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珠三角領銜,戶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計互認將啟動

長三角、珠三角領銜,戶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計互認將啟動

到2020年實現1億人在城鎮落戶是新型城鎮化的重要目標,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是落戶的重點。

4月9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下稱《意見》)提出,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推動超大、特大城市調整完善積分落戶政策,探索推動在長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率先實現戶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計互認。

廈門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丁長髮對第一財經分析,促進長三角、珠三角兩大城市群實現戶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計互認,可以促進勞動力資源的優化配置,推動兩大城市群的發展,下一步預計在兩大城市群外,包括成渝、海峽西岸等城市群也會跟進。

無論是對人口還是人才來說,城市群內部由於城市多,選擇和發展的機會也更多。以長三角為例,浙江大學區域與城市發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陳建軍教授對第一財經分析,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後,熱度越來越高,吸引力越來越大。對流入杭州的人才而言,選擇杭州,不僅基於杭州本身的就業機會,而且在高鐵出行的半小時半徑中還有上海、蘇州等地,選擇的機會更多,因此城市群比單個城市更有吸引力。

廣東省體制改革研究會執行會長彭澎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當前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成為承載發展要素的主要空間形式。探索推動在長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率先實現戶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計互認,有利於加速人才、人口向重點城市群集聚,加速勞動力在城市群內部的自由流動,大幅提升城市群整體競爭力。

另一方面,《意見》提到,放開放寬除個別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戶限制,試行以經常居住地登記戶口制度。相比審批制,實行以經常居住地登記戶口制度,是另一個非常重要的變化。這一變化也將使得未來一些城市的落戶變得更加簡單。

同一天,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了《2020年新型城鎮化建設和城鄉融合發展重點任務》(下稱《任務》)的通知。其中指出,推動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上城市基本取消重點人群落戶限制。督促除個別超大城市外的其他超大特大城市和Ⅰ型大城市堅持存量優先原則,取消進城就業生活5年以上和舉家遷徙的農業轉移人口、在城鎮穩定就業生活的新生代農民工、農村學生升學和參軍進城的人口等重點人群落戶限制。

超大城市是指城區常住人口超過1000萬的城市。特大城市的門檻是城區常住人口500萬到1000萬之間。Ⅰ型大城市是指城區常住人口在300萬到500萬之間。

根據住建部最近公佈的《2018年城市建設統計年鑑》,目前有29個城市城區人口超過300萬,15城超過500萬,6城超過1000萬。這6個城市,除了京滬兩個強一線城市外,其他幾個城市包括廣州、深圳、天津和重慶,都還有不少的發展空間,這些城市也是放寬積分落戶的重點。

華南城市研究會會長、暨南大學教授胡剛對第一財經分析,京滬兩個超一線城市常住人口已經超過2000萬,相比之下,廣深等城市無論是產業還是人口都還有比較大的發展空間。

《任務》也提到,鼓勵有條件的Ⅰ型大城市全面取消落戶限制、超大特大城市取消郊區新區落戶限制。

另外,《意見》明確提出,要建立城鎮教育、就業創業、醫療衛生等基本公共服務與常住人口掛鉤機制,推動公共資源按常住人口規模配置。

在彭澎看來,根據常住人口來配置公共資源,有利於推動外來人口流入較多的城市加快補齊公共短板。以每萬人床位數來看,在目前新一線城市中,鄭州、長沙和昆明居前三,都超過90張,其中鄭州最高,達96.7張,成都和武漢分列第四、五位,而外來人口占比最高的東莞,每萬人床位數最低,僅為37.1張。

彭澎說,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一個城市醫院的床位數、執業醫師數量都是按照戶籍人口的數量來定編的。過去戶籍與常住人口相差不大,但現在很多沿海城市的外來流動人口很多,儘管這幾年沿海城市也逐漸在按常住人口來配備醫療資源,但總體來看,一些外來常住人口很大的城市,配備的醫療資源還是不夠。

此外,東莞一些特大鎮的公務員、事業編制都遠遠不夠,存在著小馬拉大車的現象。彭澎說,按常住人口來配置資源,有利於這些地方增加編制,讓更多提供公共服務的隊伍享受同等待遇,進而可以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務產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