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擅寫"送別"和"懷人"的周邦彥,遇上"懷古"題材,看他怎麼PK蘇軾


懷古主題,在璨若星河的古詩詞中,是熠熠閃光的一顆。

為我們津津樂道的懷古詞有很多,我相信說到這一主題,大多數人第一時間想到蘇軾的作品。


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當擅寫


東坡本首詞,洋洋灑灑,揮毫潑墨,從大浪淘淘的長江水起筆,嗟嘆千古,風流人物層出不窮,轉而到眼前的"故壘西邊",三國時代豪傑紛爭,群雄"逐鹿",再著筆墨細寫周瑜的雄姿英發,文武雙全。全詞有"疏"有"密",轉承自如,足見東坡之筆力,真是"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結末句,蘇軾結合自己的處境,直抒胸臆,發千年之慨嘆,引起讀者強烈共鳴。

本詞當之無愧為懷古詞中的佳篇妙作!

當擅寫


周邦彥,字美成,北宋錢塘人。被婉約詞人奉為"正宗"。他的詞作最多的是寫羈旅離別,相思懷人。不過他也有一首懷古詞,寫得別具匠心,與東坡形成對比。


西河·金陵懷古

佳麗地,南朝盛事誰記。山圍故國繞清江,髻鬟對起。怒濤寂寞打孤城,風檣遙度天際。

斷崖樹、猶倒倚,莫愁艇子曾系。空餘舊跡鬱蒼蒼,霧沉半壘。 夜深月過女牆來,傷心東望淮水。

酒旗戲鼓甚處市?想依稀、王謝鄰里,燕子不知何世,入尋常、巷陌人家,相對如說興亡,斜陽裡。


當擅寫


詞開篇以"佳麗地"橫空而出,點出六朝金粉的一大特點。明明懷古,可偏又說"南朝盛事誰記",六朝的繁華如夢,往事已成塵埃,曾經的記憶都已隨風帆"遙度天際"了,短短几句,即寫了金陵由盛轉衰的史實,而"遙度天際"一語,彷彿情境就此終了,然而並非如此。

斷崖處的倒樹,曾是"莫愁"維舟的地方。如今已滿目荒涼,"莫愁"又與開篇的"佳麗地"相呼應,"空餘舊跡"又接續了前面的詞意。

當擅寫


夜已深沉,詩人站在高高的城牆之上,無論這城牆是曾經的巍峨還是此刻的殘破,都一樣有如洗的月光照射下來。東望淮河漫漫,懷想一片繁華之景,那招展的酒旗,鏗鏘的鑼鼓,喧鬧的街道,如今都歸於岑寂,詩人不禁驚問"酒旗戲鼓甚處市?"

詞的結尾,化用劉禹錫詩句,燕子懵懂,不理世事滄桑,依舊飛入尋常巷陌,而詩人空對舊時人家,感慨興亡嬗變,坐看斜陽隱沒。


當擅寫


本詞名為懷古,卻不寫史上任何重大事件,詞意似斷還續,藉詞句的頓挫表達懷古的感慨。全篇寫景,通過眼前的哀景寄託心中的幽思。在懷古詞中,這一表現手法確實與蘇軾截然不同,周幫彥匠心別具。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也",本詞盡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