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在線技術峰會首日聚焦

為期兩天的“微軟在線技術峰會”昨日面向微軟大中華區生態系統開啟線上直播,微軟公司CEO 薩提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與微軟公司資深副總裁、微軟大中華區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柯睿傑(Alain Crozier)通過Microsoft Teams遠程對話為本次大會揭幕。Microsoft Azure首席技術官Mark Russinovich、微軟全民應用開發平臺全球副總裁Charles Lamanna、GitHub全球產品技術生態總經理Michael Francisco等微軟全球高管,分別通過視頻直播向大中華區的開發者、合作伙伴、企業IT決策者介紹了微軟智能雲Azure、Power Platform及GitHub開源社區的最新發展動態。

微軟在線技術峰會首日聚焦

微軟CEO:全球攜手,共克時艱;構建技術強密度,加速數字化轉型

面對新冠疫情造成的全球影響,微軟公司CEO薩提亞·納德拉在視頻對話中,重申了全球攜手、共克時艱的重要意義;強調了微軟作為全球技術企業,以“第一責任人”的態度直面挑戰的社會責任;並對大中華區各界在應對疫情的過程中,所做的種種努力、創造與創新,表達了支持與感謝。

在智能雲與智能邊緣時代,無處不在的計算正在改變我們世界。放眼未來十年,決定各行各業發展成敗的關鍵,在於人們如何利用數字技術駕馭各種各樣的資源,並發現其中的機遇。薩提亞強調說,每個組織都需要構建自己的“技術強密度”——以掌握技術能力、落實技術應用為基礎,以對技術創新的充分信任和支持為加速指數的“技術強密度”,將是推進今後經濟發展的關鍵力量。

微軟智能雲Azure:持續優化雲端開發和容器服務,加速推進基礎設施技術創新

微軟在線技術峰會首日聚焦

Microsoft Azure首席技術官Mark Russinovich在主題演講中詳盡介紹了Azure作為“世界的計算機”為智能雲與智能邊緣時代提供的四大支柱。

生產力:Azure大力支持開源,從Linux到Kubernetes容器,以及各種框架和語言,並提供了當前所有公有云中優選的Spark機器學習體驗;Visual Studio Code是當前最活躍的全開源代碼編輯器之一,而Azure DevOps服務已經成為全球領先的PaaS 級CI/CD(持續集成/持續交付)服務。

信任:Azure擁有最全面的安全認證,在全球方位內擁有超過90個許可證書。Azure安全中心不但可保護基礎設施安全,還內置了自動安全評分系統,讓客戶更關注可提高安全評分的潛在問題,時刻了解安全性的變化。

混合雲:企業上雲時最希望在本地和雲端獲得一致體驗,利用

Azure Active Directory(AAD)與企業本地的AD服務集成,並部署ADFS聯盟服務,就可以讓企業員工單點登錄Azure、Office 365等雲資源,以及數千個第三方SaaS或PaaS解決方案。Azure Stack Hub可在本地私有云獲取從門戶到PaaS服務一致性的完整Azure體驗;Azure Stack Edge用於把公有云的工作負載部署到邊緣的容器和虛機;最新推出的Azure Arc,則把Azure的資源管理器拓展到了本地機房的服務器中

智能:微軟亞洲研究院在機器翻譯等領域的表現已經超過人類水平,同時這些人工智能服務正通過認知服務API提供給更多人,甚至打包放入容器,以便在邊緣運行。Azure機器學習服務MLOps機器學習運維,可提供企業級的CI/CD工作流,支持PyTorch、TensorFlow等開源框架構建的模型訓練,並支持最新的機器學習硬件。

作為“世界的計算機”,Azure目前已經覆蓋全球58個區域,同時微軟還在數據中心建設、網絡、計算資源管理、存儲等方面,全力推進技術創新。

數據中心建設中,微軟在全力履行對環境的承諾,通過最大規模採用可再生能源,徹底清除掉自微軟成立以來的全部碳排放——其目標是在2050年實現淨排放量為零,即微軟從大氣中清除的碳總量,要超過1975年以來微軟所有生產活動、員工出行及相關供應商的全部碳排放量。微軟設立了十億美元的創新基金,支持清除碳排放的研究。Project Natick海底數據中心項目就是其成果之一,運行一年半來,其服務器的故障和失誤僅為陸上對照組服務器的八分之一。目前已經進入第二階段的Natick V2採用12個密封缸,如果其中之一發生老化或出現故障,可以更快速地進行替換。其中8個插槽、每槽28核,12TB內存的服務器,讓Azure成為SAP HANA負載在公有云上的首選工作平臺。微軟與鎂光合作開發的SCUTI類型存儲設備像閃存一樣耐用、又像內存一樣具有超低延遲,其運行SQL查詢時的延遲只有SSD的約十分之一。

網絡建設方面,Azure的物理網絡可支持100G帶寬,擁有長達13萬千米的電纜和160個邊緣站,在全球擁有500個網絡合作夥伴。新型的軟件定義網絡,可將虛機的數據吞吐速度提高十倍以上。

計算資源管理上,新推出的Azure Arc服務能夠將ARM的一致性推廣到管理Azure以外的資源上。Azure正在開發的下一代計算結構Atlas專門針對運行容器進行了高度優化。未來,世界將屬於容器和容器編排器,而Atlas是一種通用的容器編排器平臺,是AKS(Azure Kubernetes服務)、ACI(Azure Container Instances)、Azure Functions等所有基於容器的服務的基礎。Project Teleport致力於優化大型容器啟動運行速度,其不需要加載全部容器鏡像,可以在瞬間完成啟動。微軟投入於開發下一代雲原生應用開發平臺——DAPR(分佈式應用框架),將幫助企業開發人員,用不同的編程語言、以基於微服務的彈性方式,創建雲原生應用程序。

存儲領域,微軟相信,用飛秒激光把不同的信息比特用不同的延遲和偏振角度寫入玻璃,以3D形式把數據存在玻璃中,將大大降低存儲成本,並藉助玻璃的性質確保數據永不磨損。在去年的Ignite上,微軟已經成功展示了將一部《超人》電影存儲在玻璃上並讀取出來的技術。

Power Platform:企業級商業應用,開啟全民開發新模式

微軟在線技術峰會首日聚焦

未來五年,全球預計將誕生5億個新應用程序,比過去40年的總和還要多,微軟全民應用開發平臺全球副總裁Charles Lamanna在主題演講中介紹說。企業對於移動應用的需求快速增長,其增速是IT部門開發能力增速的五倍;與此同時,86%的組織,甚至難以找到開發應用所需的開發人員——這些狀況綜合在一起,將給今後應用程序的開發方式帶來重大變革:據Gartner預測,到2024年,65%的企業在開發應用時,將採用低代碼開發平臺。

Power Platform是微軟推出的統一低代碼開發平臺,既可以集成Azure、Dynamics 365、Microsoft 365等微軟雲服務,也可以創建獨立的應用程序和解決方案。該平臺包含有用於數據可視化分析的Power BI、無需編寫代碼就能輕鬆創建網頁和移動應用的Power Apps、用於實現業務流程和機器人流程自動化的Power Automate,以及使用低代碼創建聊天機器人的Power Virtual Agents。其中,Power BI已經在2016年進入中國,由合作伙伴運營,Power Apps和Power Automate也將在幾個月內正式在國內商用。目前超過97%的全球“財富500強”企業,都在使用Power Platform。

具體來看,Power Apps用起來就像是PowerPoint和Excel的結合體,使用簡單的界面就能創建網頁和移動應用,它支持連接Adobe、Salesforce等商業應用、SaaS服務及數據庫中的業務數據,並且只需創建一次就適用於包括iOS、安卓、PC、網頁的各種平臺。Power Apps提供了更好的安全及合規管理性,無論全民開發者還是IT專家,都能輕鬆構建出可滿足企業級需求的應用,專業人士也可通過編寫代碼進一步發掘Power Apps的更大潛能。在Gartner的魔力象限中,Power Apps被評為企業低代碼應用程序開發平臺市場的“領導者”。Power Automate支持各種圖形創作,包括基於API的自動化、基於UI的自動化、機器人流程自動化,並具備以人工智能理解文檔、文本、視頻或照片的能力。Power Automate是一個功能豐富、獨立的自動化平臺,可通過API支持現代系統,同時也支持傳統應用程序,並能與Power Apps無縫銜接。

支持Power Platform各項服務的,是通用數據服務(CDS)和300多個數據連接器,以及AI Builder。其中,AI Builder提供用於應用程序和流程的低代碼AI解決方案,可幫助用戶理解PDF、掃描文檔、文本、圖像中的物體等各種內容。通用數據服務(CDS)是Power Apps的核心,所有數據、邏輯和安全性都位於這裡並與AI Builder原生集成,因此CDS中的任何數據都可以進行預測。AI builder不需要Python,也不需要藉助數據科學家,其使用“機器教學(Machine Teaching)”方法,只需上傳樣本文檔並做好標籤,就能自動生成模型,這個過程由業務人員或者終端用戶就能完成。

全球知名的生命科學和醫療保健工具供應商葛蘭素史克(GSK),利用Power Platform的各項功能打造了一款“零事故行動(ZAP)”的應用程序,用來提前發現並減少工作場所的危害事故。在實際應用場景中,一線工作人員可以利用由Power Apps開發的手機應用,隨時報告工作場所中的潛在風險,結合GPS信息可在地圖中顯示潛在風險位置和等級,由人工智能將語音錄入轉化為文本錄入,並通過混合現實在實景中加入虛擬的警告標誌,再通過Power BI將採取的應對措施以時間軸的形式展示出來。

GitHub社區:大中華區開發者最活躍,內部開源加速企業創新

微軟在線技術峰會首日聚焦

在西雅圖居家隔離的GitHub全球產品技術生態總經理Michael Francisco在視頻直播中介紹了GitHub社區中來自大中華區開發者快速增長的情況,並分享了將開源理念應用到內部開源模式(Inner Source)中,加速企業應用開發的經驗和建議。

大中華區是GitHub開發者數量第二多的區域

,人數佔到了GitHub社區各平臺總共4400萬活躍開發者中的14%。同時,大中華區也是增長最快、表現最為活躍的社區,在過去12個月裡,中國開發者數據增長了37%,去年為GitHub貢獻了550萬個項目。

大中華區之所以呈現出這樣的快速增長,部分原因在於開源在軟件開發中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今天在1000行代碼以上的程序中,99%的程序至少依賴一條開源;而在所有應用開源的軟件中,平均每個項目要依賴150條開源。開源的影響已經無處不在,正是全球開發者的共同努力,才讓這樣的廣泛合作成為可能,而這也展現了GitHub全球開源社區的重要性。

在現代軟件的供應鏈中,有80%~90%的代碼來自開源——換個角度去理解,今天的開發者可以將所有的創意都集中在剩餘的10%~20%的部分上,更加充分地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並享受其中的樂趣——這讓開發者可以更專注於軟件到客戶的“最後一英里”,而不必去“重新發現車輪”。

開源的優勢在於,這是一個由全球開發者合作編寫軟件的分佈網絡,大家能夠跨越語言和時區的隔閡,異步卻高效地合作編寫重要而複雜的軟件,並將其貢獻給全世界使用。雖然人們彼此不曾謀面,沒有嚴格的組織,也不需要顧及辦公室規則,但大家構成了一個IT部門,通過積極分享彼此的代碼和技能來共同完成一項工作——這正是現代軟件團隊的組織的關鍵。將這樣的經驗放到企業內部,讓開發者打破彼此的隔閡,用正確的技術共同完成團隊的共同挑戰——這就構成了

企業內部開源模式。

所謂內部開源,就是將開源開發方式應用到公司內部,從開源社區吸取的經驗,能夠幫助內部開發者加速創新,並交付更好的用戶體驗。在企業內推動內部開源主要視為了實現四個目標:通過重用代碼減少重複勞動;通過廣泛協作實現協同開發;以開源社區的方式互相幫助;以更快的速度交付更好的軟件。

在企業內建立內部開源的模式,首要的關鍵在於構建一個鼓勵開源的開發者文化,Michael Francisco為此專門提出了五點建議:

  • 開放:為開放共享的工作,創造一個鼓勵公平競爭的環境;
  • 透明:確保流程和產品對所有人可見;
  • 參與:讓人們更容易地加入到寫作中來;
  • 合作:以更多的數量換取更高的質量;
  • 管理:通過制定清晰的目標和提供必要的支持,減少錯誤和失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