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圈子,以及圈子决定的幸福指数

01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圈子不同,如同来自不同的星球 ,各种波段和磁场都互不接收。

有关圈子,以及圈子决定的幸福指数

有时候就是这样 ,遇到一个人,让人感觉,跟他说话,浪费光阴。

有一次饭局,我就听见一个初次相见的人,在饭桌上张牙舞爪各种吹嘘,他吹嘘的内容包括,手里的资源,结交的人脉,购买的奢侈品和旅游的沿途胜地。看着架势,厉害无比。只不过细问起他话题内容中的各项细节,他很难讲这些所见所闻表述清楚,语气还支支吾吾的。

感觉这人在此刻,就是为尴尬而存在的。

他一张嘴,就拉低了整个饭局的档次和格局。他不张嘴吧,又不现实。

恩,和这样的人,是没有成为朋友的可能性的,和他说话,他或许会消耗掉我的心情以及时间。

交什么样的朋友,很容易不知不觉地受到对方的影响,进而慢慢改变自己的行为习惯。

或许,细节改变的积累,造成人生轨迹的更换,也都有可能。

有关圈子,以及圈子决定的幸福指数

02

让你智商变低的朋友,请一定记得远离。

从微观来看,人与人之间自身的个体差距,最终形成了人群的差距,以及阶层的壁垒。你的能力大小,决定了你社交圈的水准。

你和从不读书的朋友混迹整日,慢慢,你买书的次数也变少,接着,身上的书香缓缓退去。

和没有去过远方的人聊天,他传递给你的视野,或许早就被圈定在方圆几十公里。

你的朋友如果都比较宅,且不爱运动,你的运动次数就会比较少。因为你的朋友潜移默化地给予了你一个习惯——“生命在于静止”。

你周围都是安于现状的人,或许,你也慢慢觉得安逸就好,渐渐也就抓不住改变命运的时机。

有关圈子,以及圈子决定的幸福指数

美国政治豪门家族布什家族,四代都是耶鲁校友,小布什在竞选的时候开玩笑说:“我继承了父亲一半的朋友。”

他们的优秀,有部分原因,在于家庭为他们提供的“圈子”。在他们三观开始成形的十几岁 ,家庭环境的影响无处不在。在他们开始为自己事业打拼的青壮年,家庭所营造的圈子——闭环的作用,场的能量,以及辐射性效果。

有关圈子,以及圈子决定的幸福指数

03

纵然人的层次,和人所处的社会阶层以及财富水准紧密相关,也和一个人的地域,出生背景不无关联,但起决定性因素的,往往是一个人的经验,眼界,三观,阅历,时间管理方式,以及品位。

每个圈子的能量场,都是一个又一个个体能量场的叠加。高层次圈子由于圈子内部人员的强能量自带光芒,而低层次的圈子,则时时刻刻充满着“负负得负”的效应。

小童和爱人刚刚结婚的那几年,由于需要照顾老人,他们一家三口搬到城郊和老人同住。这是一座二线城市的城郊 ,村子的生活小康有余。不少年轻人居住在一栋栋漂亮的楼盘里,私家车和苹果手机的普及率也很高。

他们的经济生活水准和城市毫无差别,村民间的相处也算是其乐融融,亲睦和谐。只不过,小童在社交方面很难融入村中的人际圈子。

小童直言,自己并没有以出身和地域,阶层给人贴标签,可是有一些圈子,不是自己努力就能够适应得了的。勉强的结果,就是十足的尴尬。

村子里的很多人喜欢在晚上带着孩子去别人家串门。聊天的话题无非就是家长里短,一坐就是两个小时。这些不创造任何社会财富,不积累任何家庭发展能量的闲言碎语,十分浪费时间。

晚上的时光 ,小童一般都用来陪伴孩子,辅导作业啊,玩耍啦,课外阅读,以及特长练习。除此之外,小童还利用晚上来完善工作中的事情,要么就自己充电 ,要么就自动加班 。

所以,对她而言,晚上的时间很宝贵。

宝贵之处在于,这段时间可以用来自我增值,可以用来充分休息。

如果这段时间被长时间毫无价值的事情占用,小童会觉得十分烦恼。并且,小童认为,长时间占用别人的时间 ,本身就是缺乏礼貌的表现。

慢慢,她婉拒别人晚上到她家来串门,同时,她也从不带着孩子在晚上的时间东走走西看看,毫无目的地浪费时间。

自然,她就乐得清静了。

有时候,她在忙碌间隙,和村里的年轻人聊天,但是,当她接触到聊天内容之时,她觉得十分难以接受,有一种颠覆三观的感觉。

她难以理解,年纪轻轻正当奋斗的年纪,这些年轻人把谈资放在谁谁谁添了新衣服,谁家的公公扒灰,婆媳争吵,谁家的老公的收入这样的话题上。

让她难以理解的地方还在于,这些年轻人明明有最好的年华,却有如此多的抱怨 -----抱怨自己的家庭,抱怨自己的工作辛苦,抱怨自己男人没本事,抱怨自己命不好。

渐渐地,她在村民的眼里,成为一个另类。

有关圈子,以及圈子决定的幸福指数

不过,“另类”这个标签不影响小童精致地打理自己的生活:在正式场合,穿着高级套装,画着精致妆容,用流利的英文大方地介绍自己。

在日常生活中,不施粉黛,粗布衣裳,素手调弄家常美食,隐匿于一群品味不佳的人群中,怡然自得。

当然,充满了家长里短话题的圈子并不缺少人间烟火尽相缭绕的幸福,关注和侃国际政治也不一定是杞人忧天。

生活方式不同,决定了圈子。

低层次的人,自带一种负面的能量,怨天尤人,以讹传讹,狭隘自闭,有可能是对社会规则、道德人伦的藐视,有可能是对世界庸俗的失望和无奈-----臆想别人的生活一地鸡毛,从而麻痹自我的自卑之痛。

他们永远都在抱怨:

工作不顺心的时候,抱怨老板;

生活不顺心的时候,抱怨家人;

挣不到钱的时候,抱怨外部环境;

看到别人事业顺风顺水的时候,抱怨世界的不公,为什么不给予自己匹配好的资源。

这样的圈子,能有多高的幸福指数?

有关圈子,以及圈子决定的幸福指数

04

那我们如何找到能够增加自我幸福指数的圈子?

首先,修炼自我。

这再重要不过了。只不过修炼,是多方面的,有客观资源的积累,有主观道德的魅力,也有的,二者兼而有之。

三国时期,刘备的成功离不开他身边的这些能人异士和出生入死的兄弟,他靠着他的三个重要的朋友圈取得了成功,其中诸葛亮的朋友圈是他成功的关键因素。

诸葛亮的朋友圈很是怪异,他们家本身兄弟好几个,还有两个姐姐,父亲死后他就被他叔叔带到荆州读书去了。两个姐姐也被叔叔安排嫁了人,一个嫁给庞家一个嫁给了蒯家,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诸葛亮就借此结交了一批朋友,达成了一个完完整整的人际关系网。

他在念书的时候又认识了孟建、徐庶一干人等,他在荆州的这段时间他所搭建的朋友圈那是非常了得,最终我们可以看到刘备入住关中,就用到了三个圈子,一个是刘备自己的朋友圈,都是在河北建立的,所谓燕赵大地朋友圈;第二个完全就是诸葛亮在隆中之前认识的,荆州的朋友圈子;第三个是蜀汉本地就是刘备在四川益州本地的朋友圈。

有关圈子,以及圈子决定的幸福指数

一个真正强大的人,不会把太多心思花在取悦和亲附别人上面。所谓圈子、资源,都只是个人能力的衍生品。只有自己修炼好了,才会有别人来亲附。自己是梧桐,凤凰才会来栖;自己是大海,百川才来汇聚。你只有到了那个层次,才会有相应的圈子,而不是倒过来!

第二,合理利用社交软件。

现在移动社交如此发达,其实你有很多渠道可以去联系比你厉害的人,比如说微博、知乎、微信......这里强烈推荐领英和钉钉(好多大公司都用,而且是实名制认证,你懂的),在这些社交平台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是非常近的,你平时不敢给他们发私信或留言,那是因为你总觉得他们高高在上。即便是他们不回复你,那你也不会有什么损失,但是如果回复你了,你就可以顺着杆往上爬。

当然,如果能有朋友介绍那就更好了。

第三,适当的时侯,付费见面。

付费见面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交连接极其方便,付费见面是最高效快捷的方法。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巴菲特的午餐”,每年都是以天价拍出,其中不乏来自中国的企业家,比如步步高的段永平、天神娱乐的朱晔......虽然慈善是一方面,但最重要的还是能够认识巴菲特,向他取经。

“这一经历不能用金钱来衡量,巴菲特的建议会惠及一生”,2008年以211万美元的“天价”竞拍获胜的赵丹阳,曾携妻儿和朋友与巴菲特共进午餐。

赵丹阳是香港赤子之心中国成长基金会的创办人。

据彭博社(2008年6月29日)报道称,“午餐进行的很美好,他们都很优秀,我希望有机会多多认识这样的人”,巴菲特在午餐会结束后的采访中表示。赵丹阳透露,在三个小时的聚会中,他们谈论了期货,公司管理及政府在稳定货币中的作用。

为这一午餐,赵丹阳花费了相当于2007年优胜者帕波莱三倍的价钱。他表示,这一打破记录的竞标记录是他表示感谢的方式,因为他过去六月遵从股神投资要诀,取得高达600%回报。

有关圈子,以及圈子决定的幸福指数

第四、梳理好自己的关键人物合理利用:六人定律。

它是指任何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带,基本确定在六个人左右。

两个陌生人之间,可以通过六个人来建立联系,此为六人定律,也称作六人法则。

科学研究表明,人一生的朋友不会超过160个,当然这里的朋友不是指微信里面的好友。这些人的高度和你的高度直接相关,也就是说你的好友中有比较优秀的人,那你也会变得更优秀。

所以你可以梳理出这些人,然后认真的对待和交往,经常主动发起聚会、给他的工作、产品提一提建议、他们有需要的时候帮一下忙,这样当你有求于别人时,别人也会礼尚往来。

第五、平台、社群即圈子。

社群是最具粘性的一种社交关系链,因为社群中的成员,都是因为共同的兴趣爱好聚在一起。加入(你认为更高层次的朋友)感兴趣的社群,在与社群里的兄弟互帮、共享过程中拉近彼此关系,当然也可以在你遇到任何难题时有人帮忙解决,不用自己削尖脑袋去找解决方法。一起学习成长,激励自己不断努力,能够从各方面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一举两得。

一次机缘巧合,我幸运地遇上了《个人品牌训练营》线上课程。

加入后没多久,就收到了课程的笔记本、录取通知书、还有创始人关于课程的导言。

这与其他冷冰冰的线上课程不同,我曾经加入过会计专业课程的网校,铺天盖地的广告和宣传,各种循环洗脑式的宣传告诉我上了网校就可以抵达人生巅峰,甚至还会有客服打电话催我缴费。

第一次参加行动派的课程,满满的细节让我体会到了浓浓的人情味,收到快递的那一刻,富有仪式感,课程手册说了很详细的课程安排,互动流程,以及相关的学习建议,非常符合行动派学习社群的宗旨:开放、包容、乐于分享。

每一次上课前,会有组织老师分享链接,提醒大家上课,她把我们集结在一个群里,给了一个地址,进入到一个“千聊”平台,在这个平台里,屏幕上半部分会演示PPT,左边类似微信信息的语音直播,右边可以看到学生滚动式的发言,课程过后可以反复听很多次。

上课可以自由安排时间,我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去听一门课程,享受一次知识的分享。这样的直播课堂我从未接触过,只觉得新奇。

课后,我们可以在群里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分享自己的笔记,然后我才认识到笔记不止有文字框架、还有视觉笔记、PPT笔记、漫画笔记。学习群里的互动氛围比较高涨。第一次课余活动是十分钟分享个人经历,也是一次个人品牌的训练。

你可以语音、文字或者图片展示。每个人十分钟,我认识了群里很多经历丰富的人,有品酒师、多重身份的斜杠青年,有IT工程师,也有金融大咖。在这样的一个小群里,你可以和任何人分享上课的感悟,分享你对课程的认识和提出疑问。老师和不同身份的学生会随时在群里提出自己的见解。

有关圈子,以及圈子决定的幸福指数

这样的学习改变了我一贯以来的网络学习的模式,以前的网络学习模式是只有自我输入没有输出。

所以,我们要努力做好自己,去追求更高层次的生活,构建自己的足够有高度的正能量场。

只有永远保持温暖及向上的姿态,才能添加自己的幸福指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