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艙門到家門——留下“大白”警官最美的戰“疫”身影

3月份以來,境外疫情蔓延的形勢越來越嚴峻,“外防輸入”成為當前防疫工作的重中之重。“機場就是戰場,口岸就是前線”。在這樣特殊的全流程閉環式防控管理中,連雲港市公安機關派駐北京、崑山、青島、南京4個前置工作組全體民警,每天穿著白色防護服24小時不停地連軸轉,一個個核查、接運、轉診入境人員,勇往直前,爭當防疫逆行者。其間,從艙門到家門,留下了“大白”警官們最美的戰“疫”身影。

北京戰“疫”篇

【人物簡介】韓平,男,58歲,1983年8月參加公安工作,現為連雲港市公安局治安支隊四級高級警長。

得知赴北京執行境外疫情防控工作任務消息後,韓平主動請戰:“請組織上考慮,一定讓我上一線,讓我為抗擊疫情貢獻一份力量,我有信心、有決心能順利完成任務!”

从舱门到家门——留下“大白”警官最美的战“疫”身影

民警在穿防護服。

从舱门到家门——留下“大白”警官最美的战“疫”身影

韓平在北京轉運旅客。

从舱门到家门——留下“大白”警官最美的战“疫”身影

民警在轉運旅客。

从舱门到家门——留下“大白”警官最美的战“疫”身影

旅客寫信感謝轉運點一線民警。

从舱门到家门——留下“大白”警官最美的战“疫”身影

民警商量轉運方案。

从舱门到家门——留下“大白”警官最美的战“疫”身影

民警在交代轉運注意事項。

从舱门到家门——留下“大白”警官最美的战“疫”身影

民警在轉運點工作。

3月12日,韓平與其他同志一起奔赴北京,承擔起24小時不間斷轉運從首都機場入境來連人員的任務,為家鄉築起疫情輸入防控第一道“防火牆”。

針對許多入境人員在歷經了長時間的飛行後,大部分旅客早已飢腸轆轆的情況,韓平和防控專班人員還提前準備了裝有方便麵、牛奶、麵包等食品的愛心包,緩解他們旅途的疲憊,讓家鄉的旅客們感受來自港城的親情與溫暖。

3月22日晚,由韓平負責轉運護送、順利抵連的2名留學生小宋和小孫分別給他發來短信:“已平安到達連雲港,感謝您的辛勤付出”“已到勿念,謝謝您讓我學到了什麼是責任!什麼是擔當!”

一句句感謝的話語,一條條報平安的信息,代表了境外來連人員對民警工作的肯定。韓平說,工作雖然辛苦,但每當此時,所有的勞累都蕩然無存了。

崑山戰“疫”篇

【人物簡介】劉樹鴻,男,46歲,中共黨員,現為連雲港市公安局經偵支隊二大隊副大隊長。

劉樹鴻是第二批執行從浦東國際機場轉運入境人員並陪護到蘇州崑山任務的民警,為了避免陪護過程中上廁所,他借鑑第一批來滬人員的經驗,每天堅持少喝水,為防萬一,還買了尿不溼,最大限度減少因自身原因給陪護工作帶來的不便。

3月30日深夜,劉樹鴻再次接到去浦東機場T1航站樓的轉運陪護任務,個別旅客在等待核酸檢測結果時產生急躁不滿的情緒,甚至一度與機場工作人員發生言語衝突。劉樹鴻等人迅速介入疏導,以最快速度做好了交接工作。在發車的那一刻,旅客們高興的對劉樹鴻豎起大拇指說:“回家的感覺真好!真是太感謝你們了!”

執行任務期間,恰逢劉樹鴻的母親不慎受傷,他不能陪在身邊,只能把妹妹從老家叫來照顧。劉樹鴻的母親也非常理解和支持,她打來電話說:“兒子,我很好,家裡不用你惦記!你在那邊安心工作,注意安全。”

青島戰“疫”篇

【人物簡介】劉暢,男,1991年12月,中共黨員,現為贛榆公安分局刑警大隊民警

3月9日,劉暢被派到山東青島開展入境返連人員轉運工作,並擔任專班轉運組第三小組負責人,平時主要負責護送在青島口岸入境回連雲港乃至江蘇符合轉運條件的入境人員。工作中,他主動請纓從事風險性最高的轉運任務。期間他與從意大利、美國、韓國等國家入境的人員同乘一車,與他們時刻保持溝通,確保入境人員的情緒穩定,秩序良好。

在轉運過程中,因為全天穿戴防護服、護目鏡、口罩、手套等防護裝備,根據防疫工作要求車內不允許開空調,一天下來他的內衣都被汗水溼透,帶著乳膠手套的手指也被汗水浸的發白。在執行任務的20多天時間裡,劉暢共協助青島工作組轉運境外回連人員119名,實現了轉運工作零差錯、轉運服務零投訴,圓滿完成工作任務。

南京戰“疫”篇

【人物簡介】王緒剛,男,45歲,中共黨員,現為連雲港市公安局經偵支隊一大隊副大隊長

疫情防控阻擊戰中,王緒剛在市局機關增援海州地區抗擊疫情工作40多天後,又投入到嚴防境外疫情輸入工作中。

3月14日,王緒剛被抽調到連雲港市駐南京空港防控工作組,雖然很疲憊,但他沒有絲毫懈怠。

隨著國際疫情的不斷髮展變化,在堅守防境外輸入崗位的21天裡,王緒剛等和戰友們接轉的對象從最早4個國家,到8國、16國、24國……尤其是入境後從國內轉機來的人員,無法提前知道確切的航班人員信息,要求每一個人都必須時刻待命,確保工作無任何疏漏。

其間,在接駁的入境人員中有一位是從韓國歸來的95後女孩,王緒剛從她忐忑的眼神中看出了她的不安,於是及時安撫其情緒,做好政策解釋工作,主動幫女孩的行李搬上轉運車上。分別之際,女孩感激地說:“謝謝,你們給了我家人般的溫暖,辛苦了。”王緒剛說,那一刻所有的苦與累都煙消雲散。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張凌飛 通訊員 關寧 李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