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剪時光憶闌珊

題記

碎剪時光憶闌珊

《海市蜃樓》帕夏 烏買爾

小清新的八十年代,童年記憶如斷瓦殘垣,穿入衚衕彷彿進入迷宮,色彩單調但樂趣無窮。走出雜院,城市依然清淡如水,遠去的車鈴伴隨雞鳴犬吠,晚歸的炊煙蓋不住雨後泥土的香味,暑假悠然自得。

1982年盛夏,國營電影院,大眾影院人流如織,影片《少林寺》公映,《少林寺》看罷,猶如清新的世界打開了潘多拉魔盒;後又看《南北少林》、《少林寺俗家弟子》、《海市蜃樓》等影片,世界從此光怪陸離。人生路上,虛幻的光影常與現實交織,偶有某一段劇情切入生活,卻有迥異的結局,頗為詫異,但神明如佛,成長的心靈依然追尋菩提樹下的聖潔與空靈。

《少林寺》在中國電影史上有劃時代的意義。上世紀80年代初,一部少林寺,一毛錢一票的年代,賺了一個多億的票房。但重要的不是票房,而是對當時人們的精神文化和普世價值觀的影響,隨後武術潮、《武術》雜誌興起,電影商也紛紛投資動作武打題材類的電影,《武當》、《武林志》、《自古英雄出少年》勻是那個時代的佳作。

碎剪時光憶闌珊

一、電影簡史

16格的畫面組成一秒,彷彿人生的每個片段。這是早期的電影畫面組成,18世紀經歷60多年的不斷髮明與改進,1895年,法國人成功研製出集攝影、洗印和放映功能於一體的“活動電影機”,即每秒16格,畫面清晰而穩定。同年在一家咖啡館裡,世界第一部無聲黑白電影《火車到站》被正式公映,發明人盧米埃爾兄弟當之無愧被稱為“電影之父”

碎剪時光憶闌珊

電影的發明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除了對人們的認知、娛樂、休閒等生活上的影響,也逐漸影響了各個領域,如資本、政治、文化等。

在資本領域,20世紀各大影業公司崛起,其中最為著名的便是好萊塢的華納影業。而20世紀中期也是好萊塢的崛起時代。

於政治的影響則興起於20世紀70年代,也就是政治電影,前蘇聯、日本、意大利、美國都曾興起,75年以後則衰落。

在文化領域,新生出多個職業,如編劇、導演、製片、演員、外景、除了促進就業,也提升了文化領域的藝術創作熱潮。

二、中國電影

1896年,電影技術正式傳入上海,當時被稱為“西洋影戲”。

1905年,著名京劇老生譚鑫培作了中國第一部電影的主角,《定軍山》,在北京豐泰照相館拍攝,並被拿到前門大觀樓放映,沒有電影院,但觀眾人山人海。1928年,上海明星公司出品的《火燒紅蓮寺》,是中國的一部武俠電影。

70代表人物李小龍

碎剪時光憶闌珊

從1905年到2019年,中國電影發展了一百餘年,在世界歷史的長河,中國電影曾閃耀過數次光芒,70年代李小龍的功夫片,曾作為一種獨特魅力的文化輸出,被世界熟知。

中國功夫,雙節棍、側踢、截拳道、出招前的吼叫、疾如閃電的招式、完美肌肉線條。時值今日,李小龍個人魅力及其電影作品的影響力,依然如水一樣,無形而有力。李小龍電影的意義在於,讓世界認識中國功夫,讓世界看到中國的電影文化,李小龍早期進入好萊塢拍攝《青峰俠》,後簽約嘉禾,拍攝了《猛龍過江》、《唐山大兄》、《精舞門》等經典作品,為嘉禾帶來質的飛越,也打開了歐洲日本等國際市場。

而80年代後期崛起的香港影星成龍、洪金寶、周星馳等,也可以看到模仿李小龍的影子和經典鏡頭的致敬。

80年代的李連杰

80年代,中國影壇橫空出世的一部功夫片,便是《少林寺》,事實上,本片對國人的影響,已經超越李小龍的電影。這部由中港合資拍攝的少林功夫片,創造了很多奇蹟,國內加上海外票房共1.6億,其中國內票房1.4億,當時票價一毛到二毛五,中國8億人口,而許多人都是看了3次以上。

《少林寺》掀起了學習武術、功夫片熱潮,後期誕生了諸多國產佳片,如《少林小子》《南北少林》《武當》《武林志》《木棉袈裟》等。

李連杰動作如行雲流水,瀟灑飄逸,將中國功夫文化精髓展現得淋漓盡致,90年代與徐克合作的《黃飛鴻》系列,塑造出了一個擁有強烈家國情懷的宗師形象,更被海外熟知。

三、光影與生活

電影及電視是一種藝術文化,已經與人們的生活密不可分。80年代《少林寺》的熱潮持續了好久,以至於每次看電影彷彿時空穿越,思想飛到另一個時代,後學校組織觀看《大渡河》、《四流赤水》,依然陶醉在紅軍衝鋒陷陣的吶喊聲中。

驚喜如時代的變革般不期而至,1985年冬天,家裡買了一臺君子蘭牌黑白電視機,也是大雜院中第二家擁有大型家用電器的家庭,當年除夕之夜,央視首播《射鵰英雄傳》,家裡坐滿了鄰居,吃瓜子花生,嚼糖果,其樂融融。家裡變成小電影院,當時感覺很奇妙,也很自豪。

休閒娛樂之外,電影及電視帶給人更多的是對人生的反思與價值觀的取捨。

《開國大典》中的歡騰與豪邁

《紅高梁》中面對日寇的血性與不屈

《編輯部故事》的葛式幽默、詼諧與京片子妙語連珠

《舉起手來》經典的抗日喜劇卻有別於神劇,鬼子的愚蠢與群眾的智慧形成鮮明的對比,合情合理引人入勝的劇情,卻又讓人無從吐槽

《二子開店》父子幽默詼諧塑造豐滿小人物及改革開放後人們新思潮的興起

《過把癮》90年代的愛情觀和永遠不變的分分離離後的至死不渝

光影百年,觀眾總能從電影中找到自己似有的人生,並把從中得到的思想價值昇華到現實中的人性。

碎剪時光憶闌珊

四、斷層

從20世紀末到21世紀初,科技的力量使光影發展突飛猛進,帶給人們更多的是好萊塢式的逼真特效震撼,仍然記得《侏羅紀公園》中的恐龍《終結者2》中的液態金屬機器人T1000,但也許是國外特效的衝擊,讓中國的電影人在藝術創作領域的重心有所偏移,今天的影視劇作品中,好多場景非實景拍攝,降低了觀賞性;演員的演技浮誇,用力過度或面癱表演正成為一種文化,淳樸和自然的演技悄然而逝。

徐克的《蜀山》結尾,五臺山掌門對玄天宗說:當年天雷雙劍合併失敗,白眉以雷炎劍上的元神再造廉刑,你何不嘗試用相同的方法再造李英奇?

碎剪時光憶闌珊

修仙千年,元神不滅。電影中的玄幻若歸結到現實,我想就是一種思想,一種精神,中國電影百年,韶華雖逝,精神尤存。

觀眾不期望看到《上海堡壘》式的高開低走,但也許電影人已經沒有辦法,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新生代演員當如雞肋,實力變成了網絡流量,觀眾的市場需求也如網絡泡沫般虛幻。

五、電影精神

碎剪時光憶闌珊

1983年《A計劃》,成龍自15米高的大鐘上跳下。

1987年《海市蜃樓》結尾,徐小明烈火焚身騎摩托車衝向彈藥庫。

《黃飛鴻》中,李連杰的一個踢竹梯動作,導致小腿骨折

1982年,《西遊記》被央視立項拍攝,當年拍攝劇組幾乎走遍全國,經費不足情況下,整個劇組一頓飯僅五毛錢的配額,如果按現在的標準,僅相當於幾十元。我還記得電視中播放過豬八戒的扮演者馬德華,從威亞上摔下來的畫面,整個身體重重鏟向地面,的也幸好有假肚皮道具的保護,那時沒有專業的吊威亞人員,所以當時演員所承受的危險可想而知。

《西遊記》的播出,給幾代人帶來前所未有的歡樂,當時的播出也很奇芭,記得是先播出《三打白骨精》,後過一段時間才播出《除妖烏雞國》,其實1986年是試播兩集,看觀眾反映意見,1987年才全部拍完。對於我而言,《西遊記》每次千呼萬喚始出來,然後又進入下一集遙遙遠期的期盼。

電影精神,以前是為藝術奉獻而搏命,現在是為商業資本而搏命,所以終歸會失去一些本質性的東西,讓人看不到電影藝術的靈魂。

結語

影視作品是生活的調和劑,也是一種藝術文化,它融入到每個人的生活,傳播快樂、價值與信仰。好的電影可以看了又看,好的回憶卻如破碎的片段,依稀記得老舊的電影院,廣場的垂柳、拾階而上的孩童、斑駁的紅漆木門,五顏六色的海報,那座承載了幾代人歡樂的休閒之地,已經被豪華的裝飾和3D巨幕代替,孩子們的笑聲依然童真而清澈。正如每個時代都有不同的價值觀和主旋律,但電影帶給人們的歡樂都是一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