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方們要恰飯,我也是

4月8日,武漢解封;也是這天,方方的《武漢日記》英語版高調出海。武漢封城76天,方方撰日記60篇,如此高產配得上如此高效。

不知道方方會不會在未來的某個時刻,被公認為新時代的魯迅;我只能代表自己說一句:換做是我,可能不會如此輕易地把這個版權賣出國門。



2008年,我第一次去美國生活。回憶起來,新認識的朋友對我最初的探問,往往是“你家裡真的只有你一個孩子嗎?”

- 是的,我是獨生子女

- 太可憐了,你得多孤獨

- 還好啊,可能因為是獨生子女,我感受到來自家庭的深厚關愛,跟父母的關係也很親密

- 你父母一定很希望能多生幾個孩子

- 我不知道別人,但我父母對於養育一個孩子感到很滿足

- No no no,他們只是不說,而且他們不能違反法律啊,太可憐了

你們看,我和外國人永遠無法就獨生子女的生活體驗達成共識,我們彼此心中都是“永遠無法叫醒的裝睡人”。


之後的一段時間,我時不時都要承受朋友們不必要的同情——給家裡打個越洋電話多說幾句,那就是你父母太思念你了,畢竟他們沒有其他孩子可以關愛;跟其他國內過去的朋友聚會,那就是你們中國孩子很需要朋友,畢竟你們沒有兄弟姐妹啊;去美國人家裡吃飯就更加難捱了,大家一起看家庭相冊吧,看我們big family多幸福,我說我們家也喜歡存照片、看相冊,朋友一家就會欲說還休地輕拍我以示安慰……

我不喜歡這種不被聆聽或理解的感覺,也不需要別人基於誤解強加同情,一開始我還會不厭其煩地表達自己的態度,但很快我就學會了閉嘴。

閉上嘴,我只是一個可憐的獨生子女;總是反駁,我就成了被落後社會洗腦的大猩猩。



2020年了,我還是會認識新的外國朋友,他們也不再關心一對中國夫婦可以生育幾個孩子這樣的問題了;但他們還會有新的問題,我還是得字斟句酌地表達自己的立場。

儘管很多時候,回答帶有明確預設答案的問題完全是在浪費力氣,我還是得儘自己的努力去修正。


為什麼?因為我要在這口鍋裡吃飯,我不希望這口鍋被燻臭了。

4月9日,方方回應輿論的驚濤駭浪——


方方們要恰飯,我也是

她引用的第一句話我很認同:國家不會因為一本書的出版就坍塌掉。輿論戰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分出勝負的,《武漢日記》也不是定乾坤的原子彈。

方方要恰飯,她掙了稿費;

我也要恰飯,我得想好怎麼回答外國“朋友”關於新冠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