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丘佛塔護佑了吳王墓,還是吳王托起了佛塔

“未見蘇州,先見虎丘”

開車從高速路過蘇州時,可以看到一座小山上的塔,這便是虎丘塔。

虎丘佛塔護佑了吳王墓,還是吳王托起了佛塔

虎丘是指蘇州城西北的一座小山叫虎丘山,山頂有一個被譽為世界第二斜塔雲巖寺塔,也叫虎丘塔,所以現在虎丘塔也成了虎丘的代名詞。從虎丘南門牌坊上面寫著“吳中第一山”,便知虎丘在蘇州的地位之高了。

虎丘佛塔護佑了吳王墓,還是吳王托起了佛塔

進門是緩步登山道,由大小不一的石板構成,兩邊隨處可見充滿了故事的遺蹟,比如憨憨泉,試劍石,真娘墓等等,便知這不是一座普通的山。

虎丘佛塔護佑了吳王墓,還是吳王托起了佛塔

虎丘山嚴格來說不能叫山,最多地裡拱出來的一個包,僅有35米高,顯然這座山的名氣不在山本身。虎丘山周圍被一圈類似護城河環抱,看上去像是一座城池,再想想不足35米的土包,這哪裡是山,果不其然,經查這裡是吳王闔閭墓所在地,據說還有3000把寶劍陪葬陪葬,因下葬不久山上出現了白虎,故名虎丘,這可能只是個傳說。

虎丘佛塔護佑了吳王墓,還是吳王托起了佛塔


虎丘佛塔護佑了吳王墓,還是吳王托起了佛塔

不知是先有的吳王墓,還是先有的虎丘山。山上有一個巨大的石質平臺。據說當年吳王闔閭駕崩,其子夫差把闔閭安葬於此,但為了不暴露墓室秘密,借竣工設宴為由召集數千名墓室修建工人到虎丘,之後下令全部誅殺,把數千工人誅殺在了半山腰的一個巨石大平臺上,這裡血流成河,染紅了整個平臺,因此這個平臺後來被叫做千人石,之後每到陰天,雨天,這塊巨石都會變成紅色,這也許只是故事,紅色巨石平臺也並非殺戮形成,而是這座山的侏羅系火山岩成分造成。

繼續前行可見四個渾厚的大字“虎丘劍池”,旁邊有一個刻有“別有洞天”字樣的門洞,穿過門洞就來到了虎丘最為神秘的地方,劍池。

劍池是一個嵌在數米高的石崖間的水潭,水潭縱深有數十米,水深數米,石崖頂端由一座石橋連接,據說吳王闔閭墓的墓穴口就在這水裡。

虎丘佛塔護佑了吳王墓,還是吳王托起了佛塔

相傳當年秦始皇,東吳的孫權都曾到這裡挖過寶劍,因此形成了深坑,也就是現在的劍池,這當然是傳說了,但各種故事版本多了,也說明這裡有古墓並非空穴來風了。

據一本叫《山志》的書中記載,公元1512年,劍池水乾涸,人們下到池底,在劍池的石壁上看見了明代宰相的題記。

解放初期,蘇州政府清理劍池淤泥,排空了劍池水,在東面石壁上的石板上見到有王鏊,唐伯虎等人的手跡,內容與古人在《山志》一書中的記載相符。隨後幾位科考人員在池底發現了一個寬度僅能容一人進入的三角形洞穴,洞深10餘米,舉手可到洞頂,洞的盡頭有3塊石板,推斷應該這就是吳王闔閭的墓穴入口,後因擔心劍池上方本就開始傾斜的虎丘塔會徹底倒塌,最終被政府緊急叫停,終止了發掘工作,吳王闔閭墓也就這樣隨著傾斜的虎丘塔成為了未解之謎。

通過劍池上方的石橋,便是虎丘塔,這個虎丘塔實際叫雲巖寺塔,建成於北宋,共7層,高48.2米,塔體傾斜近4度,後由古建築專家的加固搶修,才確保了塔體繼續傾斜,所以也被稱為中國第一斜塔。

虎丘佛塔護佑了吳王墓,還是吳王托起了佛塔

看著傾斜的佛塔,想想這塔下的吳王闔閭墓,也不知是佛塔護佑了吳王,還是吳王托起了佛塔,這個問題就讓它永遠埋藏在這虎丘塔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