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殘疾人新政策,國家是如何照顧殘疾人的


央視:殘疾人新政策,國家是如何照顧殘疾人的


央視:殘疾人新政策,國家是如何照顧殘疾人的

日前,中國殘聯、民政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中國標準化研究院等部門共同在京召開新聞發佈會,對《就業年齡段智力、精神及重度肢體殘疾人託養服務規範》(以下簡稱《殘疾人託養服務規範》)的有關內容進行發佈,並將於2020年1月1日正式實施。

一、關注託養機構與人員配置

據記者瞭解,我國有8500萬名殘疾人,其中重度殘疾人2500多萬名,有託養需求的近千萬名。面對這些需要託養的群體,其託養機構和人員配置也是一大難題。

  此次《殘疾人託養服務規範》對撫養服務機構的崗位設置、人員配備以及場所規格等做出了具體要求。在人員配置和管理方面,該標準作出了詳細要求。比如,殘疾人託養服務機構應配備專業技術人員,具備殘疾人社會工作、醫療或康復、就業指導、心理諮詢或疏導等專業能力,每年需參加相關專業規範要求的業務學習或專業培訓。

央視:殘疾人新政策,國家是如何照顧殘疾人的

此外,在場所要求方面,《殘疾人託養服務規範》要求殘疾人託養服務機構應有固定的服務場所,寄宿制託養服務機構建築面積應按照床位不少於10張、單人間使用面積不小於10平方米,合居型居室人均可使用面積不小於6平方米,衛生間應配備殘疾人蹲位,居室和衛生間應配置緊急呼叫設備,日間照料託養服務機構應為殘疾人開展生活自理和社會適應能力訓練的功能區。

  “這個標準對提升我國殘疾人託養服務科學化、專業化水平提供了參照依據,對全國各地建立健全殘疾人託養服務地方標準提供了方向指引。”參與此次標準制定的南京特殊教育師範學院教授何侃說,這也為各地開展政府購買殘疾人託養服務提供了相應參考。

二、明確生活照料和護理內容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殘疾人群體有智力、聽力、精神、肢體等不同殘疾類型,要助其真正脫困、獲得“善養”,需要分門別類的進行託養服務,為此,《殘疾人託養服務規範》對殘疾人託養服務的生活照料內容進行了詳細的規定。

  《殘疾人託養服務規範》對寄宿制照料、日間照料兩類機構提供服務的主次和重點有適度區分。在殘疾人託養服務機構方面,應對有需求的服務對象進行自助飲食、穿脫衣物等自我照顧能力訓練和行走、上下樓梯等室內外移動能力訓練。而日間照料託養服務機構更偏重於社會適應能力訓練、勞動技能和輔助性就業。

央視:殘疾人新政策,國家是如何照顧殘疾人的

比如,模擬超市、銀行、公共交通等場景,提高殘疾人在物品購買、錢幣存取、交通工作乘坐等方面的技能,以及為他們制定職業康復和勞動技能培訓計劃,提供職業介紹、輔助性或支持性就業服務。


  《殘疾人託養服務規範》的出臺意味著從2020年起,16週歲至法定退休年齡段的智力、精神和重度肢體殘疾人,將可獲得由專門機構和工作人員提供的生活照料及護理、生活自理和社會適應能力訓練、運動功能、職業康復與勞動技能訓練等託養服務,這些將有助於幫助更多殘疾人建立生活信心,更好迴歸社會。


央視:殘疾人新政策,國家是如何照顧殘疾人的

我是如常杜文林,我將服務於殘疾人就業服務;

敬畏生命,有為有為,願如常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