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身成長》:“作繭自縛”還是“破繭成蝶”,這是個問題

人們能做的事比你曾經以為的要多得多。

——《終身成長》

我們的生命,不過短短几十年光陰,多則百年有餘。

這不算長的一生中,大多數的我們會經歷人生四季,體驗跌宕起伏的人生。

從搖籃到墳墓的這一路上,變化是唯一不變的存在。

《終身成長》:“作繭自縛”還是“破繭成蝶”,這是個問題

我們從出生成為真正的人那一刻起,就主動或被動地承受著變化,在變化中成長。

成長,是我們無法逃避的人生課題。

卡羅爾.德韋克教授所著的《終身成長》,是一本幫助我們成長的書。她在書中為我們介紹了兩種思維模式:固定型思維模式和成長型思維模式。

打個形象的比喻,固定型思維模式者如“作繭自縛”的蠶,成長型思維模式者是“破繭成蝶”的蝴蝶。

經歷了“作繭自縛”的痛苦,才能夠“破繭成蝶”,所以,我們的固定型思維模式也是可以培養為成長型思維模式的。

這條蛻變之路,從思維模式的轉變開始,而選擇權在我們自己手裡。

《終身成長》:“作繭自縛”還是“破繭成蝶”,這是個問題

接下來,我們一起來認識這兩種思維模式,跟隨《終身成長》的腳步,瞭解自己。

一、“作繭自縛”的固定型思維模式者

躲在安全舒適的“繭”裡的固定型思維模式者,真的就那麼輕鬆愉快嗎?

結合書中的內容,帶你瞭解“作繭自縛”的固定型思維模式(只列舉了部分)者的具體表現:

1、天賦是與生俱來的。若有天賦,即使不需要學習和努力(或者說只需稍微付出一點兒努力),也能輕鬆地取得讓他人羨慕的成就;如果沒有天賦,任憑自己多麼努力,也不可能做好、取得成功。

2、自己是有天賦的,至今沒有成功,只是運氣不好,沒有遇到能發現自己天賦的伯樂,還沒有機會和平臺,能夠發揮自己的天賦和潛能而已。

3、能力是固定的,有能力就是有能力,沒能力就是沒能力,這是不會改變的。

能力就那麼點兒,不是自己不努力,是無能為力罷了。

《終身成長》:“作繭自縛”還是“破繭成蝶”,這是個問題

4、努力是那些不太聰明或者有缺陷的人,才需要做的;努力,會讓自己看起來沒那麼聰明。

5、如果一件事情,需要保證自己能夠做好或者做成功。如果做不好,失敗了,那隻會證明我沒有能力,會很沒有面子的,也會讓自己產生挫敗感。

6、當遭遇了失敗,認為是各種客觀原因造成的,那些在自己控制範圍內,不是自己的問題,自己已經盡力了。

7、自己的名聲比什麼都重要。在別人看來,失敗了,就意味著沒有了存在的價值,就什麼都不是了,再也沒有機會了。

8、別人給自己貼的標籤會帶來很大的困擾。肯定的標籤,讓自己害怕不能保持或不能做的更好,這樣就不能保住自己的良好形象了;否定的標籤,會認為自己太差勁兒了,自我否定。

《終身成長》:“作繭自縛”還是“破繭成蝶”,這是個問題

9、渴望成為人上人,站在高處俯視那些平庸無能、不如自己的人;如果成功了,則認為是“超人”、“能人”、“成功人士”。

如果努力的結果,是不能讓自己成為“成功人士”,就沒必要努力。因為努力了還沒成功,只能說明自己的無能,沒有那個“命”。

10、一切都是“命中註定”的,如果沒有那個“命”,任自己再怎麼努力也無濟於事;成功還是失敗,是好還是壞,早就註定了。

《終身成長》:“作繭自縛”還是“破繭成蝶”,這是個問題

從以上一部分固定型思維模式者的思維方式,我們可以看出,“作繭自縛”的固定型思維模式者,往往過於依賴與信任天賦、命運,把成功與失敗看得過重,這就導致自己難以接受能力不足的不完美的自己,從而拒絕學習、拒絕走出“舒適區”、拒絕改變、拒絕突破自我。

生活里布滿荊棘和陰雲,人生之路充滿艱難險阻,躲在“繭”裡也無法確保一生安穩。

即使墨守成規、一成不變,現實世界裡的意外和風險卻無法預料,誰也不知道,它們何時會來,會以怎樣的方式突襲我們,這是不容我們拒絕的,但有些卻是我們有能力可以改變的結局。

二、“破繭成蝶”的成長型思維模式者

《終身成長》:“作繭自縛”還是“破繭成蝶”,這是個問題

思維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我們的言行和人生走向。

作者通過對各行各業的普通人和名人做了大量的觀察、研究和總結,結合作者的觀點和結論,我們繼續瞭解“破繭成蝶”的成長型思維模式者的一些思維模式。

1、承認部分人有不同於常人的天賦,但更相信ta能將天賦發揮到極致,是始終保持對熱愛領域的好奇心,持之以恆地努力,不懈的探索,不斷地挑戰的結果。

2、相信能力是可以拓展和提升的。只要自己經過不停地學習,不斷地練習,通過日積月累的努力,一定可以在挑戰中提升自己的能力的。

3、即使天才也需要努力才能取得成功,相信這世界上沒有誰,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就能取得成功。天才後天不努力,也會有“江郎才盡”的一天,成為平庸的“傷仲永”。

《終身成長》:“作繭自縛”還是“破繭成蝶”,這是個問題

4、“我原本可以”這個想法不會讓自己得到安慰,反而會心碎,會因為自己沒有拼盡全力而感到慚愧。

5、敢於接受挑戰,並全力以赴地去做一件事,無論成敗,享受過程

,並從中獲得經驗和成長。

6、一時的成敗,不重要。失敗了,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從錯誤中學習經驗,獲得教訓,哪裡跌倒哪裡站起來

7、貼標籤,這是無法避免的,沒有誰能逃過他人的評頭論足。然而,他人的觀點僅供參考,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他人口中的自己,並非完整的我,我是怎樣的,自己最清楚。

《終身成長》:“作繭自縛”還是“破繭成蝶”,這是個問題

8、努力的意義,是渴望竭盡全力做好一件事,在努力的過程中,堅定目標,調整策略,不斷突破自我,獲得成長

9、努力學習,這是會讓自己變聰明的。也許即使努力了,也不一定能獲得大的改變,但努力肯定會有改變。

10、不相信命運的安排,人生由自己去創造;不懈的努力,是可以創造更多可能的

命運是虛無縹緲的,我們無法預知下一刻會發生什麼,把握住現在,不斷學習,不斷提升能力,突破自我,即使厄運來襲,也能笑著去應戰。

“破繭成蝶”的成長型思維模式者,接納不完美的自己,信任自己,不設限,相信持之以恆地努力可以改變現狀,成為更好的自己。

三、從“作繭自縛”走向“破繭成蝶”

莎士比亞說:“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問題。”

《終身成長》:“作繭自縛”還是“破繭成蝶”,這是個問題

這的確是一個問題,只是我們的人生,基本上還不需要在這二者之間做出選擇。

我們的人生之路,無論是“作繭自縛”還是“破繭成蝶”都伴隨痛苦,有意識地把我們的固定型思維模式培養為成長型思維模式,一定程度上,可以讓我們的內心更柔軟,讓我們更有能力去迎接人生的風雨,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精彩之路。

這場蛻變之路,我有四個小建議,僅供參考:

1、向內審視,認識你自己,接納真實的自我

現在的處境是過去的自己造成的,無論如何,已是既成事實,坦然接受;現在的境況,不能決定未來。

從過去的經歷中,剖析自己,找出優勢,發現不足,客觀地看待自己。

《終身成長》:“作繭自縛”還是“破繭成蝶”,這是個問題

2、吐故納新,放下成見

從出生開始,我們的人生之路就充滿了變數,過去所獲得的知識和經驗,並不一定都是對的,敢於接受新知識,學習新技能;人生不設限,未來可期。

放下心裡的成見,打開心扉,開闊眼界。

3、不害怕失敗,這只是暫時的

什麼才算是真正的失敗?!

用本書裡的一句話來回答“自身沒有成長,即沒有達到想達到的目標,或者沒有完全發揮自己的潛能,才意味著失敗。

人生不到蓋棺論定的時候,每個人都有逆風翻盤的機會。

4、行動起來,持之以恆地努力下去

沒有行動,一切的想法都是幻想;沒有持之以恆的努力,半途而廢要麼一事無成,要麼什麼也做不好。

行動打敗焦慮,解決各種煩惱。

《終身成長》:“作繭自縛”還是“破繭成蝶”,這是個問題

微博十週年,採訪李子柒時,她說道:“想要把日子過成什麼樣子,可能更多的是取決於你自己,本身想要過什麼樣的日子,以及你是否願意為之努力”。

不努力,誰也幫不了你;不努力,天上即使掉餡餅,也沒有能力接的住。

轉變思維模式,有意識地培養成長型思維模式,意味著有機會“破繭成蝶”,完成自身的蛻變,主動地創造出更多的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