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初學者一定要記住這六點,少走彎路,不吃虧

關注啟吉,帶你玩盆景。

盆景初學者一定要記住這六點,少走彎路,不吃虧


▲ 九里香 陳炎明作品

盆景是有生命的藝術,盆景植物的生長不能違反生長規律,所以盆景創作只能循序漸進,不能急於求成。有經驗的盆景作者都講研究創作的年功,甚至用盆景創作來修身養性。但也有些愛好者特別是一些初學者有些性急,恨不得自己的樁坯馬上就成為佳作。筆者也曾因急於求成付出過昂貴的學費,故將一些盆景創作中容易出現的不好現象提出來與同好們探討,儘量減少因急於求成所帶來的失誤。

盆景初學者一定要記住這六點,少走彎路,不吃虧


▲《五代同堂》山桔 李卓南作品

在實踐中,容易患急躁錯誤的有以下幾點現象:

1

貪多

不考慮自己的承受能力,也不考慮樁坯日後的價值,盲目擴大規模,將一些前途不大的樁坯都養著,養幾年後留著又沒有多大價值,棄之又可惜,結果成為自己的包袱。

盆景初學者一定要記住這六點,少走彎路,不吃虧


▲《秋豔》老鴉柿 劉傳富作品

2

採樁時不仔細審樁

不管樁坯好壞,只要有一點價值就採,這樣不僅採不到好樁,那些沒有多大價值的樁坯還會成為日後的“雞肋”樁。對生態環境也會造成破壞。

盆景初學者一定要記住這六點,少走彎路,不吃虧


▲《和亙》五針松 李曉波藏品

3

採樁時急於求成

採樁時還沒有挖幾鋤頭,周圍的土也沒有清除就去硬扳,左扳來右扳去幾下就將就樁坯成活時需要的小根都拉傷拉斷了,致使樁坯不易成活。

盆景初學者一定要記住這六點,少走彎路,不吃虧


▲ 朴樹 康育松作品

4

截樁時不仔細審樁

截樁時急於動手,截坯了又後悔。我自己也有一次嚴重的截樁教訓,有一次花了3500元錢購得一個上好的黃楊老樁,我當時給樁坯照了像,只是照片未取出來。在對樁坯的主枝裁截時有兩個截點供選擇,到底選擇前截點還是後截點,幾個朋友的意見也有分歧,我沒有仔細斟酌,就將主枝按後截點截短了,等照片出來後,對著照片一看就發現前截點比後截點強得多,後悔當時急於截樁沒有等照片出來對著照片再截,一個上好的樁坯變成了一般性的樁坯。有些不能一次截切到位的樹種,也一次截到位,使新芽發不到位,或者是發芽過少,導致日後創作時沒有多餘的枝條供選擇,或者是因萌芽不到位而縮枝。

盆景初學者一定要記住這六點,少走彎路,不吃虧


▲《玄妙》真柏 - 史佩元作品

5

栽樁不選擇適合樁坯需要的土壤

有些樁坯需要酸性土壤,有些樁坯需要顆粒粗的土壤。不考慮樁坯的需要胡亂栽植,造成樁坯死亡。比如杜鵑不用酸性土栽培就很難成活。

盆景初學者一定要記住這六點,少走彎路,不吃虧


▲《相依》 山桔 李錦偉作品

6

胡亂栽植

栽植時不將土插實,造成樁坯的部分根鬚未被土壤包裹而“懸空”,致使樁坯死亡。

盆景初學者一定要記住這六點,少走彎路,不吃虧


▲《吉祥》 山桔 盧志文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