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蘇享說104:20年前的家長:"老師,孩子不聽話,幫我打"是真的

小蘇享說104:20年前的家長:"老師,孩子不聽話,幫我打!麻煩您了!"

20年前,這句話,每個老師都聽過,幾乎每個家長都說過,而且是真心的。

20年前,學生犯了錯,要是被老師懲罰了,大多都不敢回去跟家長說,因為家長的反應一般是這樣的,"你犯了什麼錯?居然又犯?又給老師惹麻煩了!"然後是一陣男子單打,嚴重的錯還是男女混合雙打,之後找時間親自到老師那裡,道一聲"謝謝!您辛苦了!"

20年前還是這樣的:

"孩子送到我手裡,我是老師,就要為孩子負責!"

"學生就是自己的孩子,該打就要打,打是親來,罵是愛!"

"下午放學留孩子完成作業再走,是一種平常得再平常不過的教學方式"

"苦口婆心地去請流曠生回來上學,哪家都煮了當時最好的開水蛋給老師吃!"

"家裡沒有手電筒,點著火把去上學(或放學回家)。"

……

20年前,老師在家長心中是知識的代表,是文化的象徵,是孩子的楷模,是家中堂屋牌位上供著的的天地君親師!

20年後的家長:"老師,孩子不聽話,幫我打!麻煩您了!"

老師是絕對不敢打的,因為家長這話的含金量不高,身邊有些同事悲慘的"教育"經歷還歷歷在目,他也許會說:"孩子不要用體罰的方式,打是沒有教育效果的,實在要打還是您自己打吧……"但大多數老師還是打過自己孩子的。

20年後,還有這樣的:

"老師安排座位肯定是收了其他家長的禮……"

"這裡怎麼了,是老師打了你嗎?"

"你們老師,教育教學方法不行,這種情況應該這樣教。"

"下午放學後,學校半小時內清場,成為了學校的一項管理制度。"

"你們老師教得不行,我們約上其他家長給校長反應,把他換了,他要是不管,我們就去教育局!"

20年後,家長已不是那麼信任老師了,老師也不再是知識的象徵了……

20年間,發生了什麼?

一是科技的發展帶來知識的網絡化。

獲取知識的渠道從單一的學校,變成了多元的"百度一下"。老師的知識威信在家長心中降低了!

二是社會的世俗化讓人們帶著有色眼鏡看老師。

社會風氣中的貪汙腐敗受賄收禮等不良風氣,已讓人們習慣性的用這種眼光看待一切事物,以為一切都是"關係""金錢""權利"在作祟,人們"仇富""仇官""仇視一切"。讓老師的德行威信降低了。

三是最優秀的人才早已不再做老師了。

受到經濟社會的衝擊,最優秀的人才都早已不會從教。隨著教師社會政治經濟地位的進一步降低,養家不易,男教師都成為了稀有物種,更別說最優秀的人才來從教了。沒有最優秀的老師,哪有最優秀的教育!

四是有些地方開始出現"公立保底,私立促優"的趨勢。

公立學校的體制機制沒有私立學校靈活,教師待遇也不如私立學校,讓一部分有教育情懷的優秀教育人才"棄公奔私",公立學校校長的辦學難度逐步增大。

五是教育觀念的轉變。

教育觀念從"打是親來罵是愛""打你是對你好",到"沒有賞識就沒有教育""體罰學生是違規的"。當然,當前也有很多專家學者在呼籲"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不完整的"。你的看法呢?

……

再過20年,教育又會走向何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