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手筆!上虞老城區交通規劃來了!

上虞老城區交通大手筆!


近年來,上虞的城市建設取得了較大的發展,由原來的老城區逐步向新城推進,道路交通設施不斷更新完善,城區道路長度和麵積逐年增加,較大程度的改善了中心城區的交通條件。

但是由於老城區建設年代久遠,用地過於緊湊;道路狹窄且難以拓寬;路網結構不夠合理,支路網不成體系;老舊小區配建停車位嚴重不足,歷史欠賬較多;路內停車與道路通行之間的矛盾愈發突出,高峰時期交通擁堵現象十分嚴重。在此發展態勢下,交通優化提升工作已經刻不容緩。

為服務民生,有效優化和提升老城區道路交通條件,增強和完善城市道路交通功能,緩解老城區交通擁堵的問題,統籌安排各項交通設施,全面呼應老城區的有機更新,特編制《上虞老城區交通專項規劃》。

大手筆!上虞老城區交通規劃來了!


此次規劃規範範圍為上虞老城區範圍,西以舜江西路為界,南至蕭甬線、北到西橫河,東至白瀝河,包括百官街道、曹娥街道的部分社區。


主要規劃內容:

1、現狀交通調查

對上虞全區、尤其是老城區社會經濟發展、道路交通、公共交通、靜態交通、慢行交通、交通管理和智慧交通等交通相關方面進行現狀調查。

1)瞭解老城區人口規模及分佈等情況;各項產業和產值的逐年發展狀況及其對客貨運交通的影響;機動車和非機動車等各類車輛的歷年發展情況。

2)進行老城區範圍內的社區進行居民出行抽樣調查,通過多項調研,分析老城區的交通結構、分佈和特徵,作為交通優化提升規劃的基礎。進行老城區學校、醫院、商業設施等交通吸引點的現狀進行調研和分析,抓住主要矛盾,作為交通優化提升規劃的重點。

3)對老城區內城市道路路況、主要道路橫斷面形式、主要交叉口交通量、道路流量分佈、時間分佈和車型構成等信息進行調查和分析,重點研究交通蜂腰區域、瓶頸路段、內外銜接關鍵位置。

4)對老城區現有停車設施規模、形式、分佈及構成、停車收費標準、不同類型停車場週轉率、利用率、停車時間等進行調查和分析。對老城區公共交通線路及運力分佈、公交場站等相關設施分佈、站點上下客流量、公交滿載率、公交客流分佈、公交發車間隔、公交換乘等進行調查和分析。

5)對老城區慢行系統的空間佈局和特徵進行調查、分析和研究。對老城區交通管理、信息化發展狀況和水平進行調查和研究。

2、道路交通提升目標和策略

1)通過上述交通調研和分析,數據的整理和歸納,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上虞老城區道路交通擁堵的主要原因:包括道路系統、公共交通、停車設施、慢行交通、交通管理和信息化等方面。

2)充分吸取國內外在老城區交通優化提升方面的理論和經驗,結合上虞老城區的實際,制定老城區交通優化提升的總目標和總策略以及各大系統的分目標和分策略。

3、道路系統改善方案

在交通現狀研究的基礎上,優化老城區路網,打通交通瓶頸,疏解內外交通流,完善道路結構,打通支路網,打造順暢完善的路網體系。

1)整理城市骨幹道路系統,優化組織組團間交通,加強和整合老城區與周邊組團的交通聯繫。

2)完善老城區各級道路系統,通過拓寬改造、加密路網等手段,打通影響交通的內外銜接區域、蜂腰區域和瓶頸路段。

3)提出重點交叉口改善建議,針對老城區交通的堵點,提出交叉口展寬、渠化、完善信號控制等措施。

4)重點對江東路交通改善提出可行性研究方案。

4、公共交通改善方案

1)結合現狀調研和分析,倡導綠色出行,提出老城區公交線路調整優化的建議。

2)對老城區公交場站、公交站點、出租車候客點等提出優化提升措施。

5、靜態交通改善方案

1)通過現狀調研,優化完善停車發展政策和停車管理措施。

2)結合老城區功能佈局的提升,優化完善路外公共停車場、路邊停車場的空間佈局。

3)因地制宜,對老城區配建停車場的配建標準和管理辦法提出建議。

6、慢行交通改善方案

1)結合老城區的山水資源,完善慢行系統的空間佈局。

2)優化完善老城區步行道路系統、自行車道路系統、公共自行車租賃點的整體佈局。

3)研究慢行過街方式,優化、調整、完善過街設施的空間佈局。

7、交通管理和智慧交通

1)在老城區交通管理和信息化研究的基礎上,提出老城區交通管理優化提升的策略。

2)提出老城區交通信息化和智慧交通的發展措施。

8、近期建設計劃

結合政府財力,研究落實至2025年,近期實施的交通優化提升項目,提出行動計劃,包括道路交通、公共交通、靜態交通、慢行交通、交通管理和智慧交通等諸多方面,對項目進行合理的排序,確保規劃的落地性和可操作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