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綠增美增收 東阿縣“綠色銀行”促景美民富

增綠增美增收 東阿縣“綠色銀行”促景美民富

  □聊城日報全媒體記者張興國通訊員侯昌明

  今春,東阿縣大橋鎮郭口村在村莊四周統一整治的24畝荒地上,種植了1600株黃桃,並由村民進行承包,這一舉措既營造了花果飄香的村居環境,還增加了村集體和群眾的收入,促進了鄉村振興,可謂“一舉多得”。

  曾經髒亂差、無人問津的荒地經過整理改造,搖身一變,成為美麗的“花果園”,“沉睡”多年的廢棄地也成了炙手可熱、收入可觀的“聚寶盆”。

  “這些黃桃是從青島萊西引進的優質品種,明年就能掛果,而且我們村還在村民的庭院裡種植了400株日本紅柿呢,它們可都是‘小銀行’啊!”郭口村黨支部書記郭秋生很自豪。

  像郭口村一樣,整治環境、增加收入兩不誤,生態效益、經濟效益雙豐收的典型在東阿縣比比皆是。

  經濟林綠化,是既能改善農村環境,又能創造價值的好辦法。當前,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時,東阿縣緊抓春季黃金時節,把種植經濟苗木與正在開展的“家家整潔、村村清潔”自主治理行動相結合,對各鎮(街道)擬發展的經濟苗木種植進行全方位服務,指導各村在街道兩側、房前屋後、庭院內部、池塘溝渠等適合地塊,因地制宜栽植蘋果樹、石榴樹、駿棗樹、柿子樹、桃樹等各種經濟苗木,綠化美化農村環境,打造農民增收致富的“綠色銀行”,努力實現林業“增綠、增美、增收”。

  該縣劉集鎮北崔村黃金梨種植有近20年的歷史,目前種植面積達到1300餘畝,每畝每年純利潤都在1萬元以上,梨花盛開時節村內村外美不勝收,吸引了許多攝影愛好者前來採風,其產品暢銷國內外。為帶動這一產業進一步發展,劉集鎮政府在該村黃金梨種植區劃出地塊,給予種植梨樹的果農連續3年補貼。“多挖一個樹坑、多種一棵梨樹,既好看又增收,大家的幹勁可足了!”北崔村黨支部書記曹興民說道。

  一片經濟林,棵棵“搖錢樹”。東阿縣堅持“生態立縣”戰略不動搖,全力推進國土綠化、植樹造林工作,大力發展經濟林產業,通過政策扶持、效益帶動,不斷擴大種植規模,提升果品生產質量,形成各種特色生態產品,目前全縣森林覆蓋率達到48%,經濟林面積達到6.3萬畝。今年計劃新增造林面積6500畝,其中經濟林1500畝。

  核桃產業生態、環保、富民,其中材果兼用核桃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個符合國家林業發展三大方向的多功能樹種,市場前景廣闊,發展潛力巨大。東阿縣在牛角店鎮、陳集鎮、姜樓鎮建立了面積為6500畝的3個材果兼用美國黑核桃(薄殼山核桃)示範基地,在工作人員的精心管理下,核桃樹枝繁葉茂、長勢喜人。東阿縣精心規劃,充分整合品種展示、文化創意和休閒旅遊採摘的優勢資源,著力打造成為國內最大的黑核桃、薄殼山核桃高檔木材戰略儲備林基地、苗木生產基地和旅遊觀光示範基地,將核桃林建設成讓群眾脫貧致富的“金果林”。

  “哪個鎮想種經濟苗木,只要一個電話,我們就派出專門的指導員,從品種選擇、栽種技術到管理方法進行全程幫助。現在群眾的積極性很高,全縣已經掀起了種植經濟苗木的熱潮。”東阿縣林業發展中心主任王勇軍介紹。

  熱火朝天的植樹場面、迎風搖曳的經濟苗木、充滿生機的經濟林場,構成了這個春天最美的風景:

  魚山鎮正加緊種植2.5萬餘株泰山紅石榴、板栗樹苗;

  陳集鎮依託李廟村的葡萄種植帶動周邊村大力發展葡萄產業;

  高集鎮用潘趙村種蟠桃、廟楊村種蘋果的示範作用帶動種植戶擴大規模;

  姜樓鎮西寺村在村內栽植了3000餘株油杏樹,東楊村在街道兩側栽植了400餘株泰山紅石榴樹;

  劉集鎮統一購買了25萬株桃樹、蘋果樹、石榴樹,著力打造出32個“桃村”、29個“蘋果村”、24個“石榴村”;

  “綠色銀行”的種植還在繼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