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来看,国足和亚洲一流队伍的青训差距,还是很明显的

国内球迷以为看过几年球踢过几年野球就叫懂球了,但是真正的职业足球跟他们想象中的相隔十万八千里。所以在网上很多那种分析得头头是道的东西,一眼就看得出是空话连篇。跟我那时候相比,现在踢球的孩子确实越来越少,足球环境越来越不如以前,什么设施不到位、老师家长不支持都是扯淡,以前我们都是土场、水泥地上训练,双星球鞋补了再穿都要踢,现在居然还有人拿硬件设施之类的客观因素大做文章。归根结底还是怕苦怕累的思想在作祟,所以才造成了现在的这种足球环境。

目前来看,国足和亚洲一流队伍的青训差距,还是很明显的

想起我大学的时候足球社每年只能招个十来个,水平都属于爱好者级别,院队要出去打比赛凑不齐人只能到足球社来借,踢输了还要被其他社各种嘲讽。最理解不了的是之前有人说国足太胖,连腹肌都没有,国足晒出自己的腹肌照,然后这群人又开始说腹肌对踢足球没帮助,国足练腹肌就是浪费时间,就是作秀。目前来看,和亚洲一流队伍的青训差距还是很明显的,国奥年龄段这批只有严鼎皓韦少杨立瑜可以独当一面,张玉宁阔别国字号一段时间了吧,林良铭没有进过成年国家队,个人感觉现在的国足挺像当初刚刚归化埃斯库德罗等球员的日本。

目前来看,国足和亚洲一流队伍的青训差距,还是很明显的

治本需要青训(在我看来,说的不好听点,这政策一出相当于一个快病死的人又被捅了一刀)就算短期内取得了好成绩,青训搞不上来,没有出现和归化球员一样优秀的国内球员,时间一长风评就改变成"国足只会依靠归化球员",而且好成绩对于年轻人踢球的影响确实有但没那么大,且不说走职业路线不管什么运动都会受到大部分家长的阻挠,就算以健身为目的,场地也是个问题。建设足球场需要的成本远高于篮球场和其他运动场地,并且需要更多的维护成本,同样的面积所能容纳的运动人数明显低于其他运动,性价比低,许多足球场也会遇到很多诸如不开放之类的问题,这个的影响比成绩要大的多。

目前来看,国足和亚洲一流队伍的青训差距,还是很明显的

我说的时间一长是指归化球员的政策长期执行而不是这些球员的年龄,这些球员退役了还能归化别人并形成了归化的操作习惯。成本较低的足球场也没见到建起来多少(性价比只是一方面,我只是试着为足球场这么少找到一个原因),另外我前面说了指的是以锻炼身体为目的建足球场。

目前来看,国足和亚洲一流队伍的青训差距,还是很明显的

培养职业球员是另一个方面(这方面当然不能用性价比说事儿),女足的问题不比男足少,模式都是一样的,占了女足职业化水平不高以及很多国家不重视女足的光。我查了一下扩到48之后亚洲6.5,估计64之后差不多稳,但64都不知道等到啥时候了,这一批赶不上了,靠归化球员有希望冲进这一两届,除非他扩军计划够快,否则青训水平不提高,到时候还得归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