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建议把辛弃疾的《破阵子》移出课本, 原因就因为这7个字!

古代的诗人都有一个共性,当他们在官场上混得好的时候,写出来的作品往往不咋地。但是,当他们遭人陷害,在仕途上受阻时,却能写出许多流传千古的诗词。

辛弃疾就是这种类型之一,他的一生经历过很多坎坷,心怀壮志却难以实现。他作为主战派的一员,渴望到战场上厮杀,驱赶那些侵略南宋的盗贼,《破阵子》就表达了他的这种愿望。


家长建议把辛弃疾的《破阵子》移出课本, 原因就因为这7个字!

喝醉酒以后把油灯点亮,查看自己的宝剑,在梦中仿佛回到了战场上,听到声声号角连成一片。在秋日的沙场上进行大阅兵,战士们一边大口吃牛肉,一边听雄浑的音乐,这些肉和音乐都能鼓舞儿郎们奋勇杀敌。

将士胯下的马儿在战场上前进的速度,像宝马一样快,士兵手里的弓箭也像惊雷一样,让人听了振奋不已。

多想再回到战场上杀敌,帮助君主收复失去的大好山河,在战场上立下功名啊。可是回头看看,自己都已经满头白发了。

辛弃疾在写这首词的时候,正是官场上最不如意的时候。他从二十一岁起就成为一名战士,参加抗金起义。起义失败以后,辛弃疾又回到了南宋,先后在多个地方任职。

面对金人的嚣张,辛弃疾支持狠狠的打回去。但是,南宋向来不是主战派说话的时代,他的观念遭到了主和派的反对,连带着他本人也处处受到排挤和打击。受到排挤以后的辛弃疾虽然保留了官职,却将近二十年的时间没得到朝廷任用。

家长建议把辛弃疾的《破阵子》移出课本, 原因就因为这7个字!

1188年,辛弃疾与陈亮见面,两人相谈甚欢。此时的辛弃疾已经快五十岁了,虽然长时间的田园生活磨去了他的一些棱角,但是他想收复山河的愿望却从没有改变过。

这一年,与他志同道合的陈亮终于碰面了,两人相谈甚欢。闲聊间,辛弃疾仿佛再次身赴于沙场,还在与敌人拼命。想起昔日的荣耀,再想想如今的处境,他在感慨之余写下了这首词。

单从这首词的整体来说,不管是用词还是意境都表达得非常精确,从第一句开始就把大家带入了情景当中,使读者心中产生一种略带悲情的思绪。可是,这么具有感染力的词,却被建议移出课本,原因正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这一句。

家长建议把辛弃疾的《破阵子》移出课本, 原因就因为这7个字!

其实原因非常简单,因为这句词表现的是一种愚忠的做法。男人想要成就事业,想要上阵杀敌,都是好事,毕竟好男人必须有理想,有志向。

家长建议把辛弃疾的《破阵子》移出课本, 原因就因为这7个字!

在情形这么危险的情况下,南宋皇帝不但没有想办法把金人赶出国内,反而不断后退,把百姓的生死置之度外。像这样的皇帝,有什么值得大好男儿效忠的呢?

辛弃疾还觉得为皇帝办事是一种荣耀。在大家看来,他的这种想法与做法都是错误的,甚至可以说是愚忠的表现。如果他不屑为这样的昏君服务,反而能得到大家的肯定。

如果站在较高的角度,这种想法可能是没错的,但是辛弃疾所处的时代并不像现代那么开放,而且,皇帝虽然昏庸,但南宋却依旧是他的祖国,这是没有办法改变的。所以个人觉得,因为这一点就把整首词移出课本,显然是不太理智的行为。

家长建议把辛弃疾的《破阵子》移出课本, 原因就因为这7个字!

事实上,南宋像辛弃疾这样的人并不在少数,就连岳飞都有过这样的心思。想当年,岳飞一首《满江红》可是脍炙人口。这首词表现出岳飞对国家陷入困境时的无奈与悲愤,同时表达想趁着壮年继续杀敌立功的愿望,还有对敌人的仇视和统一祖国的心愿,以及自己的赤胆忠心。

如果是别人写的这首词,可能没有那么激昂,但是岳飞是谁,他可是抗金的头号人物,心里装满了国仇家恨。所以,由他写出来的词自然是慷慨激昂的。

岳飞写这首词时,中原又陷入了敌军的包围,好不容易赶跑的敌人,再次包围了宋朝,导致前面的付出都白费了。一想到那些得而复失的国土,好不容易安定下来却又再次深陷水火之中的百姓,简直气得头发都竖起了。

家长建议把辛弃疾的《破阵子》移出课本, 原因就因为这7个字!

为了百姓,也为了自己,岳飞在最后写出了自己的心声:“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的愿望。这句词翻译成白话的意思是:我一定要努力把失去的山河收回来,等到成功的时候,再回到京城,告诉皇上这则好消息。

这句话原本是岳飞表达壮志的,让人读完后有种想亲眼看到岳飞收复山河的念头。但是,因为这句词的存在,岳飞同样遭人非议,原因一样是愚忠。

在个人看来,如果非要说辛弃疾愚忠,那么岳飞才是愚忠的祖宗。不管辛弃疾有没有得到重用,他至少没有被皇帝亲自设计杀害。而岳飞,满心想着如何收复山河,最终却在关键时刻被奸人害死。

家长建议把辛弃疾的《破阵子》移出课本, 原因就因为这7个字!

试问,像这样构陷臣子的君主,又何如担得起臣子们的忠诚呢?而岳飞面对一个取他性命的昏君,却依然以为皇帝服务为荣,这又何尝不是愚忠呢?

因为背景不同,咱们也不能用现代人的眼光去判断古代官员们的心思。而且,鉴赏诗词也不能带着这种角度去鉴赏。如果因为存在有现代人认为不合理的思维就把它移出课本的话,反而会因为过于谨慎而失去很多有意义的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