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測備考:揭開“前提型”的神祕面紗

在近幾年的行測考試中削弱加強題的熱度只增不減,考題量也在逐漸遞增,看似熟悉、簡單的加強削弱題大家有沒有發現其中的一些別樣之處呢。中公教育專家今天來和大家一起探究一下加強型中,較為特殊的---“前提型”題目,這種題型是我們在公考中常會見到的一種題型。重要性可想而知,那中公教育專家就帶大家一起來揭開前提型的神秘面紗。

首先大家來回憶一下,在大家練習期間應該見過“以上觀點的前提是什麼”“上述推論所隱含的假設是什麼”“要想推論成立所需的前提是什麼”等類似的問法吧。這也是我們區分一般加強型和特殊加強型的一種方法。這種問法就比較特殊,直接會看到前提、假設這樣的字眼,所以我們統稱為特殊加強型,即前提型。

例:針對地球冰川的研究發現,當冰川之下的火山開始噴發後,會快速產生蒸汽流,爆炸式穿透冰層,釋放灰燼進入高空,並且產生出沸石、硫化物和黏土等物質。日前人們發現,在火星表面的一些圓形平頂山丘也探測到這些礦物質,並且廣泛而大量地存在。因此,人們推測火星早期是覆蓋著冰原的,那裡曾有過較多的火山活動。

以上觀點的前提是( )

A.近日火星偵察影像頻譜儀發現,火星南極存在火山

B.火星地質活動不活躍,地表地貌大部分形成於遠古較活躍的時期

C.沸石、硫化物和黏土這三類物質是僅在冰川下的火山活動後才會產生的獨特物質

D.在火星平頂山丘的岩石中發現了某種遠古細菌,說明這裡很可能曾經有水源

例如此題,問法中問到“前提”,基本可確定為前提型題目。學會了辨析題型,我們再看一下做這種題時需要注意什麼。既然是前提型,前提就是推論中所必備的條件,即必不可少的條件,那麼如何找到這個必不可少的條件呢?我們常用的解題方法分為兩種:“搭橋法”和“反向驗證法”。

今天我們先來看一下“搭橋法”,從字面來看也比較簡單,有了斷層需要我們搭個橋,那對於題目就是直接給出一個前提據此推出一個結論。例如小明餓了(前提),所以我認為小明會吃火鍋(結論)。題幹推論中有斷層,憑什麼小明餓了一定會去吃火鍋呢?這例子很明顯需要我們補充的前提是“餓了”和“去吃火鍋”的關係。我們宏觀來看的話就是題幹中給出客觀事實a是b,直接推出結論a是c,根據搭橋法直接建立b和c的關係就可以了,既b是c就是所必需的的前提了。那大家再回過頭看一下上邊的例題,根據問法已經確定了是前提型題目,再看題幹特徵就是由“在火星表面的一些圓形平頂山丘也探測到火山噴發出的沸石、硫化物和黏土等物質”直接推出結論“人們推測火星早期是覆蓋著冰原的,那裡曾有過較多的火山活動。”那要找的前提就是直接建立“沸石、硫化物和黏土等物質”和“火山活動”之間的的聯繫就可以了。對比選項可以直接鎖定c。

這就是我們所講的前提型中的“搭橋法”。大家平常練習時就可以多嘗試運用。但是此方法並不能解決所有前提型的題目,中公教育專家期待下次與大家一起學習“反向驗證法”。

原文鏈接:

行測備考:揭開“前提型”的神秘面紗

http://www.offcn.com/xingce/2020/0210/13394.ht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