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鲁迅是中华民族精神永远的典范

鲁迅,原名周树人,诞生于1881年9月25日,浙江绍兴人。鲁迅处于一个内乱外侮频仍、国力式微、民生凋敝的时代。鲁迅先生毕其一生,都在追求真理、追求进步。他高举反帝反封建的大旗,以文艺为武器,积极支持并参与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的斗争,为维护民族尊严、争取人民解放而战斗,表现出高昂的爱国主义激情和民族气节。他尖锐揭示了国人身上存在的国民劣根性,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渴望以理性精神开启人们愚昧的心智;他深刻揭露了封建势力的丑恶嘴脸和吃人本质;他在严格解剖他人的同时,更加严厉地解剖自己,在冷峻的表象下蕴藏着一个伟岸巨人的满腔热情的人生追求;他面对敌人残酷的文化围剿,以韧性的战斗精神不懈抗争,成为民族文化运动的主将和领袖;他坚持文艺为人生为革命的道路,深信“惟新兴的无产者才有将来”,用如椽巨笔,承担起“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历史责任。鲁迅以他那深刻的思想、辛辣的文笔、卓越的艺术才华和凌厉的战斗风格赢得了中国人民的爱戴与尊敬;鲁迅的遗产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最为富贵的精神财富。

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高度评价鲁迅: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他是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踏实、最热忱的民族英雄。鲁迅身上体现出的中华民族不畏强敌、拼死御侮的爱国主义精神,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爱憎分明、嫉恶如仇的优秀品德和“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儒子牛”的崇高人格力量,永远是后人的楷模和榜样;鲁迅笔下所尖锐揭露的社会痼疾现今社会仍然根深蒂固,先生用犀利的笔触警示着我们要持之以恒地疗救国民劣根性,启迪民众心智、“改变国民精神”的理念仍需加强;鲁迅忧国忧民的责任意识,兢兢业业、“锲而不舍”的治学态度,不为各种“纸糊的高冠”所陶醉、“更多的是更无情面地解剖我自己”的精神境界,依然是人们完善人格修养的榜样,鲁迅“运用脑髓,放出眼光”,以博大的胸怀和气魄倡导“拿来主义”,大胆吸收借鉴一切优秀的外来文化,这不仅是衡量民族自信心的标志,也是促进社会进步、国家富强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私毫的奴颜和媚骨”,在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斗争中,这是最可宝贵的性格;而在世界范围内竞争日趋激烈、各种文化相互激荡和条件下加快现代化建设的今天,依然也是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的方向,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先进文化繁荣发展所必须遵循的前进方向。鲁迅永远是当之无愧的“民族魂”。

为什么说鲁迅是中华民族精神永远的典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