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英國女人娶妻——塵封百年絕世地下情

揭秘:英國女人娶妻——塵封百年絕世地下情

​安妮·李斯特,一個生活在200年前的英格蘭女子,被稱為現代第一個女同性戀者。

英格蘭北部的奔寧山脈(Pennine mountains)是出過著名文學作品《呼嘯山莊》、《簡愛》的地方。如今,這個山脈腳下的一個真實人物因為英國廣播公司BBC拍攝的電視劇《紳士傑克》(Gentleman Jack)風靡大西洋兩岸。

然而,這個電視劇的主人公並不是一個紳士,而是一個女士——安妮·李斯特(Anne Lister)。她出生在1791年,1840年去世,留下了“遺孀”安·沃克(Ann Walker)。

安妮·李斯特,被稱為現代第一個女同性戀。在男同性戀仍被法律定罪,女同性戀鮮為人知的200多年前,她在日記中寫道:“我只愛女人。”

性愛日記

讓安妮·李斯特廣為人知的正是因為她的日記。她從青少年時期開始寫日記,直到49歲去世,一共留下了26本日記,14本遊記,共500多萬字,事無鉅細記錄了她的日常生活、情感經歷以及遊歷見聞。

然而,這些並不是普通的日記,其中六分之一用密碼寫成。而日記從發現到內容公之於眾,前後共經歷了100多年。

揭秘:英國女人娶妻——塵封百年絕世地下情

安妮·李斯特的祖宅,始建於1420年代的希比頓大屋(Shibden Hall),如今已經是一座向公眾開放的老房子。《紳士傑克》播出後,從英、美各地到這座老宅來參觀的人數突然飆升了7倍。

1890年,安妮·李斯特去世50年後,一位遠房後輩約翰·李斯特(John Lister)繼承了她生前居住的祖宅希比頓大屋(Shibden Hall),從這座始建於1420年的老宅子裡發現了這些日記。

約翰·李斯特在朋友亞瑟·波雷爾(Arthur Burrell)的幫助下破解了密碼,終於讀懂了安妮·李斯特的秘密日記,發現了她與眾多女性朋友之間超越友情的性關係。

波雷爾曾建議約翰,將這些隱藏著驚人秘密的日記付之一炬,以免敗壞整個家族的名聲,但約翰仍然將它們繼續藏在了老宅厚重的木板牆後,給後人留下了一窺秘密的時機。

約翰·李斯特1933年去世後,希比頓大屋被捐贈給社會成為博物館,這些日記轉交到公共圖書館收藏。

日記公開

揭秘:英國女人娶妻——塵封百年絕世地下情

安妮·李斯特用數字、符號和字母組成密碼,400萬字的日記中,六分之一的內容隱藏在密碼的後面,講述她與眾多情人的性愛關係。

1982年,當作家海倫娜·維特佈雷德(Helena Whitbread)第一次在西約克郡(West Yorkshire)的哈利法克斯鎮(Halifax)公共圖書館裡看到這些日記時,她完全沒有想到,密碼的後面竟然隱藏著日記主人李斯特那麼與眾不同的人生秘密。

李斯特恐怕也從來沒有想到,她努力追求的同性婚姻,會有朝一日被法律承認。

1817年12月12日,安妮·李斯特在日記中寫道:“我脫掉外套和保暖內褲上了床,有了一個很長的接吻。她顯出了全部該有的熱情。不到7分鐘後,門閂放開了,我們又都好了。”

作家維特佈雷德在破解了密碼之後發現,李斯特在日記中的“接吻”實際上是“性愛”。

揭秘:英國女人娶妻——塵封百年絕世地下情

安妮·李斯特留下了不多的畫像,這是她年青時期的一幅畫像。

1988年,維特佈雷德出版了她解碼的第一本李斯特日記《我知我心》(I Know My Own Heart),轟動世界。

在此之前,歷史記載中缺乏對女性之間性關係的確切證據, 安妮·李斯特日記中的女同性戀細節,是許多人從來沒有想過的真實存在。她日記中的有些細節過於露骨,以致有些人覺得是編造出來的假情節。

問題少女

安妮·李斯特出生成長的西約克郡,座落在英格蘭北部的奔寧山脈,盛產煤炭、鐵礦石和羊毛,是英國第一次工業革命的中心地區。李斯特的父親,是個官職不高的職業軍人。

安妮·李斯特從小特立獨行、桀驁不馴,絕不是父母眼中的乖乖女。她共有4個兄弟、一個姐妹,據說因她太難管教,被母親送到約克的寄宿學校。

但寄宿學校的嚴格校規也沒有改變她的個性,15歲的她被學校禁止住在學生宿舍,發落到閣樓裡獨居。正是在這樣的孤獨寂寞中,日記開始成為她的傾訴對象。

揭秘:英國女人娶妻——塵封百年絕世地下情

亞瑟·波雷爾(Arthur Burrell, 右)幫助約翰·李斯特(John Lister, 左)破譯了密碼日記後,要求他將日記燒燬。

那是一個男女不平等的年代,英國的女性沒有財產繼承權,也沒有上大學的資格,但好學的安妮·李斯特在學校中掌握了希臘語、代數、法語、數學、天文學、地質學的知識。她還下定決心,只要男人能學的,她都要學。

同性愛人

也就是在這個閣樓裡,她開始了人生第一段同性關係。學校將另一個不守紀律的女孩伊利莎·萊恩分配到閣樓裡與她同住。她們就在老師的鼻子底下開始了同性戀愛。

安妮·李斯特戀愛時熱情似火,但從來沒有被愛情衝昏頭腦,也從不失精於打算、冷靜無情的另一面。她夢想的生活是有足夠的家產,能過自由自在的日子。李斯特深知,只有金錢才能讓她不必嫁人卻能享受上流社會的生活。

她很快就對伊利莎失去了興趣,愛上了約克一位醫生的女兒瑪麗安。這樣的移情別戀給伊利莎造成沉重打擊,從此一蹶不振,在精神病院裡療傷至死。

瑪麗安,在長達20年的時間裡,一直與李斯特保持著藕斷絲連的關係,即便在瑪麗安婚後,兩人仍然經常見面同床共枕。

但是,瑪麗安的婚姻傷透了安妮·李斯特的心。她決定到自由的歐洲大陸去追尋人生夢想,希望能遇到一個有思想又多金的志同道合的“女同志”。

1824年,她在法國巴黎遇到了來自根西島的寡婦瑪麗亞·巴洛(Maria Barlow)。巴洛太太雖然並不是李斯特理想中的有貴族頭銜的大家小姐,但李斯特還是傾心於她的“美麗和溫柔”。

李斯特對這段情以及兩人之間的性愛,在日記中比以前所寫的多了更多的細節。然而,李斯特很快厭倦了巴洛太太的多愁善感情緒多變。於是,她頭也不回離開了這個哭哭啼啼的情人,回到英國約克老家。

揭秘:英國女人娶妻——塵封百年絕世地下情

安妮·李斯特的日記中,有許多她自創的符號。這一部分的多個字母Q加個彎曲的鉤,都是她標記那天發生過性關係的符號。

這8個月的巴黎之行讓她大開眼界,也更加相信自己屬於更加廣闊的天空,應該享受更美好的生活。

叔叔去世後,她成為祖宅希比頓大屋的繼承人。叔叔留給她的還有其它的房產和土地,這些新增的收入使她獲得更多經濟上的自由,可以去“看世界”,也有了更多機會接觸到上層社會。

這時,她結識了白金漢郡五世伯爵的妹妹薇爾·霍巴特(Vere Hobart),對這個年輕又時尚的貴族小姐一見傾心。

她倆結伴到英格蘭南部海邊小鎮海斯汀(Hastings)遊玩了5個月,期間安妮·李斯特開始以為,終於找到了自己的夢中情人。薇爾的容貌、家世、財富都是安妮·李斯特多年來一直渴求的。然而,薇爾並沒有選擇她,而是嫁給了一位軍官。傷心於對方的絕情,也尷尬於自己的多情,安妮·李斯特哭了好幾個月。

而且,她的錢花光了。她在日記中寫道:“我進入上等社會的計劃失敗了。”

揭秘:英國女人娶妻——塵封百年絕世地下情

希比頓大屋

回家是最好的療傷方法。於是,安妮·李斯特打道回府,多年來第一次安心在祖宅裡住了下來。她向日記訴說道:“我還可以繼續快樂生活。41歲了,還有一顆求索的心。什麼能讓這顆心停下來呢?”

這樣一個思想開放、頭腦敏捷、受過良好教育的女性,在200年前的英國非常罕見。正是憑藉自己的智慧以及精明的商業頭腦,安妮·李斯特在繼承了家族產業後,成為哈利法克斯地區很有實力的地主、也為她選擇嚮往的自由自在的生活提供了良好的經濟基礎。

人生伴侶

這時,安妮·李斯特的人生伴侶安·沃克爾重新出現在她的人生軌跡中。29歲的沃克爾,個性很內向,是附近一個大宅子的女繼承人。

正如她此前的情人們一樣,沃克爾的財產是吸引安妮·李斯特的重要原因。她在日記中寫道:“她做夢也不知道我在想什麼。她有錢,這或許能彌補社會地位不高的缺陷。我倆到現在為止很合得來。”

“我在小木屋裡真的感覺愛上了她。或許歷經滄桑,她會比以前那些讓我心動的人更能給我幸福和快樂。”

重逢兩個月後,安妮·李斯特向安·沃克爾表示了共同生活的願望。而沃克爾此時卻對這段同性感情很迷惘,於是要求給她半年時間考慮考慮。

半年過後,沃克爾仍然拿不定主意。安妮·李斯特也開始對這段感情產生懷疑,於是離開哈利法克斯又到巴黎去了。

幾個月後,當她回去時,沃克爾已經推掉了一門親事,顯示她決心已定選擇和安妮·沃克爾生活。

揭秘:英國女人娶妻——塵封百年絕世地下情

神聖三一教堂(Holy Trinity Church)

這兩個女人分別修改了自己的遺囑,交換了戒指。 1834年復活節的那個禮拜日,她們雙雙到約克的神聖三一教堂(Holy Trinity Church)裡共領聖餐。在她們看來,這樁“婚姻”就此蓋章註冊了。

婚後,兩人到法國和瑞士度過了3個月的蜜月。回到哈利法克斯後,安·沃克爾把很多傢俱搬到希比頓大宅,開始了新生活。

兩個女人決意共同生活的舉動,在約克郡不但成為茶餘飯後的談資,還出現了公開的嘲笑和惡意的匿名信。利茲一份小報上刊載了諷刺她們的廣告,宣佈“希比頓”的李斯特上校和安·沃克爾小姐“成婚”;她們還收到寫給“李斯特上校”的信,恭喜新婚伉儷共結連理。

安妮·李斯特在日記中寫道:“這些可能都是故意氣我,如果真想讓我生氣,肯定是白費功夫。”

像所有新婚家庭一樣,兩個人的共同生活免不了磕磕碰碰,彼此適應。安妮·李斯特對地方政治興趣濃厚,而沃克爾覺得大受冷落傷心不已。

李斯特要翻新祖宅,資金大部分來自沃克爾。李斯特在日記中寫道:沃克爾對這筆錢的支出,越來越“歇斯底里”。

婚後幾年時間,她們倆遊歷了很多國家,在法國登山,到俄羅斯過冬。

特立獨行

揭秘:英國女人娶妻——塵封百年絕世地下情

在李斯特和沃爾克“山盟海誓”的約克神聖三一教堂外,掛出了一個彩虹銘牌,紀念她倆在1834年的那場“婚禮”。

1840年夏天,她們來到了高加索山脈如今格魯吉亞第三大城市庫塔伊西(Kutaisi)。1840年8月11日,李斯特寫下了最後一篇日記。6周之後,李斯特離開了人世,據信死於蟲子叮咬引發的高燒。

柔弱的沃克爾帶著李斯特的棺材,歷時8個月長途跋涉7000多公里,終於把愛人的屍骨帶回到了英國家鄉。根據李斯特的遺囑,沃克爾可以繼續在希比頓生活,但她的親戚們都認為她患有精神病,安排了醫生、律師。警察破門而入。

那時,沃克爾將自己反鎖在希比頓的一個昏暗房間內,旁邊堆滿了各種文件,還有一把子彈上膛的手槍。她被送到了約克的精神病院,那裡正是李斯特的第一個少年情人伊利莎養病的地方。

如今,在李斯特和沃爾克“山盟海誓”的約克神聖三一教堂外,掛出了一個彩虹銘牌,紀念她倆在1834年的那場“婚禮”。

隨著BBC電視劇《紳士傑克》熱播,越來越多的人對安妮·李斯特的身世和經歷有了更多的瞭解。從英國和美國前往希比頓參觀的人數也飆升了700%.

200年前的安妮·李斯特,身體強壯、精力充沛、特立獨行、我行我素,性格怪僻,思維敏捷、博學上進、冒險獨立、鋒芒畢露,敢恨敢愛,她肯定不是一個人見人愛的女性。

《紳士傑克》的編劇、製片兼導演薩莉·懷恩萊特(Sally Wainwright)對安妮·李斯特有這樣的評價:

“她對自身的價值有一種非常健康的意識。她能給我們一些啟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