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申請量“超美”,質的超越還需加倍努力

文丨圳論評論員 王森

專利申請量“超美”,質的超越還需加倍努力

近日,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公佈的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在《專利合作條約》(以下簡稱PCT)框架下提交了近5.9萬件國際專利,成為世界專利申請量最大的國家。

自1978年以來,在PCT體系下,美國國際專利申請量一直居於榜首。近年來,世界創新格局向東方轉移,中國國際專利申請增長勢頭迅猛,近20年間,來自中國國際專利申請量上漲200倍,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總幹事去年就預測“中國將在2年內超過美國”。

專利申請量“超美”,質的超越還需加倍努力

中國實施知識產權強國戰略,取得的豐碩成果有目共睹。如今,我們坐上了國際專利申請量頭把交椅,這是好消息。然而,振奮之餘我們更要保持頭腦清醒,現階段的成果只是建設知識產權強國道路上的一個重要節點,絕非終點站。總體申請量固然是一個重要指標,專利的人均申請量上我們仍有不小差距,中國創新潛力仍然很大。同時,更要著力提升我國的專利質量和專利轉化率,爭取在創新競爭的“十項全能”中全面趕超。

專利申請量“超美”,質的超越還需加倍努力

中國成為世界專利申請量最大的國家。

要進一步釋放企業創新動力

企業成為創新主力,已經是一個全球性的現象。激烈的市場競爭,往往是高質量專利的催產素。專利申請量中國超越美國,中國企業居功至偉。華為連續三年“霸榜”企業PCT專利申請量第一;2019年,世界前十大PCT專利申請企業,有四席來自中國,前五十中26%是中國企業。正是這些蓬勃發展的中國創新明星企業,合力把中國送上了國際專利數第一的寶座。但是,也有調查顯示,我國中小企業對PCT制度的瞭解還不夠,國際專利的申請能力仍然欠缺,創新的規模化、集群化、高端化水平還較低,這是我們和發達國家企業創新版圖上的一大差距,也是我們提高“人均量”亟待挖掘的富礦。

專利申請量“超美”,質的超越還需加倍努力

2019年,世界前十大PCT專利申請企業,有四席來自中國。

要重視頭部企業帶動作用,激活中小企業創新活力。現代創新需要綜合調動各項資源,有產業支撐才能如虎添翼。華為、歐珀、京東方、平安科技成為專利申請“Top10”的巨無霸,原因之一就是他們擁有優良的企業內部創新生態。然而,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我們也要防止“跛腳”,避免大企業形成專利壟斷,阻礙創新,重蹈硅谷“創新死亡帶”覆轍。要完善頭部企業與中小企業創新互動機制,發揮頭部企業協作引領、產品輻射、技術規範、知識輸出、營銷網絡等方面的核心優勢,結合中小企業經營靈活、應變能力強、信息傳導快、市場敏感度高的特點,搭建企業知識產權交流平臺,形成頭部企業與中小企業的創新矩陣。創新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但創新不是一場“零和遊戲”,頭部企業與中小企業打好配合,創新價值翻倍成長,將使全社會受益。

專利申請量“超美”,質的超越還需加倍努力

華為連續三年“霸榜”企業PCT專利申請量第一

要提高知識產權轉化率

知識產權不是“為申請而申請”,只有“用得上”的創新成果,才能驅動經濟社會發展,那些“用得廣”“不得不用”的頂尖關鍵發明創新,更是“一件更比百件強”。

從2019年的數據看,中國知識產權申請在各個熱點領域都有成果,在人工智能、通訊技術等熱門技術領域的申請量也位居第一。近年來,中國掌握了不少領域的核心科技,這些PCT知識產權,是我國參與國際經濟競爭的底氣所在。另一方面,數據顯示,我國實用新型專利的比例較高,發明專利的比例較德國、日本等國家差距不小。實用新型專利當然有其價值,但其創新規模與應用面一般低於發明專利,因此被稱為“小發明”。在“小發明”的基礎上建高樓,逐漸提高“大發明”的佔比,我們才能在大國競爭中先人一步。

專利申請量“超美”,質的超越還需加倍努力

要聚焦重點領域,開展創新攻關。總體上看,我國關鍵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的局面尚未根本改變。創新要瞄準卡脖子的核心技術領域,自主發展和開發合作雙管齊下、均衡發力,既要擁有開放共享的姿態,也要做好開展差異化競爭的準備。當今時代,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方興未艾,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是新一輪科技革命的突出特徵,也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聚焦點,引導企業和科研院所在這些重點領域下好“先手棋”,卡好專利位,是提高我國國際專利質量的重中之重。

要提高創新扶持效率,打造高績效創新體系。不可否認,我國一些地方和領域的創新扶持政策還存在“大水漫灌”的問題,有些補貼發放的導向性、精準度還不夠,某些個人和企業還能鑽政策空子“搞水分專利”。較為粗放的補貼政策,浪費公共資源,也攤薄真創客的資源,影響創新整體質量。要通過加強制度創新,利用財政科技手段,提高創新資金利用率,全面提升創新財政服務能力和水平。淘汰“假創新”“偽創新”,激勵真創新、好創意,尖端創客享受尖端服務,關鍵領域得到最多供氧,好鋼用到刀刃上,創新質量就自然強。

專利申請量“超美”,質的超越還需加倍努力

要強化知識產權運營,打造高績效專利組合,提高國際知識產權轉化率。建立知識產權制度的意義,就是要讓創新者從創造中獲得排他性經濟利益,從而激勵人們參與創造活動。讓智慧掙錢,還要掙得多,在全世界掙錢,這就是我們參與PCT框架這一國際專利機制的理由。我們要更加熟練運用PCT規則,在現有知識產權運營上下功夫,讓高質量創新獲得更大收益,讓“看不見的手”更好地發揮引導高質創新的作用。要加強知識產權運營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引入國外知識產權運營公司和人才,培植本土知識產權運營力量,使技術創新向生產盈利轉化效率最大化,保護創新者正當權益。

國際專利申請量是我國創新強國建設的“KPI”(關鍵績效指標),指標本身傳達了一種積極信號:中國經濟的體量如此之大,也已經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在PCT申請量上實現超越,合情合理。我們要正確理解這個指標,不要陷入量的迷思,也不必否定量的價值。畢竟,質變要有量變的基礎,量的超越已經實現,質的超越更需加倍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