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可馨事件,非要拿其家人說話搞事,是不是有點不道義?

許可馨“三天變冷”的言論沒有因為時間推移而變淡,反而引起了網友更加瘋狂反擊,熱搜雖然不見,但是涉及許可馨的每篇文章留言卻齊刷刷都在刷屏,以此來表達內心的不滿。倒許,似乎已成“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共同心聲,相比之下,挺許的三兩隻小貓偶爾發出的微弱聲音,很快就被淹沒了。

事實上,並不是公眾不放過許可馨,而是她自己不肯放過她自己,因為她從根本上就不認為自己有什麼過錯,這才是最重要的。假如她三番五次地出來道歉,也足以表明至真至誠,恐怕事件也早就平息了。冷處理不是辦法,尤其是當她的微博近日被示眾後,更加讓公眾泛起牴觸心理。

許可馨事件,非要拿其家人說話搞事,是不是有點不道義?

要說許可馨年齡還小,或有些固執,那麼,做父母的出來擺平此事也未嘗不可,可是,人們的期許都落空了,內心當然因為怨氣而感到憤憤不平。以至於許可馨到底是“誰家孩子這麼狂”就成為升級版的“公共話題”。因為,就國內一般思維而言,但凡一個囂張的人物背後,肯定背景不簡單。而且,她還是留學生,微博上爆出的生活照片,相當奢靡,這自然就會讓公眾更加相信,這個許可馨真的不同尋常。

幾天過去了,網友羅列的幾個大人物一一發聲否認,更讓這個許可馨給人以雲山霧罩的感覺,從而也愈發激發了網友的強烈好奇心,非搞個水落石出絕不罷休!哪怕大家正在火頭上,許的家人只要能站出來說句話或者說聲對不起,也就算了,畢竟大家也累了。因為,許可馨言論出現問題,本就可以一人做事一人當,要不是她的話語中傳達出的“拼爹靠母”,人們也不可能揪著她家人不放,要是能第一時間站出來替許可馨道歉,並承認自己的管教失責,這肯定也是一種解決當前困境的方式,也是終結這場紛爭的最好方法。“時間可以沖淡一切”,如果許家出來說句話,這件事或許也早就過去了。

許可馨事件,非要拿其家人說話搞事,是不是有點不道義?

許可馨被網友群毆,繼而對許家起底,這是社交媒體時代“隔空吵架”最為常見的方式,從某種意義上而言,一個人發聲之前就要懂得,做事要有底線,甚至,作為發聲的個人和單位要承擔自己發聲的全部後果,只有這樣,理性的聲音才能成為主流,而不是因為時空的錯位,就肆無忌憚,無法無天。事實上,許可馨的“硬傷”就在於她低估了網絡,自己卻爭強好勝,目空一切。所以,導致她看不到事實的全部,做出了極端性的舉止。

其實,細細想來,許可馨的言論僅僅代表了她自己,對祖國的不敬,對李文亮的攻擊,對父母的炫耀,以及對網友的嘲諷,不得不說許可馨四面出擊,毫無遮攔,遇到了被誤傷的公眾,公眾自然會感到憤怒。並且,現在正處於特殊時期,網絡以及媒體公共氛圍本來比較沉悶,所以,她傷人的言論,自然會被當成典型,從而被網友遊街示眾、人人喊打。

許可馨事件,非要拿其家人說話搞事,是不是有點不道義?

不難發現,公眾在起底許可馨的過程中,許可馨的很多思想和觀念都比較危險且極端,所以造成公眾在怒懟她的時候,也牽涉到了其他方方面面的事情。其實,網友僅僅是心存疑惑:到底是什麼樣的家庭,會讓自己子女如此肆無忌憚,而對於其父母倒並非真要“挖地三尺”找出個蛛絲馬跡來。

事情本來就明擺著,許可馨的事就是她自己的事,人們不應該誤猜誤讀什麼“她父母授意”之類的主觀臆斷,她的家人全體沉默,也是一種折中的做法,越到最後,家人出來說話的可能性就越小。大家想熱切看熱鬧的心態也就越成為了不可能。因為此事本來就與其家人沒有直接的關聯,何必生拉硬扯搞出這麼大動靜來呢?目前,網友看樣子還要死磕到底,撤了熱搜、刪了帖子,只要有關於許可馨的文章,馬上就一擁而上齊刷刷地跟貼,除了來貢獻熱度,就是起鬨看熱鬧,完了就是吃飯睡覺,跟沒事人一樣。

許可馨事件,非要拿其家人說話搞事,是不是有點不道義?

遇到事情冷處理,有時候的確應該這樣。那麼,冷處理如何去冷,這是個很玄妙的處理事情的方式,可惜,許可馨栽在這個問題上,既然冷,就不要發聲,可她偏偏放出“話題沉默三天就沒事了”,這不是挑釁嗎?果然,人們沒有三天後就散去,而是聚來了更多的人來一同“死磕”,許可馨顯然是判斷失誤,也低估了網友對於群毆的執著。

說實話,對於許可馨來說,道歉不只是承認錯誤,還要承擔責任。許可馨敷衍式的道歉,導致網友只能靠輿論強迫其正式道歉,可時至今日,聲討許可馨卻演變成了讓許可馨的家庭背景出來“曬一曬”,父母出來“走一走”,顯然,這麼做有些過激,也不一定合適。比如說,結果查出來其家人根本沒有什麼違法違規,眾網友是不是該負“造謠誣陷”的法律責任呢?真到了那會兒,都一個比一個溜得快!不過,或者就這樣冷處理下去,或者家人出來平息事態,這一頁終歸是要掀過去的。不管怎樣,還是期待所有人都該冷靜思考一下了,糾纏不休沒有必要,還是去做一些更有意義的實事,過好自己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