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清华读完博士进入投行,我却陷入了中年危机……|讲述


上了清华读完博士进入投行,我却陷入了中年危机……|讲述


鱼身处水中,会否探寻什么是水?

鸟飞在天上,会否追问什么是天?

悠悠天地玄黄,匆匆过客的你我

是否也不时驻足,看看他人从何而来,想想自己向何而去?



上了清华读完博士进入投行,我却陷入了中年危机……|讲述


我们热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不仅是因为关乎于下一代,也是我们经历与思考的总和,关乎于自己的身心成长。

2018年,我们有幸与一群有智识的同道中人,在此间共同经历、思考和求索,唯一的遗憾就是,记录太少,遗失了很多精彩的故事;新的一年里,关于人,关于收获、困惑与选择,我们决定多一些关注和分享。

开年的第一个故事,我们先抛出自己的故事。我们请来了一位旁观者,采访了“爸爸真棒”三位分别是70、80、90的小伙伴,看看我们从何而来,向何而去。

看完故事,等你来聊。


上了清华读完博士进入投行,我却陷入了中年危机……|讲述


上了清华读完博士进入投行,我却陷入了中年危机……|讲述

清华本硕博,入国际投行,英、法、香港等地多年工作多年后,最后定居上海。儿女双全,家庭和美。

光看上面的履历,足以让很多人艳羡。可是,卢克却说,很长很长一段岁月里,他一直觉得人的一生应该是更有意义的存在。寻寻觅觅,直到数年前跌入一种类似中年危机的状态时,才福至心灵地想明白了更多东西。

“我是应试教育的受益者”

和卢克聊天是畅快的。70年代出生于清华世家的他,从小就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好孩子,是应试教育的获益者。


上了清华读完博士进入投行,我却陷入了中年危机……|讲述


▲卢克是“爸爸真棒”的“清华爸”之一 (图片来自清华官网)

可为什么我们很多人不快乐?

可有很长一段时间,他也认为自己是一个“轻伤者”——幸福感偏低,浪费了很多无所事事的时光,因为没有机会培养几个“心之所向”……

他深知并感恩70后是时代的幸运儿,赶上改革开放、社会稳定,出了国,开了眼界,他却时常在想,“当我们获得了这么多的时候,不是应该更快乐吗?”

他思考的结果是,因为“一把尺子”

过去的教育,试图递给他一把自我衡量的尺子,整个家庭、学校、社会的氛围,都在单一的尺子下被衡量——“只要读书好就行了,学习成绩就是唯一,其他不用你多管”——这正是很多70后80后们从父母那听到的高频语句。

可真实的世界是,如何与自己与世界相处,如何全情投入工作,如何寻觅真正爱情,如何经营美好家庭,读书似乎是读不出那些个性化的答案的,只有自己趟过一条叫做经历的河流,才稍稍有了点原来如此的收获。

  • 考清华,是来自家长的期许;
  • 读博士,是来自自我的虚荣;
  • 进投行,是来自谋生的压力;
  • 忙得没时间陪孩子,是世俗看起来的“成功”……

一直在乎自己给自己的压力,在乎别人给自己的评价,然后,在那么多理所当然发生后,那些“为什么”和“我是谁”的追问,猝不及防又理所应当的向他席卷而来。

他他发现自己一路前行的内驱力,主要源自于自律。而自律,按心理学上说法是某种恐惧,绝非愉悦。


上了清华读完博士进入投行,我却陷入了中年危机……|讲述


想探索让自己真正愉悦和幸福的东西

“最好的自驱力,难道不应该首先是自我愉悦吗?”应该是2015年前后,当他开始带着唤醒自我、以一种不管不顾的心情投入教育事业相关领域时,成了“爸爸真棒”最早的三个创始人之一:

我就是喜欢人与人的沟通,喜欢能真正帮助别人解决困难,被人需要、我能利他,就是我的所求。教育就是我天性中最自然而然的一个兴趣所在。”

卢克的自我认知就此彻底觉醒了,链接到他现在所投入的事业,他无比热诚地希望自己的孩子也好,更多的孩子也好,都能够被引导探索真正让自己愉悦和幸福的东西,然后,全力以赴。

也许那不是对人类社会做多大的贡献,但一个孩子,在自己的一生当中,能够体会到自己来到这个世上的珍贵,尽可能体会这其中的幸福,更积极正向地活出自己想要的状态。这便是十分重要的意义了。”


上了清华读完博士进入投行,我却陷入了中年危机……|讲述


不得不说,米老鼠人如其花名,开朗乐观,活力飞扬,仿佛再难的门槛蹦蹦跳跳也就过了,再深的困扰奇思妙想也就解了。欧洲6年的留学生涯,魔都7年的工作经历,这个沈阳姑娘说,感谢一切的经过,不管是苦还是乐。

人生的路啊,为什么这么曲折

2009年的某一天,比利时鲁汶大学的大礼堂里,米老鼠经历了学海无涯中的高光时刻,她在名誉校长、校长、学校高层管理人员、各学院院长、学术大咖的注视下,参与奖学金授奖仪式,拿了一万欧元。当时的汇率计算,这笔奖学金折合人民币11万,将她这一年衣食住行的成本全覆盖之外,还绰绰有余。

那笔奖金,连同礼堂那闪着大理石光辉的接待厅、墙壁两侧的巨幅壁画、和经由白色马蹄莲插花布置的会场,一起留在了她永恒的记忆中。而她拿奖、荷兰语本科按时毕业、论文永久保存系图书馆等“华人创造校史”的痕迹,也留在了这所穿越过文艺复兴、法国大革命、比利时独立、两次世界大战的古老大学里。

但她自认不是天生款的学霸,如果以在校成长的时间轴来看,故事应该是这么说的:自小散养,一入小学逢考倒数,老师力劝留级;三年级后终于进得前列,却一直状态高低不稳;初中入了个子弟学校重点班,环境闭塞势利,老师使眼色,家长要面子,身心崩溃到中考失利上了个二流高中;

等高二终于开了窍,走了心,高考拿了年级第一,咣叽一声志愿没填好,带着一百多分的大型分差进入了省内一所二本学校。可以说,在踏入比利时鲁汶大学的殿堂之前,她应该哭唧唧来一曲,“终于等到你,还好我没放弃”。


上了清华读完博士进入投行,我却陷入了中年危机……|讲述


▲米老鼠就读的鲁汶大学作为荷兰语大学,可能不为中国家长所熟悉,但它在USNEWS、泰晤士报等世界大学排名历年来均在4、50左右 (图片来自鲁汶大学官网)

留学,每年都苦得跟高三一样

而留学远不是幸福潇洒的代名词。那六年,每年都苦得跟高三一样,尤其是第一年语言不通的情况之下的苦楚,只有天知地知自己知。

熬过之后,皆是收获。远不止学业,因为人生的命题,远不止读书。

有些收获在家庭,父母的家庭有爱,有品,有历史,在一度学渣的状态下,父母也始终在力撑她。这让她在自己组建家庭、有了孩子之后,特别在乎大家庭的其乐融融。

有些收获在沟通,因为语言不熟悉,她大一挂科需要大二重修,重修科目和二年级所学科目,总学分69,而系统上限是66学分。这3分,意味着她将需要用额外的一年来补齐,无法按时毕业。她和院办秘书、总秘书两度理论,要求为她开放系统上限,居然得到了肯定,挣到了机会,也顺利达标。

有些收获在于历练,从预科到大二,她在幼儿园、小学打扫过卫生;在干洗店熨烫过衣物;在别人家帮过佣;还在中餐馆站过前台。大三时开始进入公司办公室工作,赚到人生第一个1500欧。大四则顺利地在大学的财务部兼职。打个工也要符合她的计划,从体力过渡到脑力最后要跟专业相关。


上了清华读完博士进入投行,我却陷入了中年危机……|讲述


米老鼠是一位非常独立、能量非常大的女子,带着一堆光环、在世界500强的财务部门积累数年经验后,说抛弃就抛弃了这些“看起来美好”的高大上,到“爸爸真棒”团队喜滋滋管起了运营,并做起了“去哪儿上夏校”。可以说她的每一步,都带着强烈的自我主见和主动选择,和从不后悔的坦荡磊落。

她说以自己经历的种种,可以告诉低落中的人们:生活是不可能像我们想象地那样好,但也不会像我们想象地那样糟糕,“无论是好的时候,还是糟糕的时候,都一定要坚强”。


上了清华读完博士进入投行,我却陷入了中年危机……|讲述


第一次出国的时候,Summer才大一。不算大,也不算小,后来想想这段经历,似乎才有点后怕。

那时,她进入了西南一所重点大学的新闻系。许多高校新闻系的学子在专业第一节课时,可能就会被老师告知四个字“新闻无学”。什么是新闻无学?抛开那些为黑而黑的无聊段子,正向一点理解,这是在说新闻没有太标准的学术研究,采编实践才能出真知。

在异国他乡,洗了几个月盘子

当时的Summer,觉得学业无趣,周遭功利,便在大一暑假申请了学校介绍的一个中美合作项目,“Working and travel”,听来那么让人心动。开明的父母批了经费,她便怀揣着对大海和远方的向往,以及精进英文的决心,跑去大西洋边的度假村餐厅,洗了几个月的盘子。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那个项目和如今的夏校、夏令营相比,基本可用无组织无保障来形容,中方学生们交了参与费用,到了美国有一个可有可无的区域联络人给点指示,剩下全是自己上路打工。

有些人去了黄石公园,能看小鹿在帐篷外走来走去,有些人去了巧克力工厂,能欣赏五彩的巧克力豆编织灿烂视觉。Summer则是只身一人来到缅因州一处只有夏天才有人烟聚集的地方,和几个牙买加妇女住在一道,餐厅帮厨。又因不会开车也不会骑车,她每天上班需要走路一个半小时,如果那时就有微信运动,估计天天霸屏冠军位。


上了清华读完博士进入投行,我却陷入了中年危机……|讲述


一方面是“孤独到痛苦绝望”,另一方面她又第一次开启了对内对外的探索,她发现了路上的一家图书馆,和那里的老人们一起看书看电影,她和餐厅的主人和孩子聊学业和年轻人,也和牙买加妇女聊聊她们为何拼了老命到美国。

在试着融入当地生活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与自己独处,并在孤独中完成了一次自我的探索。我想明白了自己未来要做什么、要成为怎样的人,而不同的生活体验则让我变得更加包容,能够去接纳不同的人事物,这些应该就是我最大的收获吧。”

辗转“两岸三地”,追寻世界的同与不同

于是,接下来的整个大学生涯,她都更积极参与跨区域的交流项目。大三暑假,她申请去了台湾师范大学,进行了一场为期半年的学习交流。因为美国的经历告诉她要学会主动,她就去找资源,做龙应台基金会、台北电影节的志愿者,后来又二度赴台感受海峡对岸对于陆生、大陆的心态变化。

让她印象深刻的是,在一堂由赖声川团队一成员授课的戏剧课上,老师问她作为大陆来的学生,能否体会《暗恋桃花源》剧中的情感。Summer真实地回答说,不能体会。老师于是当着全班的面说,“你知道你为什么不能,因为你就生活在我们的桃花源。”她顿时感慨莫名。

从台湾回来后,她对海峡两岸的差异仍心存惦念,历史书上说,香港的历程处在大陆和宝岛的中间,那么香港是不是也值得探寻一番?于是,读完了经济学和新闻学的她,又去往香港中文大学读政治学。


上了清华读完博士进入投行,我却陷入了中年危机……|讲述


▲图片来自香港中文大学官网

读书期间她继续没有闲着,参与了好几个NGO的创立,在高大上的城市里穿行时,这个经历过乡村童年、小镇生活、县城考学、城市大学、海外游学的姑娘,心里依旧挂念着当下中国农村的空心化问题,农村教育怎么做的问题,如何真正帮助各类家庭的问题。

教育是连接起所有的钥匙

Summer发现,教育,可以是她用以连接起所有的那把钥匙,那些以旁观者身份经历的世态和经验,以参与者身份路过的风景和险滩,可以通过教育传递给更多的人。而媒体渠道,则是她可以更加广泛发声的地方。

2015年开始,她加入了做得最好的第三方美国低龄留学平台,从最顶尖美国私校到野鸡走读校,倾听了无数低龄留学家庭的酸甜苦辣。她逐步意识到,低龄留学痛苦的根源在于”国内缺乏好的国际化教育“。于是她选择加入“爸爸真棒”团队,成为了家长们选择国际化学校备受信任的“真榜君”。

让Summer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初中送孩子出国的家长在朋友圈写道:孩子13岁出国后,她再也没睡过一个安稳觉。这位妈妈说:“Summer你加油啊,希望等你有孩子时能有更多的选择,如果不愿意忍受低龄留学的分离之苦,就能把孩子留在身边。”

这一切,还在未完待续,但看见希望,仍在努力……


上了清华读完博士进入投行,我却陷入了中年危机……|讲述

看了他们故事,不知你是否有共鸣?

新年,我们想讲更多的故事

想更多的与您连接和沟通

想和文中的米老鼠(夏校君)、Summer(真榜君)聊聊么?


上了清华读完博士进入投行,我却陷入了中年危机……|讲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