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的世界》太氣人看不下去?來,換個角度,你可能會有不一樣的感受和收穫

1

《夫妻的世界》第七集我還沒看的時候,就有讀者在我微博評論說看後要氣死了。

我看了,但沒被氣死。

即使我是代入了池善宇的視角。

因為我不只是這一個視角。

因為即使代入善宇的視角,也不到氣死的地步。

劇中,善宇的確是震驚、瀕臨崩潰,但是,她仍然扛住了。

《夫妻的世界》太气人看不下去?来,换个角度,你可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和收获

在看這部電視劇時,我會代入很多視角:

觀眾,這是主視角,因為我首先是個觀眾。

善宇

泰吾

其他各人(俊英、金醫生、濟赫、藝林、醫院女同事、會長夫婦等),不一一列出。

我會站在他們的角度上去思考,只要角色和劇情有合理性,我就不會被氣到,或者在某個視角會氣到,但站到另一個視角,會平衡過來。

《夫妻的世界》太气人看不下去?来,换个角度,你可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和收获

如此,我會有更多的思考、體驗和收穫。

我們在生活中,已經是單一視角了,如果看劇還是這樣,那無疑會強化自己的思維,永遠在自己的小圈子裡出不來,而影劇本來是為了打開自我的偏狹,提供更廣大更全面的視角。

如果我們是真正懂得看劇的人,就可以通過這種方法,包括觀察、思考、分析、提煉、總結,把間接實踐轉化為自己的能力。我有時候看完一部長劇,感覺彷彿度過了一生,而且不只是一個人的一生,非常疲累和滄桑,也感覺收穫了很多東西,這也是我長年堅持看電影電視以及寫評論的原因。

所以,我不會站在一個成熟理智的成人角度,認為只是少年、還在上初中的俊英應該像大人那樣站在媽媽一邊,也不會站在無孩一身輕的單身女性角度,覺得善宇不如放棄兒子。

善宇這個角色,有她完整的人設,她不是你也不是我,是池善宇,精神和經濟都獨立的女性,醫院的副院長,專業醫生,她不是完美的妻子、母親或朋友,生活中也沒有這樣的人,所以,不需要去苛求善宇,更不要希望善宇一味按自己的要求來。

如果有這樣的希望,不如自己去寫個完美女性的劇本,把渣男虐成渣渣——不過,相信我,通常來說,這種劇本,超不過5萬字,因為結局很快就出現,甚至,用幾千字就可以寫完。

會不會因此而影響對角色的評價呢?比如介入渣男視角時,會同情渣男?

其實也不會。好惡愛憎仍然是分明的,但是看問題可以更理性和全面。

《夫妻的世界》太气人看不下去?来,换个角度,你可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和收获

我覺得,從《夫妻的世界》中,值得去學習的,是善宇面對複雜的殘酷的情況,也能夠鎮定、如終保持強大、見招拆招,很多時候,她都是正面硬剛。

至於最終,善宇會不會獲得幸福、獲得內心的安寧?這是我們的希望,但即使在劇中希望落空,生活中也還是要抱有希望。

至於安寧,生活中沒有永遠的安寧,只有一場又一場的戰鬥,安寧是在戰鬥間歇裡的。

我的確是通過影劇、小說來訓練自己的戰鬥力,也擁有自己的安寧感。

2

《夫妻的世界》第6集,池善宇大獲全勝,爭得了兒子的撫養權、離婚,而且申請了禁制令,前夫兩年中不能接觸孩子,前夫也離開了高山市,看上去,一切大快人心。

兩年後,前夫帶著小三、孩子歸來,已成名人,舉辦盛宴,廣發請柬,並且揚言要報復池善宇。

於是很多人都說氣得肝疼,表示要棄劇,或者等到能夠接受的大結局再看。

但劇情其實沒有脫離邏輯:

小三的父親是財閥,她是獨生女,孩子也出生了,父母終會原諒她,而且從前面來看,呂會長並不是只顧面子不講親情的人。作為介入了有婦之夫婚姻的人,呂多京當然是令人唾棄的,但對於她的父母來說,不管她做錯了什麼,畢竟她是女兒,看在她的面子上,也有可能給李泰吾投資,而當有了投資,就算沒有才華,也可以請到有才華的人來做事,成功,並不意外。

《夫妻的世界》太气人看不下去?来,换个角度,你可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和收获

很多人覺得,渣男這麼壞,就應該一世潦倒。

只能說,這樣的想法太天真。

現實世界裡難道少了混得更好的渣男?

而且電視劇要的就是矛盾、衝突,否則平平淡淡的怎麼進展?

池善宇面臨腹背受敵的狀況,而且形勢比她估算的還要嚴重,李泰吾甚至想要通過給醫院捐款的方式,把池善宇從副院長的位置上拉下來。他會成功嗎?善宇會屈服,還是繼續抗爭?

雖然原版故事的進展不如人意,但是,韓版會不會有所不同?

我還是非常期待的。

我也是共情能力很強的人,但我發現,我的共情能力主要體現在對悲傷的共鳴方面,對於令人憤怒的劇情,我也會氣憤,但不會氣憤到拒看,因為現實中有很多事情比這更值得憤怒,而憤怒的力量,應該是讓人突破,而非躲避,我們可以因為一個電視劇的劇情氣人而不看,現實中,我們會因為一個和自己有關的事情氣人因而避開嗎?

我更樂意從影劇中汲取力量吸取教訓,所以我注重邏輯,有些不符合邏輯的莫名其妙的氣人劇情,我會放棄,但是如果符合邏輯、有現實感的,我並不怕引發情緒上的波動,我始終相信,現實比影劇更狗血,如果我沒有面對劇情的勇氣,可能也不會具備面對現實的勇氣。

而我恰是要把影劇中的間接經歷轉化為自己的體驗,從而增強在現實中的能力。

當然,我只是闡述個人的體驗,每個人看劇的目的不同,關注重點不同,承受力也不同,那些想要棄劇的人,擁有棄劇的自由。

而假如想要把看劇作為一種學習途徑、一種豐富個人經歷的方法,那就勇敢地進入。

去經歷,去感受,然後,要跳出來,不能一直沉浸其中,入戲太深。

也許《夫妻的世界》會有讓人不滿意的劇情進展或爛尾,但過程中有收穫就好。我回想了一下以前看同是毛完日導演的《迷霧》的感覺,感覺自己的承受力比以前強了,當時也覺得那個結局不能接受,但現在再想,覺得也可以。

3

我想專門剖析下池善宇的社會關係。

看上去,善宇的處境是“眾叛親離”,身邊缺少支持她的人,不僅遭遇丈夫的背叛,也遭遇朋友同事的欺瞞,但其實,這在劇中,也是有一定合理性的。

按劇中的設定,高山市是李泰吾的家鄉,善宇為了他而留在高山市,這裡的社會關係,主要是圍繞著李泰吾,特別是他的同學們。善宇本身屬於高冷人設,走專業路線,作為副院長,也不可能太有親和力,否則不利於管理,身邊的女同事,又是一個單身女性,對於善宇的優秀、家庭的圓滿,懷有妒意是可能的,而劇中也是這樣的設定,不是硬生生插進來一個不合常理的人物,事實上,這樣的同事,在現實中也不少,看上去一團和氣,背地裡看不得別人好,等著看笑話。

新人物金醫生,是男性,離過婚,對善宇有好感,也是並不突兀的設定。如果是個離婚女醫生,也未必能夠和善宇親近,因為命運相同的女性之間也未必能夠抱團取暖。賢書和善宇能夠好好相處,其實也是因為賢書的弱和善宇強大的同情心,而且賢書這個人也有擺擺不定的時候。

濟赫是李泰吾的同學,明裡暗裡對善宇有好感,他妻子也看在眼裡,不可能不介意。有這層關係,就算善宇和藝林是同學,兩人也會產生隔膜,更不要說藝林是泰吾的同學的妻子。

《夫妻的世界》太气人看不下去?来,换个角度,你可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和收获

至於婆婆,這個更容易理解,這其實也是作為母親的困境,有多少母親會在兒子出軌後大義滅親?東亞的文化是這樣。善宇自己也是如此,丈夫出軌可以不要,但是兒子的撫養權不能放棄。有些觀眾因為覺得俊英太自私太偏向父親,所以希望善宇放棄他,但善宇作為十月懷胎辛苦生下又養育俊英的母親,她的思考和路人肯定不同。

對善宇好的人,也不是沒有,但主要是病患的角色,因為感受到善宇的專業和溫柔,所以喜歡她,比如呂會長的太太,其實這個人如果不是女兒的緣故,和善宇可以成為好朋友。善宇不是八面玲瓏的交際型人才,也沒那麼多時間去維繫關係,在她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已經做到很好,比如給藝林送燉好的排骨,她是誠心誠意地對藝林和薛明淑,所以才會有嚴重的被背叛的感覺,在這個事情上,她的確是純粹的受害者。

但是站在藝林和薛明淑的立場上,在不能判斷李泰吾和小三關係如何進展的前提下,也並不好向善宇透露什麼。藝林曾經對呂多京說過她是李導演的玩偶,這個態度,就是一幫人知道某位朋友有了小三,表面上尊重背地裡看不起的態度。如果好心透露了外遇的事情,結果人家夫妻鬧了又和好,那就枉做小人了,善宇那位被丈夫傳染性病的女病人就是個例子。

再者,善宇因為少年時受父母車禍的影響,性格上應該有些孤僻,不容易向人打開心扉,所以劇中沒有出現多年的知心好友這類角色。她自己也說,她所獲得的一切,都是從高山市開始的。

所以社會關係方面並不完全是善宇的問題,但會形成很大傷害,而這也是善宇展開復仇的動因。

但在生活中,我們的確是要吸取善宇的教訓,一個人身邊,至少要有一或幾個死黨,忠心耿耿,相攜相依。

我今天上午和一位朋友A通電話,說到另一位朋友B的一些做法,我不太同意,朋友A說你該勸勸,我說怎麼勸?朋友B覺得自己做的沒問題,事情考慮得很周到全面,我對他說了哪裡哪裡不妥,他說是經過專業公司核准的,我說,很明顯這家公司不專業。我急得團團轉,但是乾著急,使不上勁。朋友A聽我發了一通牢騷,好語安慰。

認識很多很多年,彼此瞭解,也不是拿對方當垃圾桶,而是因為涉及的人他都認識,也能安撫我的情緒。打電話給他其實也不是為了解決問題,就是生氣、訴苦。

一個人身邊有真心相待的好友,而且能力也出眾,遇事能夠一起分析,會減少人的衝動性。我記得多年前有次也是和這位朋友一起吃飯,正好我爸爸打電話來,我出去接電話,我爸當時話說得非常過分,我掛了電話,板著臉回來,朋友覺得不對勁,問我怎麼了,我說了原委,他說家事就是這樣,如同亂麻,但有些話不要放到心上,也許我爸說那些話的時候也是氣頭上,作不得準,我本來被我爸的話氣得當街自殺的心都有,在朋友勸說下,慢慢平靜下來。

池善宇缺少可以交心的朋友,所以要麼是利用他人,要麼孤軍奮戰。現在雖然在和金醫生慢慢接近,但她自己身陷各種矛盾,對金醫生的態度有時也挺惡劣,除非金醫生有非常強大的包容力,否則也不容易相處。

當我們在現實中遇到挫折,可以進入虛擬的世界,進行療愈,比如讓人溫暖的《夏目的友人帳》等治癒系劇目。

《夫妻的世界》太气人看不下去?来,换个角度,你可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和收获

而從虛擬世界裡獲得的力量,可以延伸到現實世界裡,讓我們更加強大,如此,影劇就不只是消磨時間的娛樂,而成為重要的學習成長途徑。

在看《夫妻的世界》時,我會對照善宇的樣子思考:如果我遇到那種情況,我的表現會是怎樣?我回想自己經歷過的事情,反思哪些地方做的不錯,哪些地方做得不夠好。

我也會站在呂會長的角度去思考:怎樣才是正確的疼愛孩子?如何給她有效的指引而非寵愛放任,她進入錯愛,難道父母沒有責任?與其收拾殘局,是否可以從根源上正確誘導?

4

再說說評分這回事。

通常來說,豆瓣高分特別是影視高分,往往可看度更高,這是事實。

但分數稍低,也不見得不好。有人因為憤怒,會“怒打一星”,這是他們的自由。而憤怒的原因,往往是非常個人化的。《鬣狗式生存》這麼優秀的劇,有人覺得結尾是爛尾,原因呢?因為男女主沒有親親沒有上床,只是一起去看了看樓,讓他太失望了。

對於這類滿腦子都是荷爾蒙的觀眾,能說什麼呢?

豆瓣評分,我當作參考,但不會完全依據評分做出選擇,比如有些豆瓣低分的片子或書,不一定不適合自己——這裡,我用的是“適合”,而非“不好”,因為個人喜好和適用度非常重要,一個人為電影電視或書打分,首先肯定是個人喜好,人與人的喜好,有相同,也有不同,即使都喜歡一樣東西,關注點可能也不同。比如一部電影,有人喜歡劇情,有人喜歡角色,有人單是看臉就行,但這三類人,都可能給出較高的評分。

而有些評分,參與的人很少,50個人給一本書打出四星或五星,並不說明什麼,因為這太容易了,找上50個熟人,很簡單的事。

我之所以需要別人的意見作為參考,是用作初步篩選,也會根據評論來確認那些人的鑑賞能力,比如有些即使是差評,但一看就很專業,而有些雖然是好評,但寫的簡單甚至前言不搭後語,就比較可疑,即使有些寫得天花亂墜,一看也是硬生生地誇獎,記得豆瓣上有位作者,把一部爛片吹得五彩繽紛,那個本領,我真的是非常佩服。

我喜歡看的影評劇評書評,是看後讓我覺得,啊,我漏了哪些地方沒看仔細,有個地方我沒有這樣精細的角度,看後很有啟發,總之就是從中學到了東西,補充了信息量,所以覺得有用。

我特別煩的一類是通篇不斷提到自己的名字,“XXX看”、“XXX覺得”,即使我明白那是為了防止剽竊或希望不斷加深別人對自己的印象,仍覺得難受,我在早年間寫微信公眾號的時候有小段時間也這樣做過,後來覺得厭煩,棄用了。

當然這套評價體系並不限於書、電影等,還包括服裝風格、生活中的各種偏好、交友標準等,評價體系越周密和精準,犯錯的機率就少,比如有些衣服,一看就知道是否適合自己,有時候即使想要嘗試新的風格,也是需要有個預判,否則就太盲目了,會多交很多學費。

長年來,我喜歡觀察自己並做出總結,所以,對自己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都很清楚,很少有含糊不清的地帶,有些東西是從沒接觸過的,會勇於嘗試,喜歡就建立或補充標準,不喜歡就放棄,而且,即使是不喜歡,換一個時間和空間,可能還會嘗試,因為會考慮到其他可能性,比如個人習慣的改變、物品本身的品質,就像我以前在深圳某家酒店吃過生火腿,感覺不喜歡,但到了意大利法國後,早餐都有生火腿,我就想試試,和國內嘗過的是否不同,一試,感覺味道有差異,從那以後愛上。

有了這套評價體系,人也就不會容易被他人左右。有時候別人向我推銷,說這樣東西多麼多麼好,我會笑著說,不適合我。如果對方建議我試試,我就說,抱歉,沒錢。拒絕的藝術裡,就包括了因標準清晰而建立的原則性。

即使是戀愛婚姻,其實也是有評價體系的。我的確曾經總結過數任男友和前夫,發現他們還是有些共同點的,倒並不是說我按著一個模子來找戀愛對象,而是身家清白、性格溫和無暴力傾向等這類是個普適標準,按著這個標準看人的話,通常也不會遇到嚴重的渣男。

當然,有評價體系,並不意味著生活在套子裡,其實到了後來,這套評價體系會體現為無形的審美能力和有形的標準描述。

我立志要成為一個具備高度審美能力的小朋友,這是我畢生的願望。

和大家共勉!

《夫妻的世界》太气人看不下去?来,换个角度,你可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和收获


分享到:


相關文章: