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讓底價降至八五折,中超控股二度徵集中超新材股權受讓方

中超控股(002471)4月9日晚間公告,因首輪徵集公告在規定日期內未能徵集到符合條件的擬受讓方,將以標的資產評估價值的85%為底價向社會發出第二輪公開徵集擬受讓方的公告。在首輪公開徵集中,底價為標的資產評估值100%,二度徵集直接打了八五折。

這裡的標的資產是指新三板掛牌公司南京中超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超新材)60%-79.11%的股份,目前,中超控股持有中超新材79.11%股份,以中超新材管理層為主的其他股東持股20.89%。

截至2019年末,中超新材總資產2.03億元,淨資產9121萬元,中超新材去年實現營業收入2.27億元,淨利潤虧損1557萬元。根據此前公告,標的資產評估值為7938萬元,二次徵集受讓方中,底價降至6747萬元。

記者注意到,在中超控股首度發佈徵集受讓方公告時,中超新材就已經申請停牌,停牌前,中超新材總市值為1.5億元。

公告顯示,第二輪徵集的截至時間為4月12日下午17:00,擬受讓方需在4月13日下午17:00之前向中超控股指定的如下賬戶支付600萬元的締約保證金。

值得一提的是,近半年以來,中超控股頻頻出售旗下資產。首先是在去年12月,公司與何志東簽訂《股權轉讓協議》,擬將持有的新疆中超62.5%的股權、河南虹峰51%的股權以共計7060萬元的價格轉讓給何志東。轉讓完成後,中超控股不再持有相關公司股權。

針對這一交易,中超控股表示,本次出售控股子公司股權將會產生處置損失,但考慮到公司目前的資金緊張,從子公司佔用資金的快速回籠以及對外地子公司管理不便的角度,長期看是符合全體股東和公司利益的。

今年3月,中超控股董事會審議通過相關議案,擬將持有的恆匯電纜51%股權以1.4億元的價格轉讓給蔣建強、儲美亞,這筆交易於當月完成,中超控股同樣不再持有恆匯電纜股權。

與前一次股權出售一樣,在恆匯電纜股權交易中,中超控股同樣是“割肉離場”。中超控股解釋稱,考慮到公司目前的資金緊張,從可取得交易對方股權轉讓款的金額、收回恆匯電纜佔用公司資金的金額等能為公司增加淨現金流,以及減少管理壓力,降低經營風險。

由此可見,資金緊張是中超控股頻頻出售資產的核心原因,至於本次轉讓中超新材股權是否同樣會演變成“割肉離場”暫未可知,從公司公告來看,將在本次受讓方確定後,再與其簽署《股份轉讓協議》。

上月底,中超控股披露了2019年報,公司去年實現營業收入73.8億元,淨利潤虧損4.63億元。公司表示,2019年,經濟發展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公司因股權糾紛及前法定代表人、董事長黃錦光引發的惡意擔保糾紛,給公司造成了資金、司法、商譽上的多重影響。

從財務報表來看,截至2019年末,中超控股貨幣資金餘額為9.4億元,較2018年末減少了9400餘萬元。

在對行業趨勢進行判斷時,中超控股指出,我國電線電纜行業未來需求增長主要來自兩大方面,一是高壓、超高壓電力電纜市場需求旺盛,二是鐵路及城市軌道交通領域需求快速增長。

中超控股制定的經營計劃顯示,公司2020年度經合併後的營業總收入目標為60億元,同時,會繼續虧損。中超控股表示,該目標是公司內部經營者管理和業績考核的參考目標,在各種因素的作用下,2020年年度決算結果可能與本經營目標存在差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