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月蘭:飄雪的古道

飄雪的古道

似乎多年以前就有過這樣一個約定,直至今天我們才踏著匆匆的步履前往。初夏的早晨,微涼的清風帶著幾絲溫柔,暖暖的陽光碎碎地灑落在路旁的樹梢上。循著鄉間曲折的田園公路,我們驅車而來,不是為了聽山林那陣陣的鳥鳴,亦不是為了呼吸鄉野潔淨清新的空氣,只為尋覓以往許許多多的古人,以及我年少時失落在這條飄雪古道上的足跡。

不知過去了多少年,再次踏上這條熟悉的古道——猴子嶺段西京古道。讓我感覺世事恍如隔世,曾經覆蓋過我無數腳印的青石古道,如今是那麼的荒涼,萋萋芳草,野山花開滿古道路旁,眼前美麗的古道,曾經給過我們許多素樸純真的遐想。

以往這條悠遠而綿長的西京古道,是一條繁華的官道、驛道、商道,就如現在南北貫通的京珠高速公路。古道收藏了雲水青山的錦秀風華,盛載了日月星辰的千年靈韻。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曾三次走西京古道貶官嶺南,給沿途古道百姓留下了許多豐富的、有價值的思想和文化。

從小我們踏著這條古道長大,我們的父輩在這條古道上留下了不知多少艱辛的汗水。祖祖輩輩生活在古道旁。這條經過家門口的西京古道給我們留下了許多難忘的記憶。時光荏苒,歲月悠悠,小時候上學,砍柴,放牛每天都要走這條古道幾遍,古道伴隨著我們成長,伴隨著我們走過那段曾經青澀又迷茫的歲月。自從我記事以來我們就經常在這條古道上玩耍,放牛、摘山捻子、摘杜鵑花、割豬菜,小時候的歡樂和憂傷都撒在了這條古道的青石板上。

記得上中學的時候,年少的我頭扎一把馬尾辮,從紅雲到大橋二十多公里的山路,古道崎嶇陡峭難行,頭上的馬尾辮隨著高低不平的石板路一步一顫的跳動著,荒寂的古道伴隨著我們求學期間的寒來暑往。南嶺的春天雨霧濛濛,十步之遙不見人影,天地彷彿渾為一體。寒冬季節,群山蒼蒼,百草枯黃,古道涼亭被白雪覆蓋,凝冰厚厚的鋪滿青石古道,路旁的茅草樹木結著晶瑩的冰凌,銀裝素裹一片。

紅雲是粵北山區海拔最高、最寒冷的地方,故有“天頂殼”之稱。而夏天卻是紅雲最美的季節,涼風習習,處處山花爛漫。上學的路上最怕是冬天,寒風刺骨,大雪紛飛,每次放學,走猴子嶺古道,崎嶇的山路,舉步維艱。石板路上鋪滿了厚厚的冰雪,別說走路連站都站不穩,我們只好用茅草擰成繩子,纏住鞋底,從石級旁邊的草叢,一步步地攀爬,飢餓和寒冷時常伴隨著年少的我們。山頂的古道風雨亭(心韓亭),是我們避風、避雨、避雪的港灣。西京古道上每隔幾公里,就有一坐用純青石塊砌成的風雨涼亭,涼亭的門簷上雕刻有楹聯及“天官賜福”等圖像。這些石亭是供過往行人遮風避雨,乘涼歇息的地方,從山腳到山頂,走累了進來坐一坐,所有困頓疲憊隨風而去。

80年代,車輛和公路都沒有現在方便發達,上學,趕集,探親都是走古道。偶爾有汽車從古道山下坪乳公路經過,因為沒錢也不敢坐。所以上中學幾年我們沒有坐過一回車,都是走路往返學校和家裡。遇到下雨下雪天,二十多公里古道山路,要走半天才能到家。我們在學校裡住宿,一個星期來回二次,逢上趕集的日子,這條古道就非常熱鬧,來來往往都是住古道附近的村民,挑的挑,扛的扛,把自家產的農副產品挑到集市上去賣,換取油鹽布料和孩子的學費。平日裡我們幾個女生走在這條古道上,就感覺有點荒涼,古道西風,芳草綿綿,冷風悽悽。每次上學我們都是結伴而行,那時能上高中讀書的女孩整個紅雲方圓幾十個村莊也只有三兩個,因此我們都是與鄰村的女孩結伴而行。

青石古道上留下了多少我們青春的足跡,留下了多少我們對未來的企盼和希望。每當走累了,我們就到古道山坳的風雨亭裡休息,或坐在古道崎嶇的青石板路上,用路邊的山泉解渴,摘山上的野果充飢。坐在一級比一級高的青石板路上,望著悠悠的白雲,望著一塵不染的藍天,冥思苦想,對自己的未來和前途感覺一片迷茫。作為山裡的孩子,我們不敢對未來有何奢望,能否走出這貧困的古道鄉村,自己沒有感知,也不敢想象。有時也會看著這條綿遠悠長的青石古道,想象著古人是如何一級級鋪出來的,這麼浩大的工程,這麼悠長陡峭的西京古道,每一坎石級,都是古人用肩扛,用手抬,一錘一鏟用人力鋪出來的,現在有誰還記得,他們的汗水曾經灑滿了這條古老的青石板路。

離開家鄉三十多年了,再次回眸發現,古道上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依然如故,讓人眷戀。國家為振興鄉村經濟發展,開發鄉村古道旅遊。那些日子,我常常帶朋友來猴子嶺古道遊玩。心韓亭靜立在猴子嶺古道山頂上,古老的涼亭,飛簷翹角,滄桑古樸。牆體的青石,門簷的浮雕,每一處都浸染和凝聚著古人的汗水與智慧。唐代著名文學家、政治家韓愈幾次貶謫嶺南途經猴子嶺古道。心韓亭因此而得名。

步入涼爽通風的亭內,人們會發現亭門邊石凳旁豎著幾塊古石碑,其中有一塊是施茶碑,施茶碑上密密麻麻刻滿了模糊的字跡,歷經幾百年的風雨浸蝕,當初清晰的字跡,己被歲月磨去了稜角,字影模糊。碑文上記載了古道人家樂善好施,慷慨仗義,施茶捐款的善行。

帶著對以往歷史古蹟的沉思,緩步走出涼亭,站在古道山巔,世俗的塵埃和煩擾已被沁涼的山風洗盡。眺望南嶺山脈層層疊疊,美麗如畫的山巒,心中感覺無比舒爽愉悅,古道上藍天白雲,清風悠悠,野山花開滿古道路徑和山崗。古道山上的每一朵花,每一棵樹,每一塊石,每一片雲,每一縷風,都是那麼純淨,那麼悠然,它們承載著歷史的記憶,讓人充滿了無窮無盡的遐想。

上中學時,曾經那麼渴望坐一回汽車,卻一直沒有實現的願望,做夢也未曾想到,如今我可以自己開車來到山頂。站在古亭邊,望著滿山遍野的絲茅花在風中搖曳,那悽美的意境恍如古時的模樣。此情此景,讓人情不自禁想唱一首歌:“長城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

這首出自李叔同的《送別》歌曲,是我從小到大都喜歡聽,喜歡唱的一首歌曲,歌詞悽美動人。在荒野長亭的古道邊,芳草萋萋,春夏時節鬱鬱蔥蔥的綠一直蔓延到天際。這意境在猴子嶺古道你能體會,亦能感受得到。“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秋冬季節的黃昏,站在猴子嶺古亭,人們會看到夕陽緩緩落下山崗壯美的情景,淒冷的晚風吹拂著金黃色的茅草,短笛吹出的樂曲時斷時續,落日餘暉映著層層疊疊的山峰。這景象對於在古道邊長大的我們是多麼深刻,多麼熟悉。“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 曾經在古道邊雪地裡一起上學,一起玩耍,一起長大的小夥伴,如今都去了哪?為了生活,他們離開了古道,離開了鄉村,就像天空中的一朵流雲,天涯,海角,四處飄散。人生難得是歡聚,唯有別離多。

這條滄桑綿延的古道,自從有了貫穿南北的京珠高速公路,和穿越嶺南的廣樂高速公路,曾經一度無人問津,人跡罕至。現如今,在新時代文明發展中,鄉村古驛道作為振興鄉村經濟發展的旅遊途徑,被活化利用。這條東漢時期兩千年的西京古道,成了人們尋幽訪古,徒步旅行的最佳選擇。2018年8月,南粵古驛道定向大賽在乳源縣大橋鎮舉行,來自全國各地幾百名運動員徒步登上了猴子嶺古道,古道上美麗的自然風光,讓許多徒步登山者流連忘返。

猴子嶺古道,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景緻,春天的野花,夏天的雲彩,秋天的茅草,冬天的飄雪,每個季節都色彩繽紛,令人神往。然而對於我來說,我更喜歡冬天飄雪的古道。

馬月蘭:冬至的母親

馬月蘭:千年古道梯雲嶺

马月兰:飘雪的古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