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感缺失的当下,你应该掌握重获幸福感的这1点秘诀

小暖男嗯哼发表过一则暖心宣言,他说:“妈妈,我想六岁买手机,八岁娶妈妈,这是我的规划。”

妈妈霍思燕表示,儿子的宣言,自己要记一辈子。

看到孩子的这份宣言,除了会心一笑,是不是也觉得分外熟悉?

你是不是也曾写下这样的规划:25岁恋爱,30岁结婚,40岁实现财富自由,60岁退休。

事实却是:30岁,你为工作忙碌,孤单一人;35岁,你在职场拼杀,情感家庭岌岌可危;40岁,财富没有自由,身体已经垮掉……

我们规划了人生,却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

幸福感缺失的当下,你应该掌握重获幸福感的这1点秘诀

有人说:生活是不能被计划的!毕竟,意外随时会发生,突发状况总会降临。

可没有目标,没有计划的人生会是怎样的?

随波逐流,浑浑噩噩,走到哪算哪。我们就像漂泊在海上的船只,在荒野中迷路的旅客,风来了躲一躲,浪来了避一避,野兽来了落荒而逃,因为茫然更加迷失落魄。

没有目标就失去了航向,人生也就没有意义。

古典老师在《拆掉思维里的墙》中说:有目标的人穿越困难航行,无目标的人躲避困难漂泊。IMPOSSIBLE与I'M POSSIBLE只差一点,那一点就是你生命的目标。

诚然,生活充满变数,我们无法把计划细化到每一分钟,但我们依然需要目标的指引。追随目标,预计未来,活在当下。

人生是可以规划的,追随目标但不执着于单一目标。生活从来就不是单线程的,人生需要稳固的三脚架才能保持平衡。

幸福感缺失的当下,你应该掌握重获幸福感的这1点秘诀

反观我们现在的生活,高强度,快节奏,立了一个个flag,忙于工作,拼命挣钱。把生活安排的满满当当,深感疲惫却不敢休息;努力保持心流状态,想要全身心工作,深度工作,却总觉精力不济。

我们就像一根拉紧的弹簧,长久处于紧张状态,忘记要弹回去,不敢享受松弛的快乐。

复旦大学青年教师于娟,一个两岁孩子的妈妈,32岁罹患乳腺癌去世。她在生病期间反思:熬夜就等于慢性自杀。她的遗著《此生未完成》,发人深省。

襄阳日报首席记者严俊杰体检期间查出高血压,自己却没有一点感觉,被住院13天,才体会到生命的脆弱,健康的可贵。

他反思道:我不再那么拼命去工作挣钱。拥抱生活,善待身体,才有一切可能。向死而生,不是活过来就好。而是知道了死的可怕,才要学会如何更好的活着……

捷克作家卡雷尔•恰佩克在《各种各样的人》一书中,记载了自己盖房子的一段经历。

他打算盖一座古典风格的房屋,但整个房子的工期足足持续了2年。因为,工人开工后并没有立即赶工,时不时罢工、聊天,还会在中午一起喝个啤酒。

但恰佩克没有反感这种拖延,反而认为这是欧洲精神的伟大之处。他认为,正是在这两年时间里监工工程,与工匠交流,才与自己的新家有了更多联系。

笔记本作家奥野宣之把这总结为:浪费时间不算什么,但请不要浪费人生。

有时候,虚度不是备懒松散,而是一种生活的态度。

毕竟,有闲暇才叫生活。

幸福感缺失的当下,你应该掌握重获幸福感的这1点秘诀

曾经有个舍友特别喜欢计划,如果你有什么事找到他,他总会对你说:有什么事一定要提前告诉我,我好做安排。似乎,突然兴起的事总会打扰到他,让他感觉不自在。

有一次一起出去吃饭,点了酱骨肉,大口啃肉之余,大家纷纷称赞,这家店的酱骨肉格外好吃。

那位舍友又开始计划:其实,我们可以每周来一次,只点酱骨肉加米饭。每份酱骨肉XX元,米饭X元一份,吃不饱再来一份,划算。

肉虽好吃,让我每周都到同一家店吃同一份肉,还真是提不起兴致。与其计划好每周吃什么,我更愿意追随胃口,今天想吃清粥小菜,明天想要加个鸡腿,后天萝卜咸菜、烧豆腐,吃的很香。

如果每天吃什么都被计划好,人生真的是太无趣了,有目标又随性的生活才是完满的。

我们追随这目标,心中笃定而泰然。生活拥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可以想吃啥就吃点啥,满足胃口,舒展身心;可以在工作之余,来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到你向往的地方,安顿疲惫的灵魂;可以有时间留给自己,或是放空,或是做运动,跟自己对话,探寻内心。

幸福感缺失的当下,你应该掌握重获幸福感的这1点秘诀

最近在读《血疫:埃博拉的故事》,除了对埃博拉感到惊悚战栗外,非常羡慕美国陆军南希博士的生活状态。

南希有自己的职业理想,为了理想,她愿意与最危险的病毒——埃博拉——打交道;有稳定的感情,老公很爱她;有两个可爱的孩子;有一栋房子,房子里热带植物和蕨类,还养了几只宠物:会唱歌吹口哨的鹦鹉“赫尔基”,偶尔跑出笼子给人惊吓的蟒蛇“参孙”,一条爱尔兰塞特犬和一条万能梗犬。

并不喜欢料理家务的南希也承担着做家务的责任。早上七点钟,负责叫醒孩子,等保姆来到做早饭给孩子吃,送大孩子去上学,她则回到书房看会书,然后去上班。

幸福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大概就像南希这样,有事做,有人爱,能爱人。

人生有目标,工作有计划,生活有爱有惊喜,我们既能拥抱生活,拥有确定感和安全感,又能有所期待,因为意外和惊喜,品尝不一样的人生滋味。

幸福感缺失的当下,你应该掌握重获幸福感的这1点秘诀

当“30岁结婚,40实现财富自由,60岁退休”的人生规划不能带给你自由满足和幸福时,可以尝试过南希一样的“微型人生”。

什么是微型人生?

樊登老师在解答一现场提问时说:我们应该过微型人生,而不是阶段性人生,把对人生平衡的追求放在一天之中,在这一天里,我要有家庭,要有身体,要有朋友关系,也要休息,也要充电,也要为事业努力。这样过好人生的每一天,就不会跑偏得太厉害。

所以,像南希一样,养花,养娃,养自己,事业、家庭两不误,而不是阶段性专注于某一方面,而遗失了生活中其他的美好。

或许,这条路也不容易,不过值得尝试。

所以,记得生活随意点,给忙碌的生命一个倾泻的出口,伸个懒腰,放空自己,你才是那个热爱生活的人儿,才能找回生活失落的幸福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