保證了沃爾沃擁有穩定的資金來源,同時也使得吉利在財務上的運作也將獲得更大的空間。沃爾沃和吉利在財務上的協同,對於融資規模的擴大、融資結構的優化、利率成本的降低等都成效顯著。僅僅融資規模這一項,從2011年至2014年,吉利財務團隊已經新增超過500億元的授信額。此番整合報表效果顯著。在內部主要體現在融資規模的擴展、融資結構的優化、利率成本的優化等方面;在外部,贏取了外界的信任,尤其是打開了銀行授信這道大門。”李東輝介紹。

在水皮看來,吉利與沃爾沃的合併重組是投資者最想看到的,“對於投資者來說,吉利是沃爾沃的大股東,但外界還覺得兩者隔得遠了一點。合併重組後,吉利的估值或者說市值提升了,沃爾沃的資產能夠進入到吉利上市公司的話,對於吉利控股的提升會有很大的幫助,吉利控股就真正成了一個巨無霸大藍籌”。

“信心 实力 远见”行业专家解读吉利财报的三个关键词

焊裝車骨架全面加固焊接

“世界汽車的格局將會發生大的變化,誰將在這個格局當中?我想誰必須要有一種新的思路,新的戰略方向,所以這樣的戰略協同是必須的。當吉利與沃爾沃在財務、技術、戰略協同都已經成熟的時候,必然要繼續走下去已成必然。”吳迎秋認為。

面對疫情

全球化腳步有條不紊

當前經濟全球化遇到了困難,接下去要考慮如何能夠在“全球化”和“逆全球化”這樣兩種不同潮流的對撞中找到發展空間。這不僅是吉利的課題,而且是每一個致力於實現全球化發展的企業面對的課題。

吉利在全球化進程中,與全球合作伙伴協同合作,共同佔領技術制高點,不僅推動了沃爾沃汽車品牌的復興和持續發展,還實現了吉利汽車與沃爾沃汽車、倫敦電動汽車、寶騰汽車的文化融合、人才融合、技術融合,並攜手戴姆勒集團深度合作,協同共贏。吳迎秋認為,吉利的全球化戰略正是對當年李書福的那句“讓吉利汽車跑遍全世界”這一初心的踐行,“有了當時李書福賦予的基因,慢慢清晰了發展思路,用開發融合的合作方式,用創新發展的模式,推動了全球化戰略”。

“信心 实力 远见”行业专家解读吉利财报的三个关键词

吉利汽車與沃爾沃汽車聯合開發的CMA中級車基礎模塊架構

對於疫情是否會影響吉利的全球化腳步,李東輝表示“今年吉利國際化的進程仍將穩步推進”。據其介紹,吉利和沃爾沃整合正在順利推進中,作為先行一步的動力系統整合,也開始初見成效,原吉利研發生產的變速箱開始給沃爾沃供貨,發動機的供貨也在逐步提升中,協同效益已經比之前更進一步。整合後的新公司,將是一家國際性的車企,不論從研發,生產以及銷售方面,都可以幫助吉利的領克品牌進入國外市場;在理順吉利和沃爾沃的關係後,吉利旗下的各個品牌和產品變革也次第展開:2020年繽越也將進入馬來市場,因此產生的技術轉讓費,零部件銷售費用的攤銷和節省,將會給吉利帶來實實在在的利潤;隨後繽越導入白俄工廠;寶騰未來幾年的新產品切換;路特斯全面開放集團平臺資源,降本增效,開拓新興市場;smart的本土化方面,預計2022年起投放新一代純電智能汽車。在2022年推出全新車型前,戴姆勒將繼續在法國漢巴赫工廠和斯洛文尼亞新梅斯托工廠生產現有車型。作為戴姆勒長期戰略投資者,目前吉利戴姆勒已合作三個項目,未來將全方位展開全球化長期戰略合作。

面對疫情對車企的衝擊,水皮認為像吉利這樣擁有舉足輕重的國內市場和開拓型的海外主場兩個主場的企業而言,沃爾沃與吉利的深度融合相當於為這個集團提供了一個很寬的護城河,在遇到重大危機時,具有遊刃有餘達到迴旋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