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人】為何新能源和國產化率高的車企能搶先反彈?

【汽車人】為何新能源和國產化率高的車企能搶先反彈?


新冠疫情爆發以來,汽車業是受衝擊最嚴重的領域之一。隨著我國有條不紊的復工復產,至暗時刻已經過去,一些資金開始抄底汽車行業,他們首先看重的就是新能源汽車產業和國產化率較高的車企。



國家統計局日前公佈了2020年3月份及一季度中國經濟運行的主要數據,其中有兩個看點。


【汽車人】為何新能源和國產化率高的車企能搶先反彈?


一是3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為-1.1%,前值是-13.5%。兩者相差較多,說明3月下半月工業增加值大超預期。由於工業增加值是同比的數據,說明已經和去年同期差距很小了。


細分看,製造業增加值同比下降了1.8%,降幅收窄13.9個百分點。如此推測,4月份進入正增長區間已是板上釘釘的事。從行業看,3月份41個大行業中有16個行業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長,其中,汽車製造下降22.4%,是所有大行業中降幅最多的;降幅第二和第三的是紡織業和通用設備製造業,分別下降5.5%、和5.4%;增長最高的是計算機、通訊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實現正增長9.9%。


按這個統計,汽車行業應該是目前監管層著重關切的領域之一了。如果3月份汽車業的跌幅沒這麼大,工業增加值都可以進入正增長了。


【汽車人】為何新能源和國產化率高的車企能搶先反彈?


二是2020年第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為206504億元,同比增長-6.8%。細分來看,第一產業同比增長-3.20%,第二產業同比增長-9.60%,第三產業同比增長-5.20%。值得關注的是,第二產業跌幅竟然比第三產業還多,又是汽車業拖了後腿。


拿GDP的絕對值比較,2020年一季度還是比2018年一季度高的。即便是第二產業的絕對值也比2018年同期高。也就是說,儘管有一個多月的全國經濟大停滯,一季度的生產總值仍然高於2018年,與2019年相比差距也不大,這是具有龐大經濟總量國家所具備的韌性。


通過上述數據,不難發現汽車產業確實表現不好,可以說是各行各業中墊底的,在各類宏觀數據統計中都處於拖後腿的角色。對此,監管層當然更是心知肚明。近幾天A股市場的新能源汽車以及鋰資源板塊出現異動,說明有資金開始抄底汽車行業,押注汽車行業能夠出現反轉。


【汽車人】為何新能源和國產化率高的車企能搶先反彈?


比亞迪A股從3月24日開始走出了一波強勁反彈,股價已經從階段性低點的48元上漲到了高點的60元,最大漲幅25%。同期,寧德時代也出現了一波反彈,其股價從階段性的低點107元升至階段性高點140元,最大漲幅近30%。同期出現異動的乘用車相關個股股票至少還包括吉利汽車、億緯鋰能、贛鋒鋰業、國軒高科和中國汽研等。


一些上市公司的股價率先觸底回升,可能是由以下的三個邏輯推動:


第一是特斯拉概念股。雖然3月份中國汽車銷量慘淡,但特斯拉當月銷售了1.02萬輛,創造了中國銷量的記錄,環比2月的3900輛有大幅增長。特斯拉概念股近期就比較活躍,包括億緯鋰能、德賽電池、寧德時代和贛鋒鋰業等。


【汽車人】為何新能源和國產化率高的車企能搶先反彈?


第二是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率先反彈。受全球疫情影響,全球化程度高的汽車產業鏈面臨更多不確定性。在中國本土,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相對完善,對外依存度低。馬斯克曾表示要在一年內實現特斯拉零配件的100%本土化,也說明了這一點。對投資者來說,新能源汽車風險較低。而零配件本土化程度高的傳統車企也是一樣的邏輯,如吉利汽車近期漲幅明顯。


第三是資本押寶政策全面落地,搶一波疫情穩定後汽車銷量的高潮,這高潮很可能出現在近幾個月。3月13日,發改委、工信部、商務部、公安部、財政部等23部門聯合發佈《關於促進消費擴容提質加快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意見》,接著長沙、廣東、長春等地紛紛落實地方消費刺激的政策。新能源汽車的補貼將延續至2022年,給予了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兩年時間去繼續降低成本,利好產業發展。


【汽車人】為何新能源和國產化率高的車企能搶先反彈?


新冠疫情爆發以來,汽車業是受衝擊最嚴重的領域之一。隨著我國有條不紊的復工復產,至暗時刻已經過去,一些資金開始抄底汽車行業,他們首先看重的就是新能源汽車產業和國產化率較高的車企。(文/《汽車人》張恆,部分圖片來源網絡)【版權聲明】本文系《汽車人》獨家原創稿件,版權為《汽車人》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