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狸貓換太子”的歷史真相——寫給歷史新劇《清平樂》

“狸貓換太子”的歷史真相——寫給歷史新劇《清平樂》

文丨唐博


【按語】


古裝劇《清平樂》於清明小長假結束後(4月7日晚)登陸湖南衛視金鷹獨播劇場和騰訊視頻等平臺。這是自多年前的《精忠岳飛》後,又一部宋代題材古裝劇。它改編自米蘭lady的小說《孤城閉》。


《清平樂》是詞牌名,但這部劇重在以宋詞為載體,講述了宋仁宗一生的歷史,勾勒了北宋中葉經濟繁榮、名士輩出的時代特色。


也許這部劇是個契機,幫助觀眾朋友從清宮戲的厭倦感中拔出來,來到一千年前的北宋,去感受不一樣的歷史魅力,學習不一樣的歷史知識。而我也借這部劇的播出,分享一些關於宋仁宗的故事,供方家指正,希望對觀眾朋友有所裨益。


“狸貓換太子”的歷史真相——寫給歷史新劇《清平樂》

(電視劇《清平樂》宣傳海報)


聲明:本文跟《清平樂》劇組無關,目前也沒有獲得任何商業資助,純屬練筆,自娛自樂。


本篇,講講宋仁宗的身世——狸貓換太子。

【正文】


《狸貓換太子》,是小說《三俠五義》裡的一個文學故事。

一、禍起後宮

宋真宗晚年,劉美人、李宸妃這兩個嬪妃都懷了孕。誰生了兒子,誰就有可能成為皇后,兒子也有可能成為太子。算了算日子,李宸妃的預產期更早。


劉美人有個想當皇后的夢。可一旦李宸妃生了兒子,她的皇后夢就有可能毀了。為了掃清自己通向皇后寶座的障礙,劉美人決定玩一出狠的。


李宸妃臨盆,分娩時出血過多,昏了過去。劉美人就跟宦官郭槐合謀,買通接生婆,趁機偷走了剛出世的小皇子,換成了一隻扒了皮的狸貓,血淋淋、光溜溜的。


接著,劉美人讓宮女寇珠把這個小皇子弄死。


“狸貓換太子”的歷史真相——寫給歷史新劇《清平樂》

(《狸貓換太子》的連環畫書影)


寇珠心地善良,於心不忍,有心讓這個小皇子活下去,但一個姑娘家,就在宮裡,怎麼可能把這麼個小皇子拉扯大呢?無奈之下,她只好把小皇子偷偷交給宦官陳琳。


陳琳也是個好人,把小皇子裝進了提盒裡,偷偷送出宮,送到了八賢王的府裡,秘密撫養起來。對外就說,這是八賢王的兒子。


再說李宸妃這邊。宋真宗聽說李宸妃分娩,趕緊去看望,掀開包被,竟然看到了那隻扒了皮的狸貓。他以為李宸妃生了個怪物,一氣之下,將她打入冷宮。


過了段時間,劉美人生了個兒子,很快就被立為太子。而母憑子貴,劉美人也升級為皇后,如願以償地圓了夢。不過,這樣的好日子沒維持太久。六年後,劉皇后生的這個太子夭折。


從此以後,劉皇后再沒生兒子,宋真宗也再無子嗣。


為了皇儲的事,宋真宗急得抓耳撓腮,情急之下,就把皇兄八賢王的兒子,也就是那位被狸貓換走的皇子,收為義子,立為太子。這樣,這位狸貓換的小皇子,終於有機會隨意出入後宮了。


“狸貓換太子”的歷史真相——寫給歷史新劇《清平樂》

(“狸貓換太子”題材的電視劇劇照,似是《包青天》)


一個偶然的機會,太子在冷宮跟李宸妃見了面。畢竟是親孃倆,一見面就有天然的母子親情,兩人面帶淚痕,得以相認。


這件事傳到了劉皇后的耳朵裡,激起了她的嫉妒心。她立即拷問寇珠。為了免受皮肉之苦,保護太子,寇珠寧願自殺,撞牆而死。可是,劉皇后還是不依不饒,在宋真宗耳邊吹風造謠。宋真宗聽信讒言,傳旨要將冷宮裡的李宸妃賜死。


小太監餘忠,感念李宸妃的悲慘遭遇,願意以身相護,給李宸妃當替死鬼,幫助李宸妃逃出監獄。另一太監秦鳳將李宸妃接出,送往陳州,而自己為了守口如瓶,也自焚而死。


在陳州,人生地不熟,李宸妃沒有謀生技能,只能住破窯洞,靠沿街乞討要飯勉強度日。


李宸妃的運氣不錯,趕上主政陳州的官員名叫包拯,也就是傳說中的“包青天”。包拯得知實情,索性認李宸妃當媽,以這個名義做掩護,把李宸妃帶回了首都開封。


眼下,宋真宗已經駕崩。狸貓換出的那個皇太子做了皇帝,這就是宋仁宗。


藉著給狄皇后祝壽的機會,包拯把雙目失明的李宸妃帶進了後宮,跟親生兒子,也就是當朝皇帝相見,道出了真相。


就在李宸妃去世後的第二年,已經做了太后的劉皇后,見陰謀敗露,大勢已去,自盡而死。


包拯成了這樁公案的最大受益者,因功得到晉升,從而躋身一線名臣行列。


“狸貓換太子”的歷史真相——寫給歷史新劇《清平樂》

(曾風靡一時的電視劇《包青天》)


“狸貓換太子”這個故事,最早出現在元雜劇《金水橋陳琳抱妝盒》裡,後來改編成了不同版本,包括京劇、評劇、豫劇、黃梅戲、呂劇、湘劇、潮劇、歌仔戲,還曾改編成電視劇,搬上銀屏,擴大了知名度。


“狸貓換太子”這個故事,情節曲折,流傳甚廣,但很多細節經不起推敲。


比如,生個孩子就能掉包,這後宮管理是不是太失敗了?


比如,誰先生兒子,就一定能被立為太子嗎?這是不是太絕對了?立嫡立長的傳統並不是歷代皇帝都嚴格遵循的。


比如,劉妃為了當皇后,母憑子貴是一種途徑,但也有其他途徑。她這樣嚯嚯李妃,難道不怕事情敗露,招致殺身之禍嗎?


其實,只要認真對照歷史文獻,就能還原真相。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真相到底是怎樣的。

二、女神亮相

《宋史》對宋仁宗身世的記載簡明扼要:“母李宸妃也……章獻皇后無子,取為己子養之。”


這就意味著,官修正史承認,宋仁宗趙禎的親生媽媽是李妃,而不是劉美人(劉皇后)。由於劉美人膝下沒兒子,就把趙禎拿來當作自己兒子來養。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劉美人“抱養”李妃之子的事呢?


先說說李妃,也就是李宸妃(987-1032)。


李妃是杭州人士。他的爺爺李延嗣曾擔任吳越國金華縣主簿。父親李仁德,就是個平頭百姓。顯然,李妃的家庭背景相當一般。對她來說,要想改變命運,最好的方式就是嫁個貴人。然而,在那個講究門當戶對的年代裡,靠婚姻改變命運又談何容易?


於是,她選擇進宮,去給嬪妃當侍女。她服侍的對象,就是劉美人。倆人之間,就是主僕關係。


再說說劉美人(969-1033)。


“狸貓換太子”的歷史真相——寫給歷史新劇《清平樂》

(劉美人的影視形象,還是充分參照了歷史上的劉娥畫像的扮相)


劉娥祖籍太原。爺爺劉延慶是後晉、後漢時期的右驍衛大將軍。爸爸劉通是宋太祖時期的虎捷都指揮使,領嘉州刺史。嘉州位於今天的四川樂山。因此,全家人也就跟著遷到了四川。劉娥從小就生活在這裡。


這麼說來,劉娥的家庭背景比李宸妃強太多了。


可是,天有不測風雲。劉娥出生後不久,父母雙亡。襁褓裡的她成了孤女,寄養在母親龐氏的孃家。這一點倒是跟李宸妃的早年有幾分相似。倆人能結緣,大概也跟這樣相似的經歷有點關係吧。


劉娥寄人籬下,但好歹還是活了下來。長大以後,歌聲婉轉動聽,還擅長樂器,因而成了歌女。孃家人把她嫁給了四川的一個銀匠叫龔美。隨後,龔美帶著她離開了四川,來到首都開封府謀生。


歷朝歷代,當“京漂”都是不容易的。北宋也不例外。高房價、高生活成本、生意難做,讓龔美陷入了困境。為了活下去,他甚至打算把劉娥賣掉。


那個時候,別看經濟繁榮,傑出女性不少,但總體來看,社會上還是重男輕女,女性社會地位比較低。嫁雞隨雞、嫁狗隨狗,一旦嫁了,就成了男人家的財產。男人可以隨意休妻,甚至典妻,妻子卻對自己的命運缺乏支配權和話語權。


劉娥被插標出售,恰好被韓王府的指揮使張耆發現,就出錢買下,推薦給了韓王趙元休。韓王一見劉娥,驚為天人,非常喜愛,就留在身邊侍寢。


就這樣,15歲的劉娥跟了韓王。


再說韓王。他是宋太宗的第三子,這段時間形神憔悴。宋太宗覺得不大對勁,就找韓王的奶媽瞭解情況,問韓王身邊誰在侍寢。奶媽不喜歡劉娥,就把劉娥進府的經過跟宋太宗如實彙報了。


宋太宗聽罷,非常生氣。他覺得,堂堂皇子,跟出身卑微且來路不明的民間女子廝混,非常不妥。於是,傳旨讓韓王把劉娥趕出王府。


為了讓韓王斷了對劉娥的念想,沒過多久,宋太宗為韓王賜婚。新娘是開國功臣潘美(也就是小說《楊家將》裡的潘仁美)的女兒。韓王不敢違抗父皇聖旨,只能接受這門婚事。


“狸貓換太子”的歷史真相——寫給歷史新劇《清平樂》

(宋太宗本人雖然好色,但對兒子的婚事要求極高)


潘美的女兒一開始封為莒國夫人。不過,她時運不濟,嫁給韓王六年就病故了,享年23歲。膝下沒有留下一兒半女。當然,也就不存在潘美利用女兒當后妃的機會,陷害楊家將這事了。


縱然結了婚,韓王還是對劉娥念念不忘。這怎麼辦呢?


其實,劉娥雖說趕出了王府,但沒走遠,而是秘密安置在張耆家裡。韓王時不時都要去張耆家裡,打著拜會、視察的名義,去跟劉娥幽會。


張耆很清楚,韓王喜歡劉娥,劉娥又是自己推薦給韓王的,如今只能小心伺候。為了避嫌,他都不敢回家去住,乾脆在外面另搞了一套房子暫住。


這些年,韓王趙元休混得不錯,深得宋太宗信任,被立為太子,更名趙恆。


至道三年(997年),宋太宗駕崩,太子趙恆登基,這就是宋真宗。


“狸貓換太子”的歷史真相——寫給歷史新劇《清平樂》

(宋真宗一生中最大的憂愁,就是生兒子)


趙恆當了皇帝,後宮的事總算是有了話語權。劉娥也不用躲躲藏藏了,可以光明正大地進宮了。只不過,宮裡已經有了郭皇后以及其他一眾妃嬪。劉娥沒有名分。


劉娥雖然得寵,但深知自己在後宮的地位,平時也就保持沉默,不跟后妃們爭寵。其他后妃裡,倒是楊淑妃極為得寵,受寵之深,不亞於劉娥。倆人關係不錯,情同姐妹。


沉默是金。多年來的沉默,讓劉娥躲過了後宮的一次次驚濤駭浪,終於熬出了頭。景德元年(1004年),劉娥獲得了“美人”的頭銜,級別為四品,相當於享受“副部級”待遇了。至於劉美人的前夫龔美,劉美人捐棄前嫌,認他為兄長。龔美也就改姓劉,成了外戚。

三、皇后之爭

景德四年(1007年),郭皇后去世。宋真宗準備立新皇后。


新皇后的人選,在他腦海裡醞釀良久。他心儀劉娥。不過,立皇后不光是皇帝家事,也涉及到朝廷臉面,甚至影響國家政局,因此作為國家大事,還是要拿到朝堂上討論。


當宋真宗把自己的想法講出來後,寇準、王旦等重臣堅決反對。他們的理由是:“劉娥出身微賤,不可以為一國之母。”參知政事(副宰相)趙安仁甚至提出了另一人選:沈才人。因為,沈才人的爺爺沈倫是前任宰相,身份背景更高貴。

“狸貓換太子”的歷史真相——寫給歷史新劇《清平樂》

(寇準是宋真宗時期的重臣,親歷了澶淵之盟、封禪等多個歷史事件)


這個提議,跟宋真宗的想法相去甚遠。或許,在宋真宗看來,立皇后的事是“朕之家事”。拿到檯面上就是讓你們這些大臣附議的。你們居然反對,還提出其他人選,豈有此理!宋真宗很不高興。


宋真宗身邊有幾個專業拍馬屁的高手。其中有個叫王欽若的傢伙,當初遼兵南下,就是他力主宋真宗遷都逃跑。此時此刻,王欽若趁機進讒言,說趙安仁提議立沈才人,主要是為了圖私利,巴結沈家。宋真宗本來就在氣頭上,當即決定,不再搭理趙安仁了。沈才人當皇后這事,也就吹了。


可是,有這麼多大臣反對,立劉娥當皇后的事也沒法達成共識。算了,還是等一等吧。


如今,擺在宋真宗面前的,除了立皇后之外,還有個大問題——立太子。


宋真宗上臺已經超過十年了,膝下竟然沒有一個兒子。劉娥雖然受寵,也生不出兒子來。這讓宋真宗非常苦惱。同樣苦惱的,還有劉娥。劉娥心裡很清楚,自己當不上皇后,主要是因為出身卑微,群臣不服。如果能夠生個兒子,就能夠彌補出身的前天不足,為她當上皇后增加砝碼。自己生不了,那就打起了別人的主意。


就在這時,劉娥的侍女李氏,也就是後來的李宸妃做了個夢,夢見一個赤腳仙人下凡,要做自己的兒子。這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夢呢?


不能不佩服李氏的心機。她大概是洞察到宋真宗迫切求子的需求,決定勇敢地賭一把。畢竟自己是宋真宗寵妃的侍女,還是有機會接近宋真宗的。


這天,李氏服侍宋真宗時,得到宋真宗誇讚,就閒聊起來。李氏就把這個夢告訴了宋真宗。對於一個進入不惑之年,膝下依舊沒有一兒半女的皇帝來說,李氏說這話,不就是刺激甚至勾引嗎?宋真宗當即決定,“幫助”李氏“圓夢”。當天就迫不及待地臨幸了李氏。


結果運氣不錯,李氏懷孕了。


李氏雖然懷孕了,卻沒有得到像樣的封號。因為宋真宗只是一時性起,並不是真的喜歡她。其後的幾個月,不管是誰先動議,總之皇帝、劉娥、李氏達成了三方協議,以“借腹生子”的方式把孩子生下來,隨即過繼給劉娥。


這天,李氏跟隨宋真宗前往砌臺。途中,頭髮上的玉釵不慎掉落。李氏大驚失色,而宋真宗倒是暗自祈禱:如果玉釵完好無損,李氏懷的一定是男孩。這當然只是意念中的一廂情願了。侍從撿起來一看,玉釵果然完好無損。宋真宗甚為開心。大家一起等待著降生的那一刻。


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謎底揭曉。李氏果然生了個男孩。見“借腹生子”的目的已經達到,宋真宗趕緊對外宣佈,劉娥誕育皇子,晉升為德妃。這個男孩取名趙受益。就是後來的宋仁宗趙禎。


“狸貓換太子”的歷史真相——寫給歷史新劇《清平樂》

(宋仁宗趙禎是北宋風評較高的皇帝,也是《清平樂》的主人公)


至於李氏,生娃有功,封為崇陽縣君。雖然級別不高,但總算結束了侍女的日子,成了皇帝諸多老婆中的一員。後來,李氏還生了個女兒,因此還封為才人、婉儀。可是,這個女兒後來夭折了。


宋真宗給李氏的父親李仁德一個官做。級別不高,正九品,名號叫左班殿直,是個低階軍官。俸祿不高,一個月5000文。這點錢的購買力,也就相當於今天的3000塊錢。靠這點收入養活全家,那是相當費勁。


因為劉娥和楊淑妃關係不錯,襁褓中的趙受益就被送到楊淑妃的宮裡,代為養育。


這次“生娃”有功,為劉娥的上位增加了說服力。兩年後,也就是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劉娥正式被冊封為皇后。


這不是個普通的皇后。劉娥展現了“賢內助”在事業上的強大能量。她不但幫著主持宮闈之事,處理得有理有據,非常得體,沒有大錯,而且陪伴宋真宗批閱奏章,直至深夜。漸漸地,宋真宗有些拿不準的事,順便跟她商量,她對答如流,“周謹恭密”,深得宋真宗滿意。久而久之,也就獲得了參與國事處理的事權。


宋真宗的滿意,沒有維持太久。一個奇怪的天象,讓宋真宗的心,慌了。這是怎麼回事呢?

四、天有異象

天禧三年(1019年),“太白晝現”。這是什麼天文現象呢?


“太白”就是天文學上的金星(啟明星)。《西遊記》裡就有個老神仙,名叫太白金星,在天庭做官。從地球看過去,金星在夜空中的亮度僅次於月球,最明亮的時刻一般出現在日出前夕和日落稍後。換句話說,金星和太陽不大可能同時出現在天空。


“太白晝現”,意思就是說,太陽已經出山了,還能看見太白星。也就是說,金星和太陽同框了。


這種現象是什麼預兆呢?當時天文學家的解釋是,太陽和太白同時出現,從亮度看,像是兩個太陽。按照“天人感應”的說法,天有二日,世上也會有二主(兩個皇帝)。俗話說,“天無二日,民無二主”。一旦人間有了倆皇帝,那誰是老大啊?在君主專制時代,這種情況恐怕要鬧亂子。


宋真宗是個迷信之人,趕緊讓星象家去分析。經過占卜,大家得出的結論是“女主昌”。這可把宋真宗嚇壞了。為什麼呢?這個時候,宋真宗又是封禪、又是煉丹,越渴望長生不老,身體的毛病越多。這樣一來,就不得不拜託劉娥幫忙處理奏章。於是,劉娥就逐漸把持了朝政。這才是最讓宋真宗擔心的:劉娥會不會謀朝篡位,當第二個武則天啊。


想到這兒,宋真宗就跟心腹大臣周懷正透露了自己的擔心。當然,宋真宗並不糊塗,他也想好了應對之策:讓太子監國。通過提前讓太子進入角色,處理軍國大事,逐漸削弱劉娥對朝政的影響力。


俗話說,沒有不透風的牆。周懷正是宰相寇準的同黨,因而寇準很快就知道了這個事。當初他就不同意立劉娥為皇后,這個時候本著對大宋江山社稷的長遠考慮,寇準決定幫一把宋真宗。於是,他就找機會進宮,跟宋真宗秘密討論“太子監國”的事。


這件事的策劃過程非常隱秘,參與的大臣極少,連皇后劉娥都不知道。出宮後,寇準找人連夜秘密草擬“太子監國”的詔書,準備公佈。其實現在想想,有些極端秘密的事,宰相大人最好還是親力親為,而不是交給別人去做。知悉範圍越大,越容易走漏風聲。


很不幸的是,“太子監國”這事洩密了。


劉娥糾集黨羽丁謂等人,質問宋真宗到底有沒有這回事。關鍵時刻,宋真宗“拉稀”了,說“不記與準初有成言”。這個沒有擔當的皇帝,面對強悍的老婆,嚇破了膽,把鍋甩給了宰相。於是,寇準百口莫辯,被免去宰相。丁謂取而代之。


寇準倒了,但寇準的同黨不甘心。周懷正是這件事的主要參與者,一看謀劃失敗,擔心劉娥、丁謂一定會羅織罪名,進行政治報復,不如鋌而走險,先下手為強。於是,他準備發動兵變,廢掉皇后劉娥,殺掉宰相丁謂,擁寇準官復原職,讓太子登基,宋真宗退位做太上皇。


紕漏再次出在手下人身上。就在兵變前一晚,周懷正的手下向丁謂告密。丁謂派人立即進宮,密報皇后劉娥。第二天一早,在丁謂等人佈置下,周懷正等人還沒起事就被逮捕、殺害。


緊接著,劉娥、丁謂等人開始對寇準進行政治迫害。劉娥先是矯詔,把寇準的“萊國公”爵位給免了,又在很短時間內,對寇準來了個四連貶,從知相州(河南安陽)貶到安州(湖北安陸),再貶到道州(湖南道縣),最後貶到雷州(廣東湛江),越貶越遠。


這些事情,宋真宗毫不知情。甚至有一天他詢問左右,為什麼多日不見寇準。左右之人都不敢回答。


乾興元年(1022年),宋真宗病逝了。他讓劉娥翻了身,也讓劉娥失了控。歷史學家對他的評價,常常很是棘手。

五、女皇威儀

宋仁宗上臺,尊奉“親生媽媽”劉娥為皇太后。既然劉娥已經批文件批上了癮,而且經驗豐富,那就延續慣例,軍國大事都由劉太后處置。


宋真宗時期,劉太后和丁謂原本是互相利用的政治聯盟。等新皇登基後,丁謂見朝政都被劉太后壟斷了,自己這個宰相就是個傀儡,感覺很不舒服。他覺得劉太后已經沒有利用價值了,該分道揚鑣了。於是,丁謂冒出個想法:架空劉娥,獨攬朝政。


“狸貓換太子”的歷史真相——寫給歷史新劇《清平樂》

(擁有太后身份和女皇威儀的劉娥,早已今非昔比,地位難以撼動)


如今的劉娥,再不是那個寄人籬下的歌女,也不是那個被人插標的妻子,而是經驗豐富的女政治家。丁謂那點小九九,她當然看得出來。劉娥決心不按套路出牌,搶先下手。


就在宋仁宗上臺這年的六月,劉太后在承明殿召見群臣,宣佈丁謂欺上瞞下、架空兩宮、勾結內廷宦官等罪證,把他罷免宰相,抄沒家產,貶到崖州(今海南島),比寇準貶的地方還遠。劉太后在朝中黨羽甚多,她一發話,誰敢說個不字。


這樣一來,朝堂之上就沒人再敢跟劉太后分庭抗禮了。從此,承明殿上五天一次的朝會,宋仁宗坐在左邊,劉娥坐在右邊。劉娥正式開始臨朝聽政。


兩年後,劉娥身穿袞衣,也就是隻有皇帝才能穿的龍袍,接受宋仁宗和群臣上的尊號:應元崇德仁壽慈聖皇太后。這一刻,劉娥達到了她的人生巔峰。


不過,劉娥並不滿足。她找到了新的人生目標——像武則天那樣稱帝。


女人當皇帝,在男權社會里可是離經叛道的事情,很容易搞得眾叛親離,弄巧成拙。劉娥很懂這一點。她沒有武則天的機遇和人脈,只能小心翼翼地試探。


一次,她在朝會上問大臣:“你們說,唐朝的武則天是個什麼樣的女主?”


大臣們都在官場摸爬滾打多少年了,一個個跟人精似的。劉娥一張嘴,這些大臣就知道嘴裡會吐出什麼貨色來。針對劉娥的問話,大臣們的回答很強硬:“武則天是唐朝的罪人,差點斷送了唐朝的江山社稷。”


這話一說,搞得劉娥一時語塞,相當尷尬。


歷朝歷代都有察言觀色、見風使舵的投機分子,宋仁宗初期也不例外。


殿中丞方仲弓就上書,請劉娥效法武則天,“行武后故事”;權知開封府(也就是開封知府,由於宋太宗趙光義當過開封知府,後來當了皇帝,其他人再當開封知府,怕被人懷疑以後會稱帝,索性改稱“權知開封府”,意思是暫時充當開封知府,不敢效法先帝趙光義)程琳呈上《武后臨朝圖》。


這兩個傢伙這麼做,就是暗示劉娥效法武則天,當皇帝。


投機分子的暗示,說到了劉娥的心坎上。可是,劉娥還是不敢輕舉妄動,得聽聽大臣們的意見。朝會之上,面對劉娥的詢問,大臣們誰都不敢吭聲,只有魯宗道表示:“如果您這樣做,將置當今皇帝於何處?”


劉娥非常尷尬。對她來說,稱帝最大的障礙,就是儒家傳統觀念。她無論如何邁不過這道坎。她很清楚,儒家思想中的男尊女卑理念早已深入人心,一旦自己稱帝,指不定會鬧多大亂子呢。於是,她只好當眾把鼓動她稱帝的奏章撕碎,扔在地上,公開表態說:“我不做這種對不起大宋列祖列宗的事!”


雖說皇帝是當不成了,但劉娥對當皇帝的感覺還是念念不忘。她渴望過把癮,哪怕只是穿著皇帝的衣服,出席一些重大活動,有一種當皇帝的儀式感也行啊。


明道元年(1032年)十一月,劉娥決定第二年二月,她本人要出席太廟的祭祀大典。出席時,她會身穿帝王的衣服。大臣們群起反對。負責祭祀活動的禮部侍郎薛奎,說了一句綿裡藏針的話:“太后身穿帝王服飾,在太廟行禮的時候,是行男性皇帝之禮,還是行女性后妃之禮呢?”這句話把劉娥問愣了。


行男性皇帝之禮?自己既是女的,又沒稱帝,不合適。行女性后妃之禮?自己可是穿著皇帝的衣服,哪能自降身份呢?帶著這樣的尷尬,時間來到了第二年二月。


雖然大臣們激烈反對,劉娥還是穿上了帝王服飾,出席了太廟祭祀大典,祭祀宋太祖、太宗、真宗三位皇帝。只不過,她也做了點妥協,把帝王龍袍上的十二章圖案,減掉了象徵忠孝與潔淨的宗彝、藻兩章,也沒有佩戴男性帝王的佩劍。


在士大夫們的一再抵制下,劉娥的女皇夢最終沒能實現。就在祭祀典禮的第二個月,也就是明道二年(1033年)三月,劉娥染病。為了讓自己儘快康復,也為了收買人心,劉娥下令大赦天下,把寇準等人官復原職(雖然他們早已去世),把丁謂遷回內地安置。


然而,即便如此,也沒能減輕劉娥的病情。幾天後,劉娥就去世了。


劉娥彌留之際,一直在扯著身上的衣服。宋仁宗不解其意,便問薛奎。此時的薛奎已經身為參知政事(副宰相),陪王伴駕,他的回答很有意思:“太后不希望在見到先帝時,還穿著這身帝王服裝,倆人見面沒法解釋,很尷尬。”宋仁宗這才明白過來,趕緊讓人給劉娥換上太后服飾,然後入殮。

六、真相大白

劉娥生前,威嚴浩蕩,誰也不敢造次。


劉娥死後,政局突變,有些先前不敢說話的人,開始語出驚人了。帶頭的就是燕王趙元儼。


“狸貓換太子”的歷史真相——寫給歷史新劇《清平樂》

(電視劇《包青天》裡的八賢王趙元儼形象,似是正義化身)


趙元儼在趙氏皇族裡威名遠揚,由於在宋太宗的兒子裡排行第八,又是宋真宗的弟弟,故而人稱“八賢王”。劉娥當權的十幾年裡,他一直裝瘋賣傻、稱病不朝,保護自己,等待時機。如今,劉娥已死,他立即進宮見宋仁宗,跟他上眼藥說:“陛下乃李宸妃所生,妃死以非命。”趙元儼重在強調:李氏是被虐待而死,死於非命。


宋仁宗聽罷,根本不相信自己的耳朵。這個時候,撫養宋仁宗成人的楊太妃(也就是楊淑妃)告訴他說:“陛下的親生母親確是李宸妃,如今已經不在人世了。”


這個時候,宋仁宗才恍然大悟:原來自己盡心孝順的劉太后,竟然不是親媽。而親生媽媽李氏,自己竟然從來沒有相認過。宋仁宗悲痛欲絕,幾天沒法上朝,隨後下詔自責,並派兵包圍劉氏家眷的府邸,派人去李氏靈柩所在的洪福院查看。


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李氏去世後,並沒有被虐待,而是高規格下葬。在水銀的養護下,面色如生,面容端莊,就像剛剛去世一樣。這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劉娥成為皇太后以後,並沒有忘記曾經的侍女李氏。此時已經是婉儀的李氏,被晉升為順容。只不過,為了防止母女相認,劉娥把李氏送到宋真宗的陵寢永定陵守陵。當然,劉娥也沒虧待李家,派人訪其親屬,得知李氏的父親李仁德已經去世,還有個弟弟李用和在世,靠給死人穿紙錢混口飯吃,就讓李用和“補三班奉職”,相當於從九品的低級軍官,吃上了皇糧。


李氏深知自己的處境和地位,對於眼前的一切毫無怨言。終其一生,也沒有以皇帝親媽自居。直至明道元年(1032年)病重,劉娥將其加封為宸妃,派太醫醫治。冊封當日,醫治無效,李氏去世,享年46歲。


劉娥本打算按照低級別嬪妃身份,把李氏草草安葬得了。可是,宰相呂夷簡建議厚葬。他的理由是:“陛下不以劉氏為念,臣不敢言;尚念劉氏,是喪禮宜從厚。”意思是說,太后您要不考慮劉氏家族的未來,就當我沒說,您要是想讓劉家以後繼續榮華富貴,李氏就應該厚葬。


“狸貓換太子”的歷史真相——寫給歷史新劇《清平樂》

(呂夷簡是宋仁宗時期重臣,曾以反對范仲淹改革而聞名)


劉娥一琢磨也對。自己已經64歲了,來日無多。宋真宗知道真相那是遲早的事。還是生前做點積德的事吧。於是,她採納了呂夷簡的建議,讓李氏穿上皇后的衣服,按照一品禮節,在洪福院裝殮,用水銀灌入棺材。


歷史證明,這些做法不僅讓呂夷簡飛黃騰達,也救了劉氏一家人。


當宋仁宗獲悉這一切後,他感慨道:“人言其可信哉!”隨後,在劉娥靈柩前焚香祭拜,將劉娥陪葬於宋真宗的永定陵,諡號“章獻明肅皇后”。這也是個突破慣例的做法:以往皇后的諡號都是兩個字,但劉娥由於臨朝稱制,諡號增加到四個字。


李氏也被尊為“章懿皇后”,陪葬宋真宗永定陵。李氏生前沒有看到的榮耀,在死後都被親生兒子實現了。


李氏的弟弟李用和,稀裡糊塗地成了國舅,被越級提拔為二品的彰信軍節度使、檢校侍中。宋仁宗甚至把女兒福康公主下嫁給李用和的兒子李瑋,就是為了讓李家的日子過得好一些,再好一些。


當然,福康公主是虧大了,相當於嫁給了父皇宋仁宗的表弟、或者說是自己的舅舅,這也太奇葩了。公主大概得被逼瘋了。


至此,宋仁宗的身世大白於天下。“仁宗認母”的故事也成了轟動朝野的大事。其實,宋仁宗還是不希望全國老百姓都來討論他的八卦,於是下了一道命令:朝野上下都不準議論劉娥臨朝時期的往事。


“狸貓換太子”的歷史真相——寫給歷史新劇《清平樂》

(宋仁宗上位的最初十年,曾度過了一段傀儡生涯)


越是不允許議論,民間越會議論,久而久之就越傳越邪乎,越傳越離譜。元代雜劇《抱妝盒》、明代的《金丸記》,特別是《狸貓換太子》的故事,廣為流傳,家喻戶曉,讓人們似乎忘卻了歷史,只記得傳奇。


真實的歷史,其實並不像傳說中那樣離奇、血腥。它只是一箇中年男人的求子欲、兩個年輕女子改變命運的渴求交織在一起,共同演繹的一幕人生大戲。


以往以奸臣形象著稱的呂夷簡,在這場大戲中扮演了關鍵角色。呂夷簡的建議,讓劉氏家族免去了一場滅頂之災,也讓劉太后以從善如流的好形象載入史冊。按照歷史學家的評價,劉娥“有武后之才,無武后之惡”。她能夠做到限制親族,除了穿著帝王衣服過把癮之外,沒有逾越政治底線。


“狸貓換太子”的歷史真相——寫給歷史新劇《清平樂》

(呂夷簡對劉太后的規勸,客觀上避免了一場政治清算及其風波)


至於“包青天”。他是在天聖五年(1027年)考中進士。由於父母年邁,他先是從建昌(今江西永修)知縣調任安徽老家附近的和州(今安徽和縣)當監稅,又索性辭官,專心在家伺候父母。直至父母雙亡、守喪期滿,才在景祐四年(1037年)前往京城聽選,獲任天長(今安徽天長)知縣。


“仁宗認母”發生之時,包拯還在安徽老家,而且級別不高,根本不可能參與這些政治事件。


“狸貓換太子”的歷史真相——寫給歷史新劇《清平樂》

(歷史上的包拯形象,臉不黑,額頭也沒有月牙,清正廉潔,文采稍差)


因此,“狸貓換太子”的故事,有歷史原型,但情節幾近虛構。


最後再說說狸貓。


在中國,狸貓屬於貓科動物中的貓亞科、豹貓屬,擅長奔跑和偷襲,能上樹,主要活躍在灌木叢和林區,膽大凶猛,經常夜間活動。以鳥類為食,也吃鼠、蛇、蛙以及果實,被列為國家三級保護動物。說白了,狸貓就是一種生性兇猛的野貓。


在日本,“狸”這個漢字經常被翻譯成中文的“狸貓”或者“狐狸”,事實上這是錯誤翻譯。日語裡的“狸”(たぬき),指的是貉,屬於犬科動物,長得有點像小浣熊,但並不相同。


唐博,男,1981年生,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博士,著名歷史學家戴逸教授關門弟子,央視百家講壇首位80後主講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