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教培行業變化多端,91%機構受到影響,如何順應趨勢佈局?

2020開年的新冠疫情,給教培行業帶來了深遠影響!據權威機構調研得知,發現全國培訓機構受疫情衝擊的情況較為嚴重。91%的機構表示受到了大的影響,其中面臨倒閉危機的佔31%,經營暫停的佔35.6%,勉強維持的佔26.4%。只有9%的機構表示影響較小,或沒有受到影響。


2020年教培行業變化多端,91%機構受到影響,如何順應趨勢佈局?


疫情期間,教育培訓機構面臨多重困難,其中場地租金、營收、人力成本是各大機構最主要的壓力來源。純線下的機構受到停課政策影響,場地租金壓力和人力成本壓力飆高,且遠比線上機構壓力大,又因為轉線上教學的經驗不足,導致轉型線上時手忙腳亂、漏洞百出,最後適得其反,招致家長不滿,流失了生源。

然而,令人想不到的是,就算線上教育也不樂觀,也面臨著行業龍頭機構諸如學而思、新東方、猿輔導、跟誰學的免費線上課程的衝擊,只能說總體上壓力要比線下機構小一點。

而且,因為疫情波及到各行各業,廣大家長也是在家待崗、在家辦公、甚至失業在家。家庭收入受到了較大影響,這就會導致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投入減少。以前培訓兩門、三門課程,疫情後可能只會選擇一門課程。以前在多家機構培訓不同的課程,疫情後可能也只會選擇一家。家長的消費能力減弱,也會再次出現僧多粥少的現象讓教培行業的競爭加劇,畢竟誰都不想成為被家長選擇放棄的那一位。

再加上各省市的教育主管部門已經明確或即將明確表示公校將通過壓縮週末和暑假的時間來彌補因疫情而落下的課程。這對我們校外培訓機構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壓縮了培訓時間,也就壓縮了機構的營收,同樣會導致疫情之後的生源搶奪戰更為激烈!

根據以上對疫情影響的分析,不難得出,整個行業將呈現“在線課程”、“線下課程”以及“OMO模式”的課程將長期處於並存的趨勢,本身各自處於不同的賽道,各顯神通瓜分千億規模的培訓市場,未來也不可能是簡單的誰取代誰的問題,只是在線教育和OMO模式的市場佔比會持續增大!


2020年教培行業變化多端,91%機構受到影響,如何順應趨勢佈局?


根據趨勢,奇碼經過調查研究發現,或許,品牌化、精細化和OMO融合,是中長期佈局的關鍵所在!

第一、品牌化。顯而易見,本次疫情對於傳統線下教培機構和抗風險能力較差的小型機構來說或是滅頂之災,這必將促進教培行業的洗牌。同時,消費者對於消費的安全意識也在加強,隨著消費者消費觀念和認知的提升轉變,也將加快行業的品牌化發展。所以,復課後對於品牌的打造,要提上日程,儘快的先讓周邊熟知起來,然後在佈局更遠,更廣的市場。

第二,精細化。每個新興行業都要經歷從上半場粗放式的增量發展,再轉到下半場的精細化運營。在簡單粗暴的燒錢投放、跑馬圈地之後,細顆粒度的精細化運營,已經被眾多教育機構頻繁提及,競爭日益激烈。

準備多少個老師最合適?教師儲備又要達到多少?市場團隊和教學團隊薪酬佔總工資成本的百分之多少是合理的……新用戶拉新獲客成本越來越高,成交老用戶維護續班率越來越低,轉介紹越來越難。如何低成本獲客?如何更加精準的找到用戶需求?如何為用戶提供其所需要的服務?如何增加用戶粘性與信任度,提高後端轉化率……諸如此類的問題,都是培訓機構需要通過精細化運營所解決的內容。

第三、OMO融合。線上教育和線下教育是兩種不同的教育模式,他們有各自的長處的短處。在當前疫情下,雖然線上教育的呼聲很高,然而純線上教育存在轉化率低,學習效果難以實現,更多動作無法真正落地等等問題;單純的線下模式又無法滿足用戶的多樣化需求經營,特別是在面對諸如本次疫情這樣的大型公共安全衛生危機時毫無招架之力。為此,教育行業機構更需要從獲客、引流、教學到服務實現線上線下的深度融合,學生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學習方式也更能實現學習效果。所以,採用線上線下教育相融合的OMO模式已是大勢所趨,也將成為眾多教培機構的未來發展之路。


2020年教培行業變化多端,91%機構受到影響,如何順應趨勢佈局?


奇碼總結

2020年的疫情,使得教培行業遭遇了史無前例的清洗,已成定局!整個行業面臨的困境也無可迴避,這時候,那只有一條路可行:品牌化,強自身;精細化,佔領終端;OMO模式,資源嫁接。才能讓機構中長期佈局完成,順利按照趨勢發展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