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家“四大”事務所將被禁業五年

近日,印媒報道,德勤印度成員所 Deloitte Haskinand Sells以及畢馬威印度成員所BSR and Co可能被禁業五年。

因為本週印度政府要求國家公司法法庭(NCLT)禁止他們五年從業資格,起因是德勤和畢馬威的這兩家分所在審計印度建築業金融公司IL&FS Financial Services Ltd的帳目時隱瞞重要信息。

兩家“四大”事務所將被禁業五年


德勤、畢馬威或被禁業5年

這件事注會菌要從2018年開始說起。

根據當地報道,德勤在對印度最大的基建租賃和金融公司IL&FS進行審計過程中存在不當行為。

IL&FS公司的實際財務狀況非常糟糕,但是據報道稱德勤在審計的過程中沒有完全披露。

因為這項失誤,有成千上萬的印度中產階級的公積金和養老基金將遭受千億美元的損失。有三位印度知情人士表示,這個數目大概在15,000至20,000億盧比。

兩家“四大”事務所將被禁業五年


隨後,印度國家公司事務部就開始商議是否應該將德勤禁業五年。此外在不同的年度,安永、畢馬威也參與審計或擔任主審計師。

事發後,印度監管當局決定對四大中除了普華永道之外的三大進行調查,以追查責任。

印度監管部門還決定對IL&FS的帳目進行重審,由於徳勤、安永、畢馬威已經是公司相關企業或者年度的審計師,而普華也曾參與調查,所以基於利益衝突原則只能請非四大進行重審,又由於致同所參與了公司的法務審計,所以可以擔任重審工作的則是BDO.

因此在本案中,BDO將對四大的審計質量進行重新檢驗。

“四大”的法律業在印度遭全面封殺

印度近年來希望扶植其本土的會計所,因此對四大的打壓頗為嚴歷。

去年因為涉薩帝楊軟件公司案,普華永道被禁業兩年。

今年5月份,當地媒體報道稱,印度律協直接發信給四大的一把手,要求四大馬上停止法律業務,待七月行業聽證會之後再說。

事情起因是四大動了律師行業的奶酪,律師們不幹了,律師行業代表說四大是會計公司,和律師業務所受的行業法律完全不同。

四大目前正大舉向法律業務進軍,印度的突然變故,將給四大的法律業務帶來更多的不確定性。

兩家“四大”事務所將被禁業五年


兩家“四大”事務所將被禁業五年


兩家“四大”事務所將被禁業五年


兩家“四大”事務所將被禁業五年


進四大,依舊是不二之選

注會菌覺得相對於印度,中國對於四大的包容和開放程度有目共睹。

四大進入中國市場的時間也比較早,而且頻頻和中國各個地區省份達成戰略合作,四大目前在中國國內的影響力也明顯要超過內資八大和其他一些小的事務所。

所以對於國內的同學而言,進四大依舊是不二之選。

還有很多同學不明白為什麼那麼多應屆生夢想畢業進四大,下面是來自知乎的高贊回答:

兩家“四大”事務所將被禁業五年

在四大,薪水方面不多說了,這個被大家說過了很多,在財務行業,四大的工資確實算是排在前頭了。

想說下職業發展方面。我就舉三個例子吧,都是自己親身經歷:

1、朋友做獵頭,某日跟我說,他在找財務線的候選, 上司和她說,大家時間都很寶貴,不要浪費過多時間,不是四大的簡歷,可以不用看了。

2.某朋友在某國外品牌的快消品公司做財務管培生。某日吃飯與我訴苦,說壓力太大,部門裡,大部分都是四大出來的同事,所有人資歷都比她老好幾年以上,在她身邊別說應屆生了,只比她大一兩年的都沒有。部門招人,也大部分是招四大做過的。

3.某後輩在國內某最一線IT公司做財務實習生。問她財務部相關情況。 得到的反饋是:應屆生只能做出納和核算的崗位,基本升不上去財管線。

問:那財務管理線的人有什麼要求呢?

答:招聘大致要求是四大5年或以上,有四大+企業經驗最好。裡面同事基本都有一份或多份證書,CPA、ACCA,CFA,或者別的.....60多人裡面一個證都沒有隻有2人。

我想這也能側面回答為什麼這麼多人願意來四大了......至少,從職業發展來看,四大是一個很好的起點。

前段時間一直鬧得沸沸揚揚的高校鄙視鏈,不是清北復交的我們,怎麼才能彌補先天的不足?一張CPA證書夠嗎?


進四大CPA證書價值更明顯

大多數情況下,企業都是按照能力標準來評價是否錄用一個人的,儘管有時候學校和學歷因素會有些影響,但檢驗一個人才的標準最好的還是實踐和經驗。

在知乎上一個網友回答為什麼要考CPA的時候,講了一個他之前去某四大面試的經歷。他是985學校畢業,在國內會計師事務所工作了兩年,因為覺得無聊所以決定跳槽。一起面試的另一位是普通本科畢業,四大待了三年,CPA證在手,但不是manager的級別。

這位網友本來以為,不管是學歷還是工作經驗,他都佔據了優勢,拿到offer基本沒有什麼問題。

結果面試過程中,面試官剛開始就問了一些關於企業市值、審計、成本管理案例等等相關的東西,競爭者先拋出了一些他接觸過的案子,然後用專業的知識分析了一遍原理,面試官瞬間get到了他的價值,饒有興趣的讓他繼續說下去。

結果可想而知,自己成為了這場面試的陪跑者,985學校的畢業學歷,還比不上競爭者的一張CPA。

所以,即使自己是985畢業生,想在這個行業長久的發展下去,依然得奮力拿下CPA證書來證明自己的價值。

很多時候,如果我們意識到,企業在追求985的學歷,其實本質是追求求職者的能力時,就能瞭解職場中CPA證書比985證書要更好用一些。

之前有個節目在網絡上引起了很大的討論,一個普通院校的畢業生小何控訴,自己在招聘會上投了上千份簡歷,結果沒被任何一家公司錄用,而前人事經理在解釋為什麼要招聘985的畢業生時,大意用了下面這一段話:

你英語四級,但是985的學生已經考了託福雅思,你計算機二級,他們已經在開發程序做出了好幾個APP,你當過學生會主席,接受過電視臺採訪,而985的同學已經在頂尖雜誌上發表過文章,規劃好自己的職業,甚至進行了創業有了好幾輪融資。

所以,其實嚴格看來,他們看中的並不是985這張證書,而是這張證書後面代表的能力。985的學生裡面並不是所有人都有這樣的能力,所以並不是每一個被收走簡歷的985學生都會被錄用。

而如果你有這樣的能力,即使你只是普通院校的畢業生,企業照樣會用你。而且企業還會因為你的能力高於對你的期望,對你的院校產生好的印象,這就是所謂的“固有思維”被改觀產生的影響。

事實上,中國很多高校在人才培養上講究的依然是“嚴進寬出”,985學校的資源是比較有優勢,但是最終能學到多少能力還是取決於學生自己,所以985畢業生可以肯定的是四年前高考成績很好,而並不能證明現在的能力水平比普通院校的學生高。

而CPA證書背後所代表的一個財會人員的專業能力,以及在考試過程中遇到的大量案例積累,從某種意義上面說,你考試CPA的過程就是系統的學習財會知識的過程!

開始的時候學歷決定了你的起點,但能力最終決定你能走多遠。

有人說,學歷是敲門磚,只有學歷高別人才認可;可是作為國內外知名會計事務所如普華永道,手持註冊會計師證書不能作為一個敲門磚嗎?

學歷終究是學生時代學習能力的象徵,而證書卻是職場實實在在的憑證。

唯學歷論雖然被職場廣為傳播,不過究其本質就是對於一個人能力的判斷標準,而CPA證書背後所代表的你關於財會知識的學習,尤其是審計、會計方面的就會顯得尤為重要,所以有的時候一張證書真的比學歷更有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