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下綠色的希望

摘要:   春回大地,萬物復甦。近期以來,全市各地正掀起植樹造林、綠化國土的熱潮,記者近日走訪各地發現,與往年不一樣的是,隨著林長制改革的深入推進,各類主體造林積極性和林業發展活力得到有效激發,造林規模和質量 ...

  春回大地,萬物復甦。近期以來,全市各地正掀起植樹造林、綠化國土的熱潮,記者近日走訪各地發現,與往年不一樣的是,隨著林長制改革的深入推進,各類主體造林積極性和林業發展活力得到有效激發,造林規模和質量不斷提升,生態美與百姓富同步共進。

  

  把銀杏產品賣到國外,小村莊成為特色優勢村

  

  3月6日上午,春光和煦。臨泉縣滑集鎮靳橋村的田野間一片忙碌,幾十名農民正忙著揮鍬挖土,在田間移栽銀杏苗。“今年我們的銀杏種植基地發展到了1800畝,目前正在進行移栽,近期將全面結束。”在田間組織施工的安徽玉健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閆鑫告訴記者。

  

  位於靳橋村的這片銀杏基地,2016年開始流轉土地,次年開始培育次生苗,主要產品為銀杏葉。“銀杏葉提取物的藥用價值與應用極為廣泛,去年我們產出了40多噸的烘乾銀杏葉,運往寧波進行提取加工,產品全部出口。”閆鑫說。

  

  “用於藥用提取的銀杏最好是7齡之前的樹木,到時還可以作為觀賞苗木出售。”閆鑫說,銀杏種植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今年公司進一步擴大了種植面積,計劃在3至5年內發展到5000畝,並在幹銀杏葉達到一定規模後於本地建立提取生產線。

  

  銀杏產業的發展,給當地農民帶來了增收機會。70歲的村民史國祥正在田間工作,他說,自家的3畝地流轉給了公司,每年有1000元/畝的收入,自己平時在種植基地打工,還有50元/天的工資,年紀大了幹不動重活,有這些收入非常滿意。

  

  “高峰時每天用工一二百人,現在最愁的是找不到工人。”閆鑫說,由於出口對銀杏葉的農藥殘留有嚴格標準,基地完全採用人工除草,僅此一項每年就可為當地農民提供幾十萬元的勞務費。“今年我們還計劃將基地的除草作業,以350元/畝的價格,全部承包給當地村民。”

  

  栽下綠色的希望,靳橋村的林業產業已經發展成為當地的特色產業。去年,我市認定阜陽市第一批“百村百品”特色農產品優勢村,靳橋村等9家涉林村莊名列其中。

  

  為每一片林木找到“監護人”,造林質量有保證

  

  植樹造林的積極性被充分激發,還得益於去年來我市全面實施的林長制改革。

  

  “現在種下去的苗木,有鎮村林長、護林員等日常巡查監管,每一片林區都有責任人員,再也不愁毀林問題。”在阜南縣苗集鎮前進村,阜南縣虞海生態園林有限公司的現場負責人馬靜正和村級林長一起,巡查剛栽下去的3000多畝櫸樹。“今年我們流轉的土地達到4000畝,全部栽種櫸樹。”

  

  每一顆櫸樹,都是虞海公司的寶貝,絲毫閃失不得。馬靜說,櫸樹是國內少見的綠化樹種,樹葉絨毛具有吸附灰塵的效用,正受到越來越多城市的青睞,加之種植量少,目前16公分胸徑的市場價格可以達到1500元/棵。“每畝30棵樹木,五六年後就可以上市,效益十分可觀。”

  

  在苗集鎮黨委書記於旬的帶領下,記者在環繞集鎮外圍的三四千畝林木基地轉了一圈,發現基本沒有毀壞的。“以前是年年種樹不見樹,關鍵是我們的思路沒有轉變。”於旬說,以前大多在路邊一兩米的範圍內栽樹,種後沒有人監管,植樹造林的成活率不高。今年鎮裡採用市場化機制,連片流轉土地造林,農民得到了土地流轉收入,加上林長制下的完善監管機制,造林規模、造林質量都有大幅提升。

  

  “往年全鎮在路邊植樹造林的規模也就一二百畝,而且後期成活率比較低,今年僅路邊造林這一塊,就有80公里長的村村通道路兩側土地實現了流轉,新增造林1200畝。”於旬介紹,這段時間,鎮村兩級林長、生態護林員正全方位巡查,發現問題及時上報處理,確保成活率。

  

  目前,全市共設立各級林長7080名,為每一片林木找到了負責任的“監護人”,也為植樹造林提供了堅強保障。

  

  綠色產業效益顯現,實現多方共贏

  

  林業這一“綠色產業”的良好經濟效益,吸引了大批企業、大戶加入植樹造林的行列,全市經果林、觀賞林、花卉等特色林業產業如百花齊放。加之各地創新機制,加大引導力度,帶動了各類企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積極參與造林綠化的積極性。

  

  “我們圍繞縣內7條國省幹道、5條大型河流綠帶等建設,實施‘751’綠化工程,出臺前5年土地流轉費用全免等政策措施予以扶持,目前已吸引了38家企業進行造林綠化,近兩年僅‘751’工程就新增造林5.2萬畝。”臨泉縣相關同志告訴記者,企業投入造林,可享受15年的林地經營權,15年後林木資源移交政府,實現了政府、企業、村民共贏,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豐收。

  

  “綠水青山”正變成群眾增收致富的“金山銀山”。記者瞭解到,近年來我市林業持續穩步發展。2018年,全市林業產值達351.19億元,居全省第六位,較上年增長13.24%。

  

  市林業局有關同志介紹,今年我市將以推深做實林長制改革為統領,以林業增綠增效為主攻方向,持續加快國土綠化步伐,大力發展綠色富民產業,力爭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實現百姓富、生態美有機統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