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總是不得要領、虎頭蛇尾?《做事的常識》幫你走出迷茫

最近很煩躁,滿滿的挫敗感,上個月寫了幾篇書評,有點沾沾自喜,覺得只要繼續努力,離優秀,也不算遠了。

於是繼續看書寫書評,無意中上豆瓣看了別人寫的同一本書的書評,瞬間感覺跌入深淵。

別人的書評對內容的提煉和總結,精準簡練,而我的書評,其實也就比流水帳好一點。

心裡又挫敗又焦慮不安,我不停地問自己,我喜歡看書,我也想學更多技能,讓自己變成更好的人,我是不是就要這樣放棄?

可是繼續下去真的好難,我要怎麼樣做,要努力多久才能達到那樣的閱讀水平,寫出一篇讓老師評價優秀的書評?

就這樣挫敗,焦慮,渴望,不安,反覆在心裡纏繞。在房間溜達看到臥室裡書架上擺滿的這幾個月斷斷續續買的老師推薦的很多書,這一本《做事的常識》就那麼被我取下來,我想那麼焦躁不如看看書吧。


做事總是不得要領、虎頭蛇尾?《做事的常識》幫你走出迷茫


一口氣看完了書,差點錯過了接孩子的時間,走在路上,我腳步輕快,心情愉悅,如同一個叢林裡迷路的人幾經煎熬,終於找到出路。

《做事的常識》這本書的作者小倉廣先生先後在日本人力資源情報公司和人事諮詢顧問公司任職,後來自主創業,以開發主管領導力並且提供企業獨特的諮詢顧問服務為主業;並且作者利用業餘時間著有多本著作,在我看來本書作者小倉廣先生是一名讓人佩服不已的資深“斜槓創業家”。

《做事的常識》這本書分為二個部分。

第一部分從1.想得太多難以開始;2.困擾太多難以堅持;3.遇到挫折不願重複;三個方向深層分析了人們常常不能達成目標的原因。

第二個大部分則提出了便於達成目標的三個步驟:開始——堅持——-重複

每一部分都以12個小內容從自己多年的工作,做事的實際經驗和經歷出發詳細解讀了每一主題步驟;幫助讀者在閱讀過程中能夠感同身受地發現自己曾遇到的,目前在經歷問題,並提出最合理的整改建議,幫助我們解決問題更好成長。

說它是我的人生之書有點誇張,但是它至少解決了我現在的焦慮和難題,不再止步不前,繼續開始嘗試和練習。

我就想結合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說說對書中第二部分,也就是達成目標過程中的三個步驟的理解和體驗


做事總是不得要領、虎頭蛇尾?《做事的常識》幫你走出迷茫


開始

人都有許多想做的事,想實現的目標。但是常常在開始就把困難想得太多,導致自己害怕,不敢開始行動,久而久之就放棄了。

作者在開始這個部分主要從1.細分計劃;2.重要工作提前策劃準備;3.學會自我激勵管理情緒;4.管理時間這四個方向詳細介紹了自己在開始做一件事時的許多經驗。

這部分內容,也是我在工作中深有感觸,並且也有深刻的教訓的部分:

前段時間上級對我單位第一階段驗收結束,提出很多需要整改的部分;但因為忙於瑣碎工作,三天後才開始著手整改。

結果發現這次整改材料內容有比較大幅度的變化,即使馬不停蹄也需要至少一週,而在此時距離複驗時間只剩下四天。

更不巧,三歲多的女兒初上託兒所,感染流感發燒要掛水,孩子爸更忙指望不上。

焦慮、後悔也無奈,我這部分工作複驗中如果出現問題,直接影響全單位整年的績效和領導年底的評先選優。

而我如果在最初幾天先熟悉整改內容,並且提前策劃,分解需要做的工作,按計劃每天推進,也不至於這個時候左右為難焦頭爛額。

最終我只能白天陪孩子打針,下午抱著孩子理順工作思路;晚上孩子睡了,我加班工作;整整四天,最後感覺自己快虛脫了,總算馬馬虎虎趕上進度。

然而,趕工的結果肯定不如精心準備。上級反饋平平,領導也不滿意;我自己也愧疚難過,因為一時鬆懈和思慮不周,既沒有照顧好孩子,也沒做好工作,還把自己整得憔悴不堪。

所以後來,我認真對這次事情進行了反思,並調整了自己的工作方式,以便迎接最終驗收:

1、分析工作流程;

2、拆解工作量,每天固定完成一定任務量;

3、每晚睡覺前我會想想第二天的工作內容,把思路整理在筆記本上,哪怕簡單地打個草圖,便於第二天開展工作。

當然孩子生病初愈會鬧,我因為領導的臉色也會難過,但是我告訴自己這是生活常態,工作上次沒做好,這次努力就好了;孩子不舒服鬧一鬧,我哄哄就好,我一定要盡到自己為人母,為人職工的責任,努力做好當下,給自己爭口氣。

就這樣,努力了半個月,在最終驗收中達到85分,在全系統居中,也算不錯,那一刻我覺得,我學到了!

做事總是不得要領、虎頭蛇尾?《做事的常識》幫你走出迷茫


堅持

在這一部分,讓我看了之後頻頻點頭的有這麼幾個方面,

1.把你想實現的目標轉化成你的習慣;

2.高效利用黃金時間作重要的事;

3.遠離讓你分心的事或物;

4.不要心急,持續有進度就好;

5.讓身邊的人成為你的糾察隊;

6.對自己賞罰分明;

這簡直都是我在減肥中都能完全用上的法寶。說起減肥,我產後三年無數次減肥,無數次失敗,之前還是身高165,體重67公斤的壯媽媽,每次減肥要麼是激進的改變飲食,要麼是激進的開始運動,但都堅持不了多久。

後來有一個一直很瘦的朋友給我說,你幹嘛那麼辛苦,不運動,不捱餓也可以瘦啊,你看我一直在家做飯,少油鹽,多蔬菜,吃粗糧,肉也吃,週末也會出去吃大餐,也沒見我多胖啊。

我才明白過來,能陪伴我們一輩子的不是苛刻激進的手段,而是良好的生活習慣。

我開始調整飲食,早晨牛奶雞蛋麥片,中午自己炒菜加煮玉米,下午餓了泡個免煮銀耳,晚上回家要麼炒個素菜,要麼泡個麥片,想吃的零食也就吃幾口。

週末帶著孩子出去吃自己想吃的但是不吃撐,家裡買很多水果,饞了就吃點,好像真的沒覺得痛苦。

這段時間除了孩子生病那周,我基本上就這麼吃,瘦了八斤,特有成就感。

而且我開始健康飲食的時候給周圍朋友都說了,以後除了週末,別叫我出去吃飯,他們也很配合,甚至也有和我一起開始健康飲食的。

我們互相監督們互相打氣,越來越覺得這樣吃飯很舒服;每瘦下來五斤我們就約定送自己一件衣服。

做事總是不得要領、虎頭蛇尾?《做事的常識》幫你走出迷茫


重複

經常會聽很多人說,當你堅持做一件事達到一萬小時,你就會成為這一行的專家。說起來容易,但是實施起來很有難度,並且大家對這個堅持一萬小時很有誤解。

這一萬個小時裡你會遇到失敗,打擊,會心灰意冷,會懷疑自己,也許不到一萬小時你就會放棄。

而且這個一萬小時,並不是機械的重複,而是每一次努力後,要回頭看看自己的不足。

甚至失敗以後,收起情緒,嚥下淚水努力站起來,看看自己為什麼失敗,看看和成功的人的差距,一步步的走下去。

也有可能一萬小時裡你堅持的狼狽不堪,又或者一萬小時後你距離專家的水平還有差距,可是隻要堅持了,你肯定會有收穫,離自己的目標越來越近。

這就是作者在這部分強調的內容:1.即使失敗多次,不放棄就不算輸;2.不因相同的理由失敗第二次,就是進步;3.做不到100分也要為自己喝彩;4.只要跑到終點,再狼狽都帥;5.別猶豫,做就對了!

前兩天聽作家趙星老師的課,她提到自己這十年,都是在下班後刻意練習寫作,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而這個刻意練習,也不是自己悶頭寫就可以,而是認清自己,發現自己的優勢,找出自己感興趣的方向,大量閱讀,打好基礎之後再不斷地寫,不斷比較,不斷改進,完善自己。


做事總是不得要領、虎頭蛇尾?《做事的常識》幫你走出迷茫


我想在我的自我提升之路上,未來還會有更多刺激和焦慮,刺激之後我還得拿起自己的稿子,繼續改,繼續寫;即使現在寫得不那麼好,只要我能重複這個反思,修改的過程,會有一天,應該可以寫到優秀的程度。

無論是準備開始減肥還是學習一種新的技能,還是面對新的業務,或者重要複雜的工作,都要學會聰明的開始,巧妙的堅持,柔韌的重複。

但是在自以為是的開始之前,最好,還是能夠借鑑下前輩的經驗,認真的看一看別人的經歷,也不要只是套用,而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取適合自己的,才能事半功倍,所以,這一本《做事的常識》非常推薦,也值得你擁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