輿論戰,或許可以這樣打

隨著疫情不斷髮展,最近國際上出現了很多稀奇古怪的言論,有的抗議不力甩鍋中國,有的起訴中國賠償損失,有的認為中國隱瞞數據死亡數百萬,有的懷疑中國支援是趁機主張影響力,還有自說自話替中國道歉的……一時間,什麼樣的牛鬼蛇神都蹦了出來。

這些言論討厭嗎?真討厭。能對中國造成實質上的傷害嗎?很有限。現在已經不是洋人們派幾條船幾百人就能讓中國割地賠款的時候了,有解放軍守護,再加上“大蘑菇蛋”鎮宅,家國平安必然無虞。至於貿易戰,就算沒有疫情,不也是一直在打著?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所以,在國內疫情見穩的現在,中國人完全可以把這些宵小的聲音當做隔壁家裡擾人的犬吠。換個角度想想,在某些外國人眼中,現在的中國就像有句話說的——我就喜歡看你看不慣我又幹不掉我的樣子。

不過一天到晚的紛亂狗叫總是讓人心煩惱火,總得想辦法出口氣不是?而且狗叫聲太大了,咱們說的話別人也就聽不到了,所以輿論戰該打還是得打,還得好好打。

國內輿論戰的戰場基本上已成定局,自家身邊的所見所聞,讓絕大多數人都有了自己的判斷,愛國、奉獻、感恩成了現階段的絕對主流。這樣的情況下,雖然有些刺耳的雜音,也是無傷大雅,反而成為促使人們思考的動力。

不過在國外輿論戰的戰場上,形勢可以說極為惡劣。

原因其實也很簡單,最需要為抗議不力負責的那群人,恰恰是在其國內掌握了最大話語權那群人,既然疫情已經糜爛至此,為了保住自己的選票和支持率,甩鍋就成了唯一的手段,而最佳的甩鍋對象,當然是在西方眼中的“天敵”中國。所以無論中國怎麼做,都會不斷有人把一口又一口的鍋甩過來,這就是目前輿論戰的真相。

想要在國外的輿論場扭轉這一態勢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國家之間並沒有強制力來約束,指望對方良心發現更是可笑之至,所以中國人只能迎擊。

至於如何打輿論戰,只提幾條簡單的想法,歡迎大家補充,更希望官方出面進行整合組織。

戰場——

社交媒體的發達為輿論戰提供了足夠的陣地,推特、臉書等等社交平臺都是很好的選擇。由於語言文化隔閡和網絡隔離的存在,中國國內的宣傳在國外主流媒體上是見不到的,而社交媒體可以在某種程度上彌補這一缺陷。

戰士——

國內的主流媒體和自媒體,兩者可以起到不同的作用。

所有國內的主流媒體都應該創立自己的推特、臉書賬號,將國內新聞進行翻譯發佈,不過考慮到某些國家對於來自中國信息的對抗態度,這些賬號很快就會被封鎖或者降權。

在這場輿論戰中,國內自媒體應該起到更大的作用,相對於習慣防守反擊性質的主流媒體,他們才應該是這場輿論戰中出海戰鬥的主力軍。尋找熱點、打造痛點、戳人笑點、引導G點,在國內外都是相通的。國家應該像徵召戰士一樣將有志於此的自媒體集合起來,併為其提供相應的支持。

戰術——

以攻對攻。造謠一張嘴,闢謠跑斷腿,反駁對方所要付出的資源和能力需要多出十倍、百倍,所以一旦需要追在對方後面反駁,就已經落於被動。所以,當對方指責過來的時候,除了反駁和抗議,還應該找到對方的一個或者幾個弱點“懟回去”,從而化被動為主動,別相信什麼。

渾水摸魚。製造誇張甚至驚悚的言論,就像是國外媒體常做的那樣,陰謀論在任何環境中都很有市場,當某個陰謀論足夠廣為人知的時候,真相如何反而不重要了。

煽風點火。任何地方都會存在不滿,只要簡單地將其無限放大,就可能看起來像是整個社會都難以承受之重,進而引起很多人的不滿情緒。

其實看到這裡大家都明白了,這些都是某些國家已經在國內施展過的輿論戰手段,我們現在所要做的就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僅此而已。

無論如何,真心希望這場輿論戰的戰場重心能夠轉至國外的平臺,能夠看到國內的自媒體為國出征的那一天。


輿論戰,或許可以這樣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