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就是讓自己舒服,也讓別人舒服。我想自在地活著。

自在,就是讓自己舒服,也讓別人舒服。我想自在地活著。

專注50+的有趣生活 NO.24---2019

昨天早上,親歷死亡。

隔壁單元的一位70歲左右的老先生,正和老伴在院子裡行走時,突然倒地,現場經歷了眾人幫忙,醫生緊急搶救、宣告死亡,家人痛哭,殯儀館車接走。前後不到一個小時,一個肉身逝去,一個靈魂飛起。

在現場的人多是中老年人,突發的現場狠狠刺激了現場所有人,沉寂中有人感慨:人活著有什麼意義啊?!

是啊,活著有什麼意義呢?

大大的話題,小小的說,我只是個小人物;

深深的話題,淺淺的說,我只有很少的知識。

自在,就是讓自己舒服,也讓別人舒服。我想自在地活著。

01

我可是投幣來人世的

這幾日,恰逢回家度假的孩子和我探討“物質決定意識”或是“意識決定物質”。像我這般50+的中年人,從小接受絕對的唯物主義教育,自然深信“物質決定意識”。但和孩子的碰撞中,忽然發現,人到中年,有點唯心觀,不是壞事,反而是一種解脫、一種樂趣。

比如我接受了“人是投幣來人世體驗的”唯心說法。

90尾的孩子稱自己是“五歲會抬頭新新人類”,自認為是超智慧新人類,真是自戀、自我哈!

在他們這些“新新人類”認知裡,靈魂存在,外星球高等生命存在,眾多維度存在,我們人類是被不可知的智慧生命操控,我們的身邊存在許多我們看不見、不理解的存在,它們看我們就像我們看螞蟻的感覺。這樣的玄學,我聽的饒有興趣。好玩!

他們認為,靈魂早已永生,只是太久無趣,所以以投幣方式,隨機換成各種肉身,來人世間體驗,就像是投幣開始一場人間遊戲。不能選擇,不能重來,下一世不會記得上一世。

我覺得這個認知挺好,把人生一世看作是一場遊戲,持玩的心態過活,不累;認知投幣來人世體驗,遇到什麼糟心的事,都告訴自己,我可是投幣來的喲,一定堅持活久一點,才不虧!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活著的意義就是活著本身。

先秦諸子中最窮的,但活的最快樂的是莊子。他就認為:人生最要緊是活著,而活著最要緊的事是活的逍遙自在。

自在,就是讓自己舒服,也讓別人舒服。我想自在地活著。

02

為生命尋找意義

當下,僅僅活著,沒有高深的道行,難有逍遙自在的感覺。得找到自己為什麼活著,設計自己的生命意義才好活。

前些天,讀法國作家秒莉葉.芭貝里的《刺蝟的優雅》很有感觸。小說主角之一勒妮是一位將近60歲的老女人,相貌醜陋,無兒無女,是一個富人公寓裡的守門人。

這樣一個毫無存在感的人,卻有著豐富的內心和獨特的藝術眼光:她懂得鑑賞莫扎特的音樂,對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名畫爛熟於心;她雖然生活在封閉的公寓裡,但對於世界名著,時下電影,都會有精闢的評說。

一個人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種生活。勒妮就是這樣。

自在,就是讓自己舒服,也讓別人舒服。我想自在地活著。

她故意在人前裝成符合她“守門人”身份的邋遢樣子,故意語法錯誤,然後她會躲進自己的秘密小天地:小小的空間,書架簡陋卻擺滿了書,檯燈很小但很溫暖,座椅老舊但很舒適。

她懷抱著自己的貓,細細品著喜歡的茶,吃著好友製作的小點,或是手指劃過一頁頁書,或是閉上眼聆聽天籟般音樂,或是沉醉於電影中同苦同樂。

她活在自己的世界中,感受一片安寧。她用豐富內心的方式,來獲得對抗現實的力量。她找到了自己生命的意義。

而我們大多數人卻從一個柔軟的嬰兒,慢慢活成了一個刺蝟,時而豎起一身的刺,時而蜷成一團。慢慢活成了兩幅面孔,白天打開自己的刺身,為了生存,披荊斬棘,勇往直前;晚上縮進自己的殼中,自我療傷。到底哪一個是自己,走著走著,自己都迷失了。

世界上最荒謬的事就是不知生之為何?------歌德

我們該學學勒妮,找到或設計自己的生命意義,知道自己的生命綠洲在哪裡?任何時候都堅守自己心靈深處的綠洲,在自己的綠洲裡,積攢生命的力量,讓自己真正長大,內心變得強大,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生命的意義可以是構建一個溫暖的小家,精心呵護,享受親情;

生命的意義可以是尋找嚮往的自由,四海為家,樂此不疲;

生命的意義可以是服務他人,造福社會,自己的生命也更加豐滿。

生命的意義是非常重要的心理架構,我們是自己生命意義的設計者和構建者。它會讓我們擺脫物質纏繞,人生自感不孤寂。

讀書和寫作是我的生命綠洲。很欣慰,至少還有。

自在,就是讓自己舒服,也讓別人舒服。我想自在地活著。

03

我想自在地活著

自在很可能是宇宙當中神秘密碼。也就是說,自在的人會讓自己舒服,也讓別人舒服,就像孔子所講的“鬼神都來親近你”。------梁冬

我不想活成“鬼神都想親近你”,我只想自在的活著。

古老埃及有個傳說:有位至高無上的快樂女神,她的丈夫,是明察秋毫的法官。每個人死後,心臟都被快樂女神的丈夫拿去稱重。如果一個人是歡快的,心的分量就很輕,女神的丈夫就會判哪顆羽毛般輕盈的心引導靈魂飛往天堂。如果那顆心很重,被諸多罪惡和煩惱填滿褶皺,快樂女神的丈夫就判他下地獄,讓他不得往生。

心輕者上天堂!原來如此。

自在,就是讓自己舒服,也讓別人舒服。我想自在地活著。

所以想“自在”活著,就得制貪克欲,生活做減法。

我是一俗人,還想住理想中的房子,有間自己可心的書屋;還想手裡多些錢,可以放鬆地四處旅行,而不在乎花費;可以在身不由己的時候,能給自己選擇一家條件好的養老院。

更想此生體驗一下蔣勳老師說的“富裕後那種昂揚的生命是怎樣的一種狀態”。

可見,只想自在的活著,我當下的心不夠輕,飛起來有些難。

“自在的活著”這條修行之路,我一定要走,只是得慢慢地走。

自在,就是讓自己舒服,也讓別人舒服。我想自在地活著。

50+的年紀,倒是可以再多點“唯心觀”,或許如同文學一般,是對我的一種救贖,是照進現實生活的一束光。

自在,就是讓自己舒服,也讓別人舒服。我想自在地活著。

作者/編輯:陳昕 50+的午後茶 專注50+的有趣生活

***如果喜歡,請關注:

2、

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